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尹就一个人,他们怎么不跑呢?
用其中一个交代时候的话说:不敢跑。旁边还有俩广西人呢,比我们壮多了,他们都不敢跑,我们哪敢跑?
原来如此。
而带回来,问都不问就给关小黑屋里了,半天连个鬼都不见,两个小子心里七上八下,那份挣扎痛苦就不用提,越想越觉得警察肯定是全知道了,终于还没审心里就先开始崩溃。
平时也有这样处理嫌疑人的(看情况,也有的必须马上突审,趁热打铁),不过这次多少有点儿歪打正着,因为两个半大小子在里面天人交战的时候,警察们正围着那杆枪兴奋呢。
我曾经问过尹,这俩小子心理素质要是特别好,是不是就能混过去?
尹沉吟一下,说应该不可能,这时还没审呢。尹没注意他们俩是因为精神都在那俩广西人贩子身上呢,那俩又黑又壮的,我怕他们突然发难啊。如果等到真审他们俩,带这种重案的他跑不了。
您怎么判断谁带着案子呢?
这个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了,不过可以告诉你,这样的人,他挂相。不要说两个没什么经验的小子了,就是积年的老犯,他也挂相。
黑社会团伙主犯孙某,从劳改农场外逃一年,在北京站口准备和同伙接头的时候,落入老尹之手。
当时孙的形象是:
衣着破烂,浑身长癞,穿一双烂得不能再烂的破皮鞋。问话时装聋作哑,神态迟钝,缓慢,说话少而慢,还神经质地叽咕眼。多名民警讯问,该人都不讲几句话
倒是有几分像《天下无贼》里下了车的黎叔。
这有哪点儿能让人想起那个叱咤风云、跺跺脚一个市就乱颤的黑道大哥呢?几个年轻民警都倾向认为这是个精神病人,痴呆。的确,孙有相当的反审讯功底,心理素质绝对的好,伪装得也不错(后来孙某承认为了装得像,专门找个痴呆观察过一个星期)。
老尹(当时是所长,正的副的没问)不这么看,理由呢?
他说:挂相。
挂相不是证据,但老尹总觉得这小子身上有问题,只是不能确定。
这种时候,就是警察和案犯斗智的时候了。
老尹说把他放那儿,晾着,观察,看能不能找出破绽来。
于是,警察们就各忙各的去了,把个孙某放在那儿,一个小警察有一搭无一搭地问话。
其实,这中间老尹已经看出些问题:此人表面痴呆,偶尔一瞥,却目光阴冷,带出了一种对民警的仇视。
不过,这还不足够,精神病人仇恨民警也没准么。
那就磨吧,看谁磨得过谁。
到了晚上,孙某不理那问话的小警察东拉西扯,忽然慢吞吞地说出了一句话:我又没有犯罪
话音刚落,就看
警察手记(京师四小名捕破案传奇)
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下)(2)
见老尹和几个警察笑嘻嘻地看过来了不傻么,挺懂行啊。
漏了。
怎么回事儿?
原来,孙某在说话前有个细微的动作,他看了一眼墙上的钟。
尹说实际上他早就注意到孙某偷偷看好几次钟了,就等他说出点儿什么来呢。
警察拘审嫌疑人是有时间限制的,警察着急,案犯更着急,他看钟就是琢磨呢都过点儿了啊,这警察怎么不放我呢?我也没什么破绽啊。
他没想到第一次偷偷看钟之后,老尹叫人把他拉到几个科东转西转的指认,那边早有小警察把钟给拨了。
于是,看着过点儿的钟,孙某心里这一个骂这帮警察也太不职业了,把时间忘了吧?说白了,案犯也是人,他也委屈啊:我扛到点儿都没招,我容易么我,你们怎么还不放我啊?他也急啊。看看对面那小警察,若有所悟:哦,小同志,没经验啊。得,我给他提个醒吧我又没有犯罪
没犯罪,你拘审时间到了得放人啊,小同志。
人没有不犯错误的,警察对案犯的优势就是哪怕你一直小心,犯一个错儿就够了。
尹在日记中写道:此人一句话暴露了熟悉我公安工作的特点,决非精神病人。
剩下的事儿就简单了,在老尹冷不防的一击之下,黎叔,不对,孙某一时忘了自己的伪装,眼神骤转清明,动作也一下利落起来,等他明白过来再往下蹲,得,都看着呢,还怎么继续装啊。
继续攻心。不掌握你情况能过了点儿还扣着你么?别装了。
黑道也有黑道的风范呢,到了这地步,孙某这样以大哥自诩的人物,再回去装傻充愣,一没效果,二也没风度了
审完,老尹说把钟拨回去吧,还没到时间呢。
所以,这俩小子的案子,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当然,他这么痛快地招了,省了老尹很多麻烦。
张林、杨钢城绑架杀人案,是当时公安部重点督办的特大刑事案件。
当时老尹还不知道他们是这个案子,听到叔叔,我杀人了,老尹心里一惊,动作上却丝毫没表现出来,他反而放慢了节奏,慢慢地绕着这小子转了两圈,嘴里不紧不慢地说道:啊,你,杀人了
老尹不信他杀人了么?
哪里,看他那眼神,那动作,这肯定是真的。
那老尹在干什么?
他在上下观察这小子呢。刚才进来的时候光顾那俩广西人贩子了,连搜身都没作,这杀人犯80%可都带着凶器呢!
案犯的凶器带在身上就忙着琢磨抓人、审问,那是有血的教训的。
比如,击毙鹿宪洲的神枪手小赵(出于保护的原因,赵的名字至今属于机密),就经历过这样的案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