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尸之死_[日]山口雅也【完结】(13)

阅读记录

  “——‘纳拉干西的伟大勇士啊,听清楚了。这块土地已经被诅咒了,你最好把它让给从南方来的白人,赶快往北迁徒。否则的话,灾厄将会席卷全族。黑色的死者会从坟墓里爬出来,到处找活人下手,啃咬他们的肉,全族将会灭亡……’

  “听到这番话的酋长脸色变得比死人还要苍白,当场就答应了威廉斯的要求。

  “就这样,威廉斯不花一丝力气,只用了两木桶的兰姆酒和一皮袋的香料,就把大理石镇和墓碑村周边的广大土地买下来了。

  “墓碑村一带从那时开始就一直是不堪使用的荒凉土地,他真正想要的是现在大理石镇周边的那块,然而,‘被诅咒的土地’这部戏是他自导自演的,就算不乐意,他都得好、坏一并接收了。

  “从上述的故事,我们可以得知墓碑村之所以取‘墓碑’为名,应该是跟印第安圣者的“墓石”有关。

  “就这样,以部分人士所谓的‘黑心伎俩’(笔者倒认为比起那些不付任何代价,强取豪夺印第安人土地的麻萨诸塞州开发者,威廉斯的罪算是轻的了)取得土地的过程多少触怒了神明,自那之后,墓碑村成了永远被人遗忘的地方。相较于此,大理石镇却在一七八四年设立了我国第一座大理石开采场,奠定了日复发展的基础。”

  ——以上就是欧布莱恩所记载的关于“墓碑村”命名的由来。

  大理石镇后来因生产优良的大理石和发展酪农业,成为地方经济的重镇而繁荣了起来。进入七〇年代之后,除了这些传统产业外,更多了生产电子零件的工厂,替这个历史古城带来了新的风貌。

  秋色正浓的时节,来到大理石镇和墓碑村游览的人们看到美丽的湖光山色,以及被各种红叶点缀得缤纷多彩的古老街道,都会意识到:这就是出现在影集“冷暖人间”(注:【11】“Peyton Place"中译为“冷暖人间”或“小城风雨”,是美国ABC电视台于一九六四——一九六九年推出的长青热门电视影集。)里的典型新英格兰风光啊!没错,就“外观”而言,确实可以这样说。不过,要是让鸡蛋里挑骨头的社会学学者来讲,肯定会说这一带其实是最不像新英格兰的区域。

  他们指的是当地在人种和宗教构成上的特异性。也就是说,这一带不像新英格兰的其它区域,WASP(白盎格鲁萨克逊人)拥有绝对庞大的势力。

  最早是一九八〇年代后期,在纽约生活不下去的爱尔兰裔移民开始往北迁移。不过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一九一〇年至二〇年间,西维吉尼亚的意大利裔矿工大量涌入。当时被同伙背叛、罢工不成还丢了饭碗的煤矿工人,陆续被精明的职业介绍人送往大理石镇的采石场,但这次他们可真是押对了宝。因为大理石镇的大理石开采场已经成为东部一带住宅建材的主要供给源,再加上,纽约的摩天大楼时代正好从这时开始,为了开采石头,势必需要更多劳动力。

  意大利裔移民在忙着替摩天大楼还有法院开采大理石的同时,也渐渐习惯了这片新天地的生活。然而,其中并不包括改变宗教信仰。他们希望能拥有自己的教会。于是为了照顾爱尔兰裔移民的福祉,许多罗马天主教教堂应运而生。其中最古老的一所,在墓碑村的微笑墓园里还可以看到。

  面对天主教徒这般的行动,早先搬进来的清教徒们倒是十分冷静。原本这片土地就是由罗杰·威廉斯那样的人开发出来的,他们虽然也是清教徒,尺度却宽多了,因此会有那种反应也就不足为奇。

  因为有这么一段故事,致使在清教徒占压倒性多数的新英格兰地区,大理石镇和墓碑村一带却例外成了罗马天主教信徒比较多的区域。

  ? 2 ?

  既然讲到宗教了,就让我们再把话题转回墓碑村吧。

  和大理石镇的蓬勃发展相比,可说是完全被人们遗忘的墓碑村,在第二次大战后又重新跃上了地方历史的舞台——而且,还是用跟它那阴森地名满相符的方式。

  一九四五年,有一名英国人混在战罢归来的士兵中,来到了墓碑村。这个人名叫史迈利·巴利科恩,是葬仪社的老板。

  史迈利在伦敦继承了祖父汤玛士·巴利科恩一手创办的葬仪社,然而,他这个葬仪社老板不光对死人,连对活着的漂亮的女人也非常感兴趣,一向花名在外。年纪轻轻的他会来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也是那坏习惯害的。他沾上了人家退休上校的老婆,在伦敦混不下去,只好收掉葬仪社,渡海来到美国。

  只是,这风流成性的葬仪社老板一上船就后悔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亲手关掉的葬仪社在伦敦可是数一数二的老店。为了让读者了解横渡大西洋的史迈利有多后悔,我们必须先从他的祖父汤玛土·巴利科恩的伟大功绩说起。

  汤玛士在世的时候正值维多利亚王朝。当时身为一介穷记者的汤玛士在因缘际会之下,加入了刚成立的伦敦公墓公司(London Necropolis Company)。这家公司做的是墓地开发的生意,算是当今灵骨塔业者的先驱。汤玛士的转职正好挑对了时机,当时恶劣的环境、传染病以及贫困的生活,导致死亡率达到颠峰,搭上当时伦敦墓地扩大政策的顺风车,他经手的墓地也大卖。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山口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