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传国玉玺_二两米酒【完结】(41)

阅读记录

  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多的各种造型的俑类又开始出现。这时期的陶俑古朴生动,憨态可鞠,栩栩如生,是众多陶器收藏家珍爱的东西。

  1994夏天,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一位收藏鉴定专业人士,在一个地摊儿上看到几件陶俑,他一眼就认出是北魏时期珍贵的陶俑,于是没动声色,出了上千元钱买一个,带回他打工的地方——国家博物馆。到了之后,马上把德高望众的专家团请出来,所有人看了之后,结果一致是:“货真价实,北魏陶俑”。同时通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等同行单位,于是马上就有大量专款到位,到潘家园抢救性收购。一听到国家都出动了,收藏大军更是马上出动,都冲向潘家园。但事情有些奇怪了,这东西好像收不完,越收反而越多。国家单位先反应过来,暂停收购,但民间大军豪情不减,依然疯狂抢购。

  当上千个各种姿态,不同年代的陶俑整齐的出现在专家们面前是,所有人都在沉思一个问题: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姿态的珍贵文物一起大规模出现,有多大的可能性,但是就器物的造型与测试的结果来看,又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还是不放心,于是请公安部门协助调查。

  公安机关访查了地摊上的摊贩,很快知道东西来自河南,于是马上公安与专家一起赶往河南,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很快把目标锁定在一个人身上——洛阳人高水旺。

  当专家与警察到了高水旺家时,推开院门,所有的东西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

  在院子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这种陶俑,还有很多正在制造。在这位农民的家中他们看到了一个证书“民间工艺美术家”,颁奖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还是不死心,于是高水旺现场动手做了两个,让专家带走去鉴定。回去路上,当地警方告诉专家,93年海关查到一批唐三彩,专家看后都说是真的,后来也是找到了这里。一看单据,人家全是按工艺品生产收费,也有全套手续证件,依法纳税,于是专家就真的傻眼了。

  陶俑形象很多,到现在都有烧造,历朝历代都有生产,在陶器艺术品中,最出名的除了秦俑之外,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兴起于唐代,它是一种明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葬品,这东西一般是不传世的,也只是在有人要下葬时把他们生前用过的东西,包括,人,动物,甚至于家具都做成唐三彩下葬,所以这种东西一出土就是一大窝,数量极多。北京故宫就有一个唐三彩馆,就是在一个收藏家捐赠物的基础上修建的,他一人就贡献了数千件。

  唐三彩是陶器,很多外行一看去第一个感觉是它像是瓷器。那是因为唐三彩的颜色很漂亮,它有三种基本色,绿色,黄褐色,蓝色。有些唐三彩很大个儿,它是分节烧造后,再拼接起来的。唐三彩的发现主要是在河南与陕西,陕西窑址暂时不确定,但有很多陕西唐墓出土的大型唐三彩陶器是不太容易运输的,所以陕西应也有窑址。

  唐三彩因为色彩斑斓,同时很多人俑与动物造型十分优美,虽是明器,但也有很多珍贵的高超艺术品,它们曾经创造过中国陶瓷的拍卖世界纪录,成交价数百万美元。唐三彩我们今天还是有机会能碰到真品的,收藏时一定要注意一些造型别致优美,符合唐代文化特色的三彩器,这样的器物潜藏的各种价值也会更高。

  陶器的历史大致如此,就算是到今天,我们还是在使用各种陶器用品,中原与西北的农家更是还有很多各种陶器。陶器对中国瓷器的产生起了无可代替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看似粗糙无光,多数已成瓦砾的陶器,为我们中国瓷器的发展开拓了道路,瓷器应该感谢陶器,文明应该感谢陶器,历史更应该感谢陶器。

  陶器暂停,现在我们就来说中国对世界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五大发明:中国瓷器

早期瓷器精品与特点

  一说到瓷器。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应该是想到我们吃饭用的碗,和那种白底蓝花的青花瓷,现在不是有首歌就叫青花瓷嘛,青花的出现比较晚,到底是唐代出现还是宋代出现?现在还没有准确的说法,但是在元代有一个强盛期,明代开始大量普及,于是就繁荣了六百多年,是中国产量最大的一种瓷器。

  但更早一点,中国的瓷器都是青瓷器,从商代开始一直到宋代,中国的瓷器因为瓷土的提纯技术还不发达,所有的瓷器因为胎土不纯,所以成品均呈青色,这种瓷器我们叫做“青瓷”,或是高古瓷,行内是也叫“老窑儿”。当瓷土提纯成熟或改过配方之后,人们就能烧出白度很高的瓷胎,在白胎上做画就有很强的对比度,更好看,于是这种用各种色料在白瓷胎上做画的瓷器,我们统称为“彩瓷”。

  早期人类在烧硬陶时发现,有一部分材料做成的陶器,在高温窑炉之内烧完之后,声音叩之清脆,器物并不透水或是几乎不渗水,这种器物现在的研究发现,就是用瓷土做成的胎体。像在河南郑州商代二里岗遗址中就有这样的器物发现,就种器物称之为尊,有点像我们常见的那个痰盂。陆续的商代遗址中都有类似器物发现,于是大多学者认同,把瓷器的出现定在商代。这一时期的瓷器也叫原始青瓷,因为胎的含铁量比较高,烧成的器物都呈青色。但它们因为符合了瓷器三个基本特点,瓷土胎,施有釉,高温窑炉烧成,于是被定为瓷器。

52书库推荐浏览: 二两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