茅山第一百零八代传人_我是赵公明【完结】(4)

阅读记录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湖边只剩下徐氏兄弟三人,联想到水下的那一幕徐真人觉得今晚发上的事似乎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只是这些都还好说,最奇怪的是连徐寡妇竟然都不见了,自己的女儿生死未卜她怎么可能心安理得的去睡呢?不过想到一个弱女子三更半夜的可能吃不消,也就释然的。

“什么,你说燕子不在水里?”徐老二的大嗓门也是全村出了名的,嗷的一嗓子下去全村的人都能听到。

刚从水里出来的徐真人哪经得起他的折腾,捂着耳朵骂道:“你他娘的能不能轻点声,我现在可是虚弱得要命,再者说这湖就这么大,要是有燕子的影子我早就找到了,不过在刚下水的时候我确实看到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但怎么叫她她都不应,最后离得进了才发现是东西变的,真是他娘的秽气。”

其实徐真人还有事情瞒着村民,但是那件事太过于震撼,为了防止恐慌,他觉得现在还是应该把这件事情给隐瞒起来。

“东西变的?什么东西能变成人的模样?”徐氏三兄弟几乎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道,心说:今天可真是开了眼了,难道这世上还真有妖精鬼怪不成?

正想问那东西是什么,只听到身旁有一个声音呻吟了一声,转头看去,原来是村长醒了。

看到自己的爹醒了,徐氏三兄弟别提有多高兴,马上围着村长问长问短,把刚才的话题都给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等所有人都回去之后,徐真人又断断续续折腾了一晚上,这时天已经亮了。

徐真人深怕徐寡妇想不开,于是想去她家看看,没想到刚来徐寡妇家,发现燕子竟然安然无恙的躺在床上,而她的怀里则抱着一只棕色的动物。

“燕子,快把它给扔了!”徐真人扯开嗓子大声喊道。

【第三章 慧眼】

说完,徐真人就大步向徐国庆跑去,同时嘴上喝令道:“孽畜,还不现出原形?”

原来燕子怀里抱着的不是别的,正是一只棕色的猫,而且跟徐真人在水下碰到的那只一模一样。

徐真人的话说完,眉心处射出一道精光,如果此时有一个修道者在这里,一定会惊讶万分,因为那道眉心处射出得精光不是别的,正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慧眼。

在茅山道术中,所谓的慧眼,是将有生命的东西与没生命的东西区分开的办法(恶鬼、畜生修仙常可迷人心智,借助慧眼,便可轻易洞穿),开慧眼就是激发人体的动物本能,唤醒像猴子一样对阳气或阴气的敏感,按茅山术的说法,人除了正常的两只眼外,还有第三只眼,就是双眉中间的慧眼,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远古时期人类感觉“阳气”的器官,茅山术中称为“慧眼”,众阁教称为“天聪”,借助对心术也就是类似于气功的心脉技巧的运用,这个已经蜕化的器官完全有可能被再次激活,而人体这个功能一旦被激活,运用流畅的话,便可洞晓阴阳脉动,在驱邪治鬼的关键时刻,能起到很大作用(慧眼也不是说开就开,《茅山术志》有云:“运心术,开慧眼”)

那只猫被徐真人的慧眼射中,尖叫一声从燕子的身上跳到地面,然后它的身体竟然开始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只见它的身体慢慢变大,从头部到肩部开始出现四条棕褐色的条纹,双眼内缘各出现一条白色条纹,浑身上下长出深浅不一的褐色斑点,尾巴又粗又长,快要达到五十公分,到最后,这只猫的体长竟然达到了将近一米。

徐真人虽然早就猜到了这只猫真正的身份,但是亲眼看到这只只在古代有传说的东西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震惊的,试问除了修仙的狐仙、蛇仙、黄大仙(黄鼠狼)、刺猬这四大仙之外能幻化成人形的狸猫怎么能不让人震惊?(据古书中记载,狸猫可幻化成人形,这里笔者也就不多说了,百变狸猫的传说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徐真人心里捉摸着这里怎么会出现一只狸猫,同时一个窜步走到燕子的面前,看了看她并没有多大事情后这才舒了口气。

那只狸猫看到老人进来,“嗖”的就从窗户上跳出去逃跑了。

“燕子,你昨晚跑哪里去了?你知不知道全村都找了你一晚上,还以为你掉河里了,你妈妈为了你都哭了好几回。”等狸猫走后,老人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询问,那架势就跟包青天审问犯人一般,把个燕子说的是稀里糊涂,到最后嘴一瞥就哭了出来。

“昨晚我哪也没去,就在家睡觉来着。”燕子抹了抹眼泪一脸的委屈。

听了燕子的话,徐真人差点被活活气死,忍不住骂道:“到底有没有出去!”

燕子觉得自己冤枉,一边哭一边喊:“我没有出去,我就听到昨晚有猫叫,然后就看到你来了我家,什么都没说就又走了。”燕子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是要多冤枉有多冤枉。

这时燕子的妈妈从外面洗衣服近来,看到徐真人惊讶得说道:“徐真人您怎么有空来我家?”

徐真人被这母女两搞得一阵莫名其妙,这时燕子说话了:“娘,他问我昨天晚上有没有出去,你说我有没有出去?”

“没出去啊,昨天我还是抱着你睡得呢。”徐寡妇看了徐真人一眼,一脸的疑惑。

看着母女俩的神情似乎并不像说谎的样子,徐真人想到狸猫的本事,又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细细一捉摸,浑身一振,暗骂道:“他娘的,难道昨晚着了那畜生的道了?怪不得一直觉得玄乎,一般的鬼怪哪会这么折腾,直接上来就是掐脖子,只有这狸猫才会施幻术。”

52书库推荐浏览: 我是赵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