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印度中部,死刑的枪声同样也接连不断,被枪杀的印度兵不计其数。
一八五八年三月九日,英军进攻“黄屋”,在第二次包围勒克瑙后,采取十人抽一的恐怖政策杀了许多印度兵,而且经常性地是指使西克斯人把他们活活烧死。
十一日,五十具印度兵的尸首把勒克瑙王妃宫的护城河填得满满的,完全丧失了理智的英军连伤兵也没放过。
在历时十二天的战斗中,共有三千名印度兵被绞死或被枪杀,其中有三百八十人逃往伊达斯普岛,而后又转移到克什米尔岛。
总之,在这场把所有战俘都统统处死的极其残酷的报复行动中,先不计算死在战场上的印度兵,单单一场旁遮普战役,就有不下六百二十八名印度人被军方下令塞进炮眼或用枪打死,一千三百七十人被官方处死,还有三百八十六人由两方面权威同时下令处以绞刑。
在一八五七年初,据估计,共有不下一百二十万的印度官兵和两百万的当地居民丧命,而后者只不过是暴动队伍中的一些并不坚定的参加者。格拉德斯通先生曾在英国议会中极力抗议这场可怕的报复,显然他是不无道理的。
这些死亡数据对于以下的叙述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使读者理解如果说印度人仇恨英国人,那么英国人也同样仇恨印度人,十年之后,仍有人为坎普尔和勒克瑙两地的受难者们戴孝。
至于为平息这场暴动而进行的战役,简要列举如下。
首先是在旁遮普进行的第一场战役,约翰·劳伦斯先生不幸战死沙场。
然后是围攻暴动的中心德里,几千名逃兵的加盟增强了这座城市的防御,穆罕默德·夏·巴哈杜尔被封为印度半岛的皇帝。气急败坏的总督在给指挥官的最后一封电报中命令道:“结束德里!”而于六月十三日开始的围攻直到九月十九日方才结束,而且还要了哈里·巴尔纳尔德和约翰,尼科尔森两位将军的性命。
同时,那纳·萨伊布自封为王并在毕勒乌尔的城堡里举行了加冕仪式。得知这个消息后,哈弗洛克将军率大军马不停蹄赶往坎普尔。但到坎普尔时,已是七月十六日,既未能阻止最后那场屠杀,也没有抓住那纳,他早已带着五千人马和四十门大炮逃之夭夭。
既然如此,哈弗洛克只得在乌德王国打了第一仗,而后又带着剩下的一千七百名士兵和十门炮于七月二十八日经恒河朝勒克瑙进军。
以下该谈到科兰·坎贝尔先生和总参谋长詹姆士·乌特朗了。在对勒克瑙的长达八十七天的围攻中,哈里·劳伦斯和哈弗洛克将军相继丧命。所以科兰·坎贝尔只得暂时逃到已被收回的坎普尔,准备再战。
与此同时,其他几支部队攻下了印度中部的一个城市,莫伊尔,又征服了马尔瓦,于是英国在乌德王国的统治地位重新得以建立。
在一八五八年初,坎贝尔和乌特朗发动了对乌德的第二场战役。四支步兵分队分别由詹姆士·乌特朗本人和爱德华·吕卡尔两位参谋长以及瓦尔波尔和弗兰克斯两位旅长担任指挥。由霍普·格朗率领的骑兵以及由威尔森和罗伯特·纳皮尔率领的特种兵总共大概有两万五千余人,另外,由尼泊尔王公率领的一万两千名古尔格卡斯士兵将与他们会合。但贝戈姆①的暴动部队却有不下十二万人,而且勒克瑙有七八十万居民。双方的战斗从三月六号开始。在以后的几场连续作战中,英军方面的威廉·皮尔上尉和霍德森少校纷纷战死,到十六日这天,英军已经占领了古姆提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尽管如此,贝戈姆和她的儿子仍死守在勒克瑙城西北端的穆萨·巴格宫,而暴动的穆斯林头子木尔维也潜伏在城中心拒不投降。十九日,乌特朗再度进攻,二十一日,英军大捷,从而完全摧毁了这个印度兵暴动的重要据点。
①印度对王妃和公主的称呼。
四月,暴动进入末期。英国部队开始远征聚集着大量印度逃兵的罗伊尔坎德。王国的首都巴雷利自然成为皇家军队的指挥官们首选的进攻目标。起初,英军接连失利。在于杰斯布尔大败。阿德利安·霍普旅长也死在战场。但到了月末,坎贝尔的大军及时赶来,一举夺下斯哈·亚罕布尔,五月五日,他向巴雷利大举进攻,强攻之下占领了城市,但暴乱分子却乘机成了漏网之鱼。
与此同时,乌格·奥兹将军也在印度中部作战。在一人五八年一月初,他率军穿过波帕尔王国,并在二月三日那天平息了当地的印度兵暴动,而后向索恩高尔进军,十天后占领了居拉科塔的堡垒,经温迪亚山谷来到曼丹布尔山口,又通过贝特瓦抵达詹西城下,詹西女王亲自率一万一千名暴动兵守护着这座城市,三月二十二日这天,酷热难当,将军包围了詹西,而后又从围城的队伍中抽出两千士兵去阻击由唐提阿·托皮率领的从瓜廖尔赶来的两万大军,将军的部队大获全胜,击败了这位声名显赫的暴动军头目。四月二日进攻开始,英军攻破了城墙并夺取了城堡,但女王已经弃城而逃,接着又进攻女王和唐提阿·托皮决以死战的卡尔皮堡,经过一番苦战之后,于五月二十二日攻下,把女王及其同伙逼到了瓜廖尔,六月十六日,将军的两个旅与纳皮尔旅长的部队会合,摧毁了莫拉尔的全部暴动兵,十八日又整装待发,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孟买。
52书库推荐浏览: [法]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