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想让我们看到的是:陈教授死于煤气中毒,后脑勺还被人打过。凶手想要让我们知道的是:就在案发的前一天,有人商量着怎样用木棒打晕一个人并伪装成煤气中毒的意外。而凶手想让我们想到的是:陈教授正是被人用同样的方式杀死的,毫无疑义。然而,真的是毫无疑义么?陈教授真的是被人用那种方式杀死的而不是别的方式?”
“或者说陈教授真的是如胡砭的小说构思那样是先被人用东西打晕,之后煤气中毒致死,而不是相反?”
郝队长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停下来,喝了口水润润干燥的喉咙。在这期间,夏力一直没有开口。
“是呀,正相反!死者不是先被打晕后才煤气中毒而是煤气中毒之后才被打的!有多少人能想到凶手会在尸体上补一棒子呢?当尸体脑后的伤被发现后,正常的想法便是死者死前曾被人打过,而不是正相反!而凶手事先早已透漏给警察的讯息更是稳固了那样一种心理暗示!”
“一旦跳出了凶手的暗示圈,那些曾被忽视的问题就浮现出来,而很多的疑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不是一桩伪装成意外的谋杀,而是一桩伪装成谋杀的谋杀!”
“被陈教授听到的谋杀密谋根本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早有预谋的,其策划者及实施者正是陈峰,目的则是通过陈教授之口给警察‘洗脑’。正是他在一周前的凌晨1点半时无意中窃听到了胡砭的小说构思。但胡砭构思的诡计并不完美,是很容易被戳穿的——尸体脑后的伤会让警察发现——就像他的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为了能让小说中的侦探破案,胡砭在最初构思诡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诡计的漏洞或者说预留出了证据,这些他在电话里自然也告诉了他的那个朋友。而偷听到这一切的陈峰肯定也是一清二楚的。于是,他并没有选择完全的模仿杀人,而是想到了如何利用那个诡计。在这方面,陈峰显然是比胡砭聪明的多。”
“陈峰利用胡砭那并不高明的诡计反其道而行之,从而为他跟他的同谋制造不在场证明。”
“陈教授在听筒里听到的陌生的声音就是陈峰的——他早就知道陈教授会听到当然会设法改变声音了。而且当时通话的两个声音差别如此显著——一个是尖细且语速较快,另一个则是低沉且语速缓慢——这种两极的差别更有可能是一个人在分饰二角时刻意的区分。此外,通讯的另一方是个手机号,这似乎也印证了通讯的双方是同一个人的可行性——同一个人一会儿用固定分机说——声音尖细,一会儿又用手机说——低沉缓慢。或者借助录音机的帮助,提前录好,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放出。我个人则更倾向于后一种可能——一是因为它便于实施,而且录音机本身还可以起到改变声音的作用。还记得陈教授当时是怎么描述另一种声音的?——很低沉,说起话来慢吞吞的,每一个字的尾音都拉的很长。普通人会是那样讲话么?即使故意将声音压低,语速放慢,也不至于每个字都拉长啊。那样的声音更像是将正常语速录好的声音再慢速度放出来。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当录音机里的电池电量 不足时播放的声音恰恰就是那样的一种效果。”
“陈教授在‘无意中’听到谈话的内容后,果然跑去派出所报案——这也是陈峰所预料道的。胡砭曾指出过陈教授‘好管闲事’,对于这一点,在一起住了10年之久的陈峰怎会不了解?他正是借助陈教授的这一特点将所需的‘暗示’提前传达给了警察!”
“之后,在周日的早上,他约朋友一起到西门水库去玩,以便为他创造不在现场的证明。这样一来,陈峰在周日上午九点多打给陈教授的那通电话就尤为重要了。它不仅证明了陈教授在九点钟时还没死,而且陈峰还可以在案发后的证词中利用它来进一步强调‘陈教授是先被打晕的’这一暗示——陈峰不止一次的说他听到‘啊’的一声,以次来暗示陈教授曾被人袭击过。而当他11点左右赶回去时,陈教授却已经死了至少一个小时了。如果在这段时间内,陈教授是被凶手打晕后再打开煤气毒死的,那么当时远在西郊的他当然不可能是那个手拿木棒的凶手了。”
“电话不仅为陈峰提供了不在场证明,同时也为他的同谋提供了不在场的证据。陈薇出门时还不到九点。14分钟后陈教授接到了陈峰打来的电话,不久后被人袭击倒地。而在九点以后,陈薇同样不可能是那个手拿木棒的凶手。一通电话就将两个合谋者的作案时间全都排除了——但这一切都是基于‘陈教授是先被凶手打晕然后才煤气中毒’的前提下。由此可见,凶手在谋杀案发生前透漏给警察的‘线索’有多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之后的办案思路。就好像在一个分叉路口处竖了一个路标,大而醒目的箭头指向其中一条宽广的柏油路,于是另一条不显眼的小土路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但恰恰是那条被遮掩的小路才导向正确的方向!凶案发生的顺序并不是‘陈教授先被凶手打晕然后才煤气中毒’的,前提一旦被质疑,那么它所支撑的不在场证据也将随之崩塌。陈教授的确是死于煤气中毒,所不同的是,他死前并没有遭受过任何袭击。事实的真相是:陈薇在差10分9点出门时,将装满水的壶放在炉子上,并点燃煤气。烧开一壶水用不了10分钟,当水溢出浇灭路子上的火焰后,煤气就开始溢出。厨房跟卧室都不大,溢出的煤气浓度很快增大。而那时,陈教授正在睡梦中。接下来陈峰必须在陈教授昏迷前打电话吵醒他,从而为他跟姐姐的不在场证据创造条件。陈峰选择在9点04分的时候打出——虽然那时煤气溢出不久,但他不能冒险等到屋里煤气浓度积蓄太高的时候——他必须保证陈教授在中毒昏迷前接听到,他要向让警方证明陈教授是在9点以后死的,这一点对于姐姐陈薇的不在场证明最为重要。如果没有9点钟的那次通讯,他就无法向警方证明陈教授被袭击的时间是在陈薇出门之后了。而之所以要采用烧水的方式让煤气溢出也是同样的目的。将近10分钟的多余时间足以让陈薇在九点前到达约定地点,而且所选择的见面地点又是在人比较多的超市门口,那样即便她的同事迟到不能为陈薇9点时的行踪作证,她也可以通过其他人来证明。陈薇的不在场证明一旦得到了保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拖住陈教授。煤气正在不断溢出,陈教授患有鼻炎,所以很可能闻不到煤气味。但他却有可能走进厨房,从而发现煤气炉的异常。所以为了避免那种情况的发生,陈峰就必须想办法在陈教授被电话吵醒以后将其禁锢在电话机旁,直到卧室内煤气的浓度让他昏迷——这也正是通讯时间长达9分多种的原因。陈峰想尽办法在电话里拖延住陈教授,一直到线路的另一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沉默下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猫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