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液是液体,那就有固体没有的很强的流通性
3,血液是有颜色的
所以,结合2,3,血液是可以作为“信号灯”使用的
第四条,分尸要消耗时间
1,产生一个误区,就是杀人+分尸要比杀人时间来得长,但如果你有办法在原本只够杀人的时间里,完成杀人和分尸,那么原本单列出来用来分尸的时间,就被节省下来,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事情。
2,分尸要消耗时间,从另一方面理解,就是比单纯杀死这个人,杀人后分尸,要在这个人身边待更久。
那么,结合1,2.就可以设计不在场诡计了,或是瞬移。
第五条,分尸说明肉体所有者已死
1,用某种诡计,使得人体看起来被分割实际上却没有被分割,就会造成对“此人已死”的错误判断。
2,死者死后被分尸,容易走入“被谋杀”的误区。
以上,是我针对“单起分尸案的分析”,针对单一的分尸案来说,这是五大类原因。
而连环杀人案的话,就是——
1,希望大家认为分尸者是同一个人
2,通过不同案件中,尸体部位的交换,使得两个案件联系起来
以上两总类,属于“无特定方式分尸”
还存在一种很特别的分尸
比如,用人类的方式分尸以保护作为凶手的兽类。或者,把切口处理成兽类所谓,以掩盖是人类分尸。”
一口气把讲义念完,我没什么底气地看了一眼台下:
“当然,我的这份分尸讲义还很不完善。希望下次有机会在和大家讨论,进行补完。感谢诸位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我的讲座,再次感谢你们的邀请。那么……”
我看了看手表,演讲已经持续了四个小时了。
“那么,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占用了各位的宝贵时间,真是多谢啦。”
我恭敬地向台下鞠躬致谢,然后,在一片礼貌性的掌声中,走下了演讲台。
终章 解体隐藏(上)
好失望。
许静怡手里拿着一本《真相》,沿着木质旋转楼梯拾级而上,由于穿着高跟鞋走了不少路,小腿微微有些发胀。站在楼梯的最后一个旋转处,整个二楼尽收眼底。
这家“仙踪林”茶坊位于闹市区的一处幽静小巷里,颇有点闹中取静的味道。底楼只是小小的一方,蜗居着外卖口。紧挨着外卖口,是狭长、略显陡峭的旋转木楼梯。
对于附近写字楼里工作的白领情侣来说,这个地方是约会的好去处。只是现在才刚过下午一点,还是写字楼里的工作时间,所以店内鲜有顾客。整个二楼空空荡荡的,只有两桌有顾客。服务员无精打采地倚在出餐口的大理石边缘上,和无事可干的厨师聊着闲话。
“……手机里的留言,你曾这么说,哦……”光良的歌声和淡淡的熏香味一同弥漫着,为了遮挡窗外的阳光,百叶窗全都放了下来。她叹了口气,继续往上走。
今天之所以会坐很久的地铁来到这个地方,是因为接到了一个叫“冯亮”的家伙的邀请。这么说或许不太准确,应该说——冯亮今天邀请的许多人里,含有许静怡。
说起这场相识,倒是颇有戏剧性。
此刻她手里拿着的《真相》杂志是国内最好的推理类杂志。而这位“冯亮”是《真相》杂志社的专栏作者。他的版块叫做“密闭空间”,是个专写密室的推理小说作者。很巧的是,他笔下有一个人物就叫做“许静怡”。某日,出于无聊,冯亮在校内网上搜索了“许静怡”这个名字,在所有的搜索结果里,有一位和他生活在同一城市里。冯亮便给她留了言,说希望可以认识一下,并说自己是个写推理小说的,笔下就有人物与她同名。许静怡看到留言,也觉得这事比较有趣,于是加他为好友,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
认识了冯亮后,她告诉冯亮自己也很喜欢推理,也写推理小说。冯亮得知后十分高兴,把她拉进了一个叫做“燎原社”的QQ群。“燎原社”聚集了大约百名中国原创推理小说作者,大家天各一方,五湖四海,只因都喜欢推理所以聚集在了一块。但其实平时并不太聊推理相关的话题,只是闲扯一下家常和八卦。不过比之枯燥乏味的探讨,许静怡倒是更喜欢其乐融融的聊天。很快,性格温润随和的她便和大家打成一片。由于她的网名叫做“冰糖月亮”,一些小孩子就爱叫她“月亮姐姐”,因为她给人的感觉就像个邻家大姐姐。她本人对这一称号也挺喜欢。
昨天她接到冯亮的短信,说今天在某家“仙踪林”茶坊搞了场聚会,同一城市的群成员出来见见面、聊聊天。她心想这倒是不错,毕竟虚拟的网络总给人一种说不出口的隔阂感,和见到真人的感觉全然不同。于是,她回复消息,表示自己愿意参加。
现在,她就站在旋转楼梯的最后一节楼梯上,打开小镜子略微补了一下妆。然后,打量着那两桌客人。
靠近楼梯的那一桌是四个正在打牌的中年人,抽着烟,面前各一杯咖啡。而靠窗的那一桌,是四个大学生模样的男青年。显然,她的目标是窗边那桌。
52书库推荐浏览: 陆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