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出现时间远远的早于瓷器,虽然很多陶器不是很精美,但也有很重要的东西。更关键的是,陶器的历史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产生的一个重要实物,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还是按时间顺序,我们先说陶器。
早期的人类呀,日子是很苦的。他们刚从森林的树上下来,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那时的生态环境比现在好,哪里都是豺狼虎豹,和猴子战斗力差不多的人类是打不过它们的。但是人类有思维,于是慢慢的学会团结起来,相互协作,开始群居生活。在几十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学会了盖房子,学会了做工具,学会了用火,学会了种地,学会了养家畜等技能,人类终于脱离了动物的习性,开始创造自己的文明。
大约在距今一万年的时代,人类还是生活在一种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那时的人想喝口水,就还是自己跑到河边去喝。家中有个人生病了,就用手捧点水跑回去给他喝。人类那时用的工具都很原始,看到一只野猪,大伙一起上去,捡石头把它打死,抬回来还是用石头把它砸开,再把肉砸成一份一份的。那时大约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石器”时代。后来人们发现,把石头磨一磨,更好割肉,把棍子削一削威力更大,于是人类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真的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去发现去思考,用几十万年时间,走到了今天。
当人类开始农耕定居中之后,慢慢的就发现他们需要用容量。那时的人类大部分穿的都还是树叶和兽皮,绝对的真皮,呵呵,所以当时还没有容器。但种好的粮食怎么放?收好的粮食不能总是吃生的?就是做熟了,那热腾腾饭怎么吃?这些东西现在都不叫事儿,但当全是很头疼问题。
当有一天,人们发现,他们生火的地方,那里的泥土被火烤过之后,会变得很坚硬。于是人们就在下一次的生火时,刻意的去把一些泥土做成容器的形状,放在火中去烤,就得到了最原始的陶器。
这些早期的陶器很粗糙,因为是放在露天的火堆中烤成的,所以强度还不是很高,因为烧成的温度也比较低,于是所有的陶器内部也呈现红色,这就是第一种陶器类型——红陶。陶土也很粗糙,主要是泥质和夹砂成份,陶器都是手工制作,胎体厚薄不匀,,大多素器,如有装饰,就是些简单的绳文或是方格纹与圆涡纹。
典型代表是河北的曲家岭文化和河南的裴李岗文化以及江西景德镇的仙人洞文化,大约距今六千年,为什么考古学家拿到一个陶片就能大约告诉你它的年代,就是因为这些特点,红陶出现的时间是约六千年前,主要为土质或是夹砂成份,多素器,少量简单装饰纹饰。
在原始的红陶做的比较成熟之后,人类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审美,东西不但要能用,还要好看,于是出现了另一种重要陶器——彩陶。
彩陶是在做的比较好的红陶胎体是涂上色料,绘成一定的图案。典型代表就是河南的仰韶文化,甘肃的马家窑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湖北的屈家岭文化,浙江的河姆渡文化,四川的大溪文化等等。
彩陶是种十分漂亮的艺术品,仰韶文化中发现的一个人面鱼纹盆就是一件国宝,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我们可以在教材上看到它的样子。仰韶文化多绘动物与人物,全为黑料绘成,首次先现是在河南仰韶因而闻名,更多的发现是在陕西。
马家窑文化在甘肃与青海境内最多发现,分布在黄河上流,底多为橙黄色,少量红色,多单一大小方格状黑色绘画,少有人与动物绘画,典型器物为尖底双耳朵瓶,极易识别。所有陶器的种类也很多,但地域性很强,所以不难分别。在郑州黄河游览区,那个炎黄二帝巨大的山雕像前面约四百米右转再走两百米,路的左侧,就有三个巨大的陶器工艺品,中间那个最高的,就是一个标准的马家窑文化作品——彩绘尖底瓶,我每次看到有些奇怪,你说我们老家为什么不做个仰韶文化的东西放在那儿?后来一想,仰韶文化多为盆碗,放在那儿不好看,一个瓶子竖起来好看一点。不过也没关系,都是黄河流域文化,一个妈带大的,一家人嘛!
大汶口文化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与安徽北部的三首省交界处最多发现,它有一种典型器物叫——豆,与元明时期的高脚杯十份相似。它的彩绘很好看,红底黄绘,或是黄底红绘,两种色料相配,十分显眼,多绘坚条纹,星形纹,花瓣纹。
屈家岭文化发现于湖北,多为菱形纹,弘形纹与平行方格纹,它器物普遍打有底色,与瓷器中的磁州窑工艺理念类似,为了更好的突出绘画效果,用底色弥补胎体上的缺陷。
我们在说玉器时说到的红山文化,也有彩陶器物,多为黑与紫色料绘图,多用线条组成图案,在泥质红陶上绘画,所以我们一般看到这些器物,可以问一下卖的人,这东西是在哪收的,或是在哪发现的,大致就能定出它的类型。
彩陶的产量很大,因为它的原料很多,所以不是很贵重的收藏品,但是某些绘画精美的器物,也是有十分巨大的经济收藏价值。退一步讲,每种早期陶器都是当地文明的一种象征,这种东西拿到你的手上,你马上就能感觉到历史五千年的那种份量,它们也许没有经济价值,但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值得人们收藏。
52书库推荐浏览: 二两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