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真挺会发明的,还‘无挂一身轻’,有趣儿。”
下午,李达旺和孙敏回到公司。
刘庆问李达旺:“李哥,第一天出征,收获怎么样?”
李达旺嘿嘿一笑:“我真的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不过,说实话,第一次去玉石市场,还真的开了眼界。原来玉石的形状不都是有棱有角,有的还是圆的,还很光滑。”
“那就对了,有些玉石不是在矿里开采出来的,而是人们在山上或者河里捡到的。”
“捡到的?那么容易?”
“一点都不容易,找到一块玉石,不知道要翻多少河床,不知道要走过多少大山,那些圆形的玉石都是历经数千年、有的甚至数万年雨淋、风吹、日晒、滑坡冲击、流沙打磨、水流冲击才形成的。只有在玉矿里开采出来的才有棱有角。古代没有炸药、没有电力和燃油机械,一般都是在暴露在地面的矿石上烧火,然后浇水,等石料爆裂才能采得。”
第三十四章 脱胎换骨(二)
“那上次你说的四大名玉都是那里产的?”李达旺很想快一点掌握一些玉石的基本知识。
刘庆不失时机地侃侃而谈:“四大名玉中的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一带,它的成矿带约1000公里。原生矿床及矿带基本都在海拨4000米以上。品种很多,有白玉、羊脂白玉、墨玉、碧玉等,其中最为名贵的要属羊脂白玉子料,它一般都采集于玉龙喀什河沿岸或河床下,还有一些河流也出产子料;四大名玉中的岫岩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县,岫岩玉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另一类是软玉;四大名玉中的独山玉,又称‘南阳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有五六种色素;四大名玉中的绿松石,多产于湖北郧阳地区,颜色多为天蓝、碧绿、灰蓝、粉绿。”
“好了,今天就说道这里,说多了反而记不住。”张福筹打断了刘庆的话。
“李达旺,你说说你的七只石卵是怎么回事?”
李达旺把昨天晚上发现石卵不见的经过告诉了张福筹。
张福筹问:“为什么昨晚不给我打电话?”
“我想给你打电话,但转而一想,打电话也只是影响你休息而已,再说,那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我,有了它我提心吊胆地睡不好觉,现在反而轻松许多,说得确切一点应该是精神焕发。”
“难得你这么看得开,来,我让你见见工作室”张福筹说完起身来到外间,来到柜台里面,打开一道门,进到里间。
这里就是张福筹的玉雕工作室,李达旺从来没有进来过。
张福筹指着那些摆在案上的各种石头,告诉李达旺,这些都已经设计成型,马上开始雕刻,那那里面有切割机、打孔机、磨圆机,还有抛光机、打蜡机,这边是一些手持雕刻机,你看这些雕刀,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粗粗细细、长长短短,各式各样,一应俱全。
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五彩斑斓的石头和那些机器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雕刀,李达旺真的是走进了一个陌生世界。
他从小也曾经喜欢雕刻,但是只能在木头山雕刻个小型名章什么的,也曾经幻想雕刻一些比较有艺术和欣赏价值的木雕,可是从未想过玉雕。他哪里知道玉雕还有这么多讲究,还要这么多工具。
张福筹告诉他,这是搞玉雕创作的一些基本工具,如果把那些专用工具和高科技电脑工具配全,我的工作室恐怕就放不下了。
最后张福筹说了一句话,让李达旺感动得差点流泪。
“李达旺,年龄上我该叫你大哥,你应该回去看看你的父母……”
第三十五章 炼魂(一)
连续几天了,张福筹没有继续实施新的计划,而仅仅是暗中观察何夫晓的动静,静观其变。但是他在何夫晓家附近没有看见前些天发生的事情,倒是发现一个矮个子在夜半里鬼鬼祟祟的大门而入、大门而出。也在心里开始酝酿下一步计划。
尚菲萍每三两天给张福筹打个电话,最近她没有见到张福筹,不是她不想见,而是这些天自己很忙。
她不知道张福筹考虑的怎么样了,7月7日的晚上,她又给张福筹打了一个电话,约好第二天见面,张福筹答应了,他给尚菲萍的礼物也做好了。
第二天早晨,尚菲萍早早的来到瑶池公司。
张福筹没有在办公室,而是在雕刻室里正忙着创作,尚菲萍来到雕刻室里,见张福筹一改往日的装束,一套蓝色的工作服穿在身上,俨如一尊佛像坐在工作台前,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台面上一块花花绿绿的石头看,仿佛那块石头就是一个无声世界,正演绎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对于雕刻师来讲,一块石头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等待破解的秘密,雕刻师需要与其沟通、需要与其对话、需要掌握它的脉搏、需要读懂它的内心世界。有的时候,在雕刻师的眼里,面前的石头就是一个灵魂,就是一个生命,它时时刻刻地绽放着绚烂的光焰,谁能扑捉到它的光焰、谁能脉动它的灵魂,谁就能驾驭它的辉煌与灿烂。
尚菲萍轻脚走到张福筹的旁边,她不想打断张福筹的意境,静静地立在旁边。
52书库推荐浏览: 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