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疑踪之当阳地宫_慕容青松【完结】(353)

阅读记录

  探照灯只能照射出一小片的光亮,所以我必须不停的在笼子里左右移动。尽量把视野拓宽。这次下水向左侧前进了将近三十米后。探照灯在湖底猛然照射出一颗完整的头颅骨。我让铁笼子靠近之后沉到湖底,发现这颗头颅骨已经和身体分离了,左右几平方米内到处都是散乱的人体各部分骨髅,和穆连山捞上去的那一堆一样。

  这些东西其实没有太大的价值,我考虑要不要把它们打捞上去。因为我们一直呆在铁笼子里作业。在水下不能离开铁笼,所以随身带了一把特制的类似于钳子一样的工具,完全伸展开以后有二点六米长,能够从钢筋铁栏间伸出去夹回自已想要的东西。想了想,既然已经来了,打捞回去也不费什么力气,于是我开始一点一点围着附近一小块地方用钳子夹骨头。

  骨头尚未捞完,我又发现了一个气瓶,明显也是潜水员所用的那种便携式气瓶,可能里面的氧气已经用完了,沉在湖底被泡的不成样子。伸出钳子把它夹回来后发现个头太大,没法弄回笼子里。这种气瓶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东西了。品本二这让我觉得那此人肯定是在七八年前到的这甲,心在落后很多。

  我就这样一只手拎着气瓶返回,刚一离水面,浮力消失,差点拿不动手里的气瓶。上船之后铁柱继续下水,我们则围着气瓶。想从中找出些有用的线索。不知道瓶子是被溶蚀的严重还是那些人细心。反正从头看到尾,连一个字都没有找到。

  铁柱毫无收获的在水下晃了一圈之后,已经夜间八点多钟,这一天又白干了。我心里那股不详的预感越来越强烈,真觉得宝藏早就被人发掘过了。但整个地下湖百分之七十的地方已经查过,剩下这些不可能撂下不管。 到最后,地下湖只剩靠岸边那一部分浅水位置没有看过,大家几乎也都麻木了,准备全弄完了之后再商量怎么办。然而,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意向不到的变化。

  这天我们吃过早饭,踩着般板登船,然后沿着湖岸行驶,在一处浅水区放下铁笼,穆连山入水几分钟以后一直发信号,要求船向岸边利,因为我们的船结构简单,船底座基本算是个木筏,所以能够驶到离湖岸很近的地方。一直到快贴近岸边了,穆连山才妾信号出水。他一上来就告诉我们,水面四五米的地方有个洞。

  据穆连山说,这个洞是那种天然形成的洞,直径只有一米多,洞口形状很不规则,不过由于能见度的问题,站在铁笼里根本开不到里面的任何情况。

  这个消息顿时又给我们心理上带来一丝莫名的希垂和光明,连着几天死气沉沉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大家马上商量进洞去看一看。

  不过洞的直径太而且由于地形的问题,如果想进洞,人必须从铁笼里出来,然后只身进去。在水下全要靠铁笼保护,一旦离开,危险就很可能随之而来。最后我们想了个办法,船尽量拖着铁笼朝洞口靠拢,实在开不动的时候,由岸上的人横向牵引,尽量把铁笼门对准洞口,使进洞的人从铁笼出来后直接就能进去。

  我们先按这个预想出的办法演戏了一次,效果很好,穆连山说经过人力牵引,铁笼能到达距离洞口仅有一步之遥的位置,打开笼门就能钻进洞。

  一切准备就绪后,穆连山第一次尝试进洞。岸上的人把铁笼牵引到位。不久之后穆连山就发来绿信号灯,说明一切正常,岸上的人暂时松开牵引绳,等穆连山准备上来的时候再牵动铁笼接他。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湖下的洞里到底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喜,按我的想法,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科技生产力落后,没有任何潜水救生设备,无极圣师能把那么多金银财宝运到水下再横向送进湖中洞里?不可否认,他是后世公认的旁门第一高人,但这种需要高科技手段才能完成的事,实在不是跳跳大神就能解决的。但毕竟这个洞是下水搜索中寥寥无几的异常现象之一。决不能置之不理。当时我想着穆连山已经安全进洞,不管有没有发现,他起码会提前给我们反馈。

  但这个想法错七加错,开始十几二十分钟的时候,大家还满怀希望,但时间一长,这种情绪就变成了焦灼不堪,穆连山在洞里不知道遇见什么情况。四十分钟后都没有信号发来。我们带的这种气瓶在水下作业四十分钟就已经有点危险了,必须尽快上岸,穆连山不会不知道,可他一直迟迟不发信号,让人非常担忧。我们不停的给他发信号。却始终没有一丝回应。

  到五十分钟的时候,情况已经非常紧急。不要说普通人,就算潜水经验丰富的人这时候也应该消耗完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氧气。人连几分钟都坚持不下去。铁柱早就穿好了全套装备,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拉开笼门钻进去,要我们把他送下水。

  “等等!”我和庞老二同时喊了一声。我是想把那支四点五毫米口径的水下手枪交给他,庞老二则是让他带绳子下去,进洞后绑在身上。铁柱一向不用枪,而且当初在小阳山和金七爷生死一搏的时候被打掉右手的食指,但现在非比寻常,所以他左手接了枪,带着绳子沉入水底。岸上的人拉动牵引绳。铁笼很快就贴近洞口,随后,铁柱发来绿色信号灯。

  令人万万意想不到的是,铁柱入水进洞不到十分钟,传感器就传来红色信号灯,这一直是潜水者示意危险或者返回的信号,而且铁柱发来的信号频率相当急促,我们也顾不得再放铁笼子,直接把绳子接到绞盘上,拼命往回拉,但绳子另一端几乎没有什么重量,毫不费力的就拉了回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慕容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