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绝古国?”子君和亚楠一起念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第十六章(历史遗产)
据史料记载,精绝国曾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属西域36国之一,汉朝时还十分繁荣富庶,然而到了初唐,也就是四五百年后,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的精绝已是另一番景象了。杜文忠在他的尼雅古城考察漫记中援引了大唐西域记里的描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其荒凉程度可见一斑!
随后没多久,精绝国就从历史的舞台上永远消失了。至于消失的原因,杜文忠和斯坦因观点各异,前者认为由于河流枯竭造成整体移民,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后者认为突如其来的战争导致了国破家亡,是毁于一夜之间。但两者的判断都源于主观推测,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
精绝古城究竟因何消失,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为揭开这千古之谜,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曾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对尼雅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此次挖掘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收获最为丰硕的一次,出土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这次考古价值最高的发现是大量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织锦和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质地厚实,纹样瑰丽流畅,色彩艳丽,世所罕见。当然,杜文忠也参加了此次考察,其著作对考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但精绝古城最早的发现者并不是这支考古队,而是斯坦因,正是这个匈牙利籍的英国人,让沉睡在黄沙底下千年之久的神秘王国为世人所知,时间为1901年。他从那些古老的废墟中得到700多件佉卢文简牍和精美木雕,还有一些陶器、铜镜、金耳饰、铜戒指、铜印、铜镞、带扣、铁器、玻璃、贝器、水晶珠饰、木器、漆器残片和各类织物,更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捕鼠夹、靴熨斗、弓箭、木盾、红柳木笔、六弦琴,餐具等,没法带走的的官署、佛寺、民居、畜厩、窑址、炼炉、果园、桑林、古桥、田畦、渠道、蓄水池、墓地等遗迹另他感叹并产生了深深的惋惜。在描述这些发现的时候,斯坦因笔下的文字跟他本人一样激动得眉飞色舞。
对于子君来说,最为关注的并不是那些珍奇文物,而是所谓的“佉卢文”,通过对比那些木简,她知道“佉卢文”指的就是眼前这把纯金刀鞘上奇怪的符号。关于“佉卢文”,父亲在其著作中做了详细解释:“佉卢文”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从此成为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发现并开始研究,但破解这种古老的文字在今天的国际学术界仍是一个难题。
一般情况下,冥器上雕刻的文字常为墓主的姓名或职衔。如能译出刀鞘上的符号,对当前这个案子来说是个巨大突破,通过对墓主身份、地位、经历以及社会关系的挖掘,不敢说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至少能弄明白是谁召唤了那些盗墓者,并使他们死于非命,甚至有可能获取父亲的确切行踪。可惜的是,父亲和斯坦因对“佉卢文”都没有太深的研究,无法提供现成的答案。现在的情况,就好比拿着钥匙找不到锁眼。
就在子君备感焦虑的时候,陈伯忽然提出一个问题:“传国玉玺是个什么来路,跟杜先生的失踪有关吗?”
见子君惊疑地看着自己,陈伯不慌不忙地解释:“听杜先生多次说过这个东西,我想,应该是件遗失多年的珍贵文物,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传国玉玺?对,这才是最为关键的线索,其价值远非“珍贵”二字所能诠释,它是历史留给后人最神秘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逾千年的文明变迁,它的去向牵动的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而是整个华夏民族,找到并拥有它已不是中国考古学家,而是世界考古界梦寐以求的愿望!
子君沉默了片刻,抬起眼睛朝向窗外:“传国玉玺的来历得从和氏璧说起。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了一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工前来辨识,不识货的玉工说是块普通石头,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脚。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玉,玉工们又一次冤枉卞和,卞和再次被判处欺君罪,右脚被砍去。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知道来由后,楚文王叫人将卞和的石头剖开,果然雕琢出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后来秦始皇灭了六国,和氏璧落入秦国手中。秦始皇用它造出至高无上的玉玺,本希望这个象征皇权的宝物能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不料秦很快灭亡。刘邦建汉后,从秦王子婴手中得到传国玉玺,珍藏在长乐宫。西汉末年王莽篡权,需用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肯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人去逼老太后,太后一顿怒骂将玉玺砸在地上,被摔掉了一角。
52书库推荐浏览: 赤蝶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