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传国玉玺_二两米酒【完结】(129)

阅读记录

  “这老小子是谁呀?这么阴险!”王进很后怕

  “咱是来拿人家东西的,咱这叫偷坟掘墓,在中国古代就是死罪一条,不用秋后,直接斩立决,呵呵!”吕方调侃

  吕方让三个人带上橡胶手套,一起把白布掀开,白布下面全是各种金银器物,玲琅满目,有几十件。所有的器物都放在一张红色的毡子上,毡子上面用金线织满了经文!

  “这是一张“经被”吧?”吕方问豆子

  “对,上面是蒙古文的“陀罗经”,林丹汗信仰的是红教,所以经被是红色的”豆子回答

  “为什么没有“七星板”呢?”吕方问

  “七星板是中原王朝用的东西,蒙古人不见得一定会用”

  “什么是七星板?”王进问

  “是中原的贵族和帝王下葬时放在棺内的一种木板。古代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称为“断七”。古代停尸床上和棺内的木板就叫“七星板,运的棺材的车就叫“七星车”,放尸床就叫“七星床”。帝王的七星板一般为梓木或是杉木,上面放有“六玉”,就是玉璧、玉琮、玉琥、玉璜、玉圭、玉璋,因为“璧礼天,琮礼地,琥礼西,璜礼北,圭礼东,璋礼南,这些东西看以普通,实际上等极非常严格,因为汉人是礼仪之邦,任何事情都有制度,但这数民族个性比较鲜明,不一定会按照汉人的套路来。”吕方补充

  七星板也是棺椁内陪葬品放置比较多的地方,而这里没有七星板,但毡子上没有一件玉器,更没有玉玺!

  周米已经看白布下面的文物全部拍了下来,并记好了它们的摆放位置。三个人开始动手,把这些器物一件件的拿起来看。所有的器物共有六十三件,四十件是金的,十五件是银的,八件是铜的,全部都是酒具和食用器物,有盆,碗,壶,瓶,造型简单,都是实物器,没有很高的艺术观赏,表现了少数民族一种很直爽帅真的性格。

  中国古代,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慢慢有了一种“富葬”的观念,中国古人不仅在生前希望生活奢华,更会把大量贵重物品带到地下,希望在并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在历史上,从红山良渚河姆渡开始,只要有发现的坟葬,无一另外,全部放置有大量陪葬品,最早期的玉器,三代与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玉器,唐代的金银器,宋代的瓷器,明代的绸缎,清代的字画,所有重要的考古发现中,成堆的出土金银珠宝,丝织绸缎,商爵周鼎,珍珠玛瑙,名家字画,奇珍异宝让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吕方见过很多王陵,安阳的商代大墓,三门峡的虢国太子墓,秦代的始皇王陵,汉代的茂陵,岭南的越王墓,唐代的昭陵和乾陵,河南的巩县八陵,明代的十三陵,清代的东西陵,这些大墓无论是深埋在地下,还是被盗成了空壳,单单遗留下来的建筑,也一样的富丽堂皇,不可一世!

  而眼下的这座陵墓:树干为棺,日用品下葬,没有高大的地表建筑,也没有宫殿般的宏大地宫,无坟无冢,根本就不值一提。这种简陋的入葬方式,与中原厚葬简直是天壤之别!也只有蒙古人才有这种奇特的性格,生前战于天地,死后归于自然!

  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玉玺,但这首先要确定墓主人的身份,看一下经被下面尸骨,到底是不是蒙古库图克图林丹大汗!验证历史一定要有充足的证据,四个人虽然已经找到了陵墓,但一定要有实物能证明墓主人身份,只靠假设得到的结论论是不严谨的,因为只有文物,才能让所有的假设成立!

好像少了一种感觉?!

  定好所以有文物位置之后,三个人把这些东西一件件的清理出棺外,棺内现在只有那条红色的陀罗经被,被子是盖住了整个棺室,中间有一个明显的人形突起,下面应该就是墓主人的尸体了。

  吕方和王进一人拉着一只被角,轻轻的把经被拉起,首先透出的是头部,牙齿暴露,双眼塌陷,肌肉萎缩,面目狰狞,是一具已经完全脱水的干尸!

  “这东西好恐怖啊,《神话》里的梁家辉不会就是亲的他吧?”周米说

  吕方示意周米安静下来,好好拍照,他和王进一起对拆经被,把经被小心翼翼的从棺中拿出来。

  宽大的棺材底部,墓主人安静的躺在那里,主人的身旁有四轴字画,左手握有一串翠色玉珠,右手握有一把两尺长的带鞘宝剑,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这里是高海拔地区,温度不高,空气中的水分不大,相应的湿度也不大,棺中曾经放有一张剧毒的白毡,也致使部分微生物没有发生作用,特殊毒药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能让尸体的肉质部分不会腐烂。自然与人为原因一起作用,所以三百多年的时间走过之后,墓主人的只是尸体中水分完全挥发,他成了一具脱水的干尸。

  主人衣饰保存完好,穿戴简单,头上戴有一只白色皮帽,帽沿黑色,身上穿有一件右襟折白色蒙古长袍,腰束一条宽大的锦带,脚蹬一双前端上卷的大号蒙古靴,靴上有金线绣织的云龙纹。

  “这是蒙古大汗吗?”吕方问豆子

  “书上说他们是“:“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也就是这个样 的服饰,你看一下有没有腰牌,中原王室下葬会有很多印章,但蒙古人不一定有,但是他们身上一定会配有腰牌来表明身份的!”豆子回答

52书库推荐浏览: 二两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