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妇女和孩子们还活着,其中就有莫罗夫人和她的母亲。但第六印度兵团的一支小分队接到命令,要用枪从毕比·加尔的窗户往里把所有的囚犯打死。命令立即得到执行,但不得不尽快从坎普尔撤退的那纳·萨伊布对命令的执行速度并不满意,这个嗜血成性的暴君竟然招来一些伊斯兰屠夫,将他们混在自己的士兵中……这简直成了屠宰!”
“第二天,所有的妇女和孩子,不管是死是活,一律被扔进了附近的一口井里。当哈弗洛克将军率领英国军队赶到现场时,发现那些一直堆到井边的尸体仍还冒着烟!”
紧接着,英军开始了对暴动的残酷报复。一些曾是那纳·萨伊布同谋的造反分子落在哈弗洛克将军的手里。第二天,这位将军颁布了一系列可怕的命令,我想我永远也忘不掉它的一字一句:
“那些被没有宗教信仰的那纳·萨伊布下令杀害的可怜的妇女和孩子们,那口堆满他们遗体的井将被精心填没,加盖成一座坟墓。今天晚上,一名军官将带领一支欧洲部队完成这项神圣的任务。不要让受害者的同胞去清扫那些惨遭屠杀的房屋和房间。我要让每一滴无辜的血都由那些被判处死刑的罪人在执刑前,按照他们的种姓贵贱以及他们各自在屠杀中的所作所为清扫或用舌头舔干净。在对任何一个囚犯宣读完死刑判决书后,立即把他带到曾遭屠杀的那座房屋,强迫他清扫一部分地板。我们要把这件事尽一切可能地做到让那些罪犯感觉受了极大的侮辱,让他们极其厌恶和愤慨。必要时,可用皮鞭抽他们。等他们清扫完地板上的血迹后,立即把他们送上房屋旁边的绞刑架。”
“这就是当天下的命令,”邦克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陈述中,继续说道,“命令立即得到了最严格的执行。但受害者仍将永远地一去不回了。他们已被屠杀、被肢解、被撒成了碎片!当莫罗上校两天后赶来,想从尸堆中找出一点莫罗夫人和她母亲的遗物时,他什么也没找到……什么也没有!”
以上这些就是在我们到达坎普尔之前,邦克斯告诉我的一些话。而今,莫罗上校正是要到这个惨遭野蛮屠杀的地方去。
但他首先想去的是莫罗夫人曾居住过的那座平房,在那里,她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那里也是上校见她最后一面的地方,就在房屋的门槛上,他最后一次被她拥抱。
这座房屋坐落在坎普尔的郊外,离驻军的营房不远。如今整座建筑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被烟熏黑的墙和瘫倒在地的几棵枯树。上校执意要保持原样,因此,六年过后,平房还是当年刚被纵火烧掉后的模样。
我们在这片荒凉的地方足足呆了一个小时。爱德华·莫罗先生一语不发地走在废墟间,那里曾埋藏着多少往事,如今这些往事一一浮现在他眼前。他回想起那些曾经拥有而现在却一去不复返的幸福时光。在这座莫罗夫人出生的房子里,他又看到了那个年轻的姑娘,幸福的姑娘,他正是在这里认识她的。有时,上校闭上眼睛,好像是为了能把她看得更清楚!
但突然,他转过身来往回走,把我们拽到屋外,看来他也在努力地想克制住自己。
邦克斯曾经希望上校或许能够强迫自己不再来这座平房……但不!爱德华·莫罗先生已经毅然决定要尝尽这座伤感的城市留给他的所有的辛酸和苦涩!离开莫罗夫人的住宅后,上校想去看看那所在大暴动期间关押过无数受难者的营房,在英国军队围攻坎普尔的那些日子里,他们曾遭受了许多磨难,那位勇敢的女人为这些无辜的同胞无私地奉献过自己的一切。
这所营房坐落在城外的一片平原上。而今营房的遗址上正在修建一座教堂,当年坎普尔的受难者们本应该到这里来避难的。去营房的路面上铺着碎石,两旁栽种着漂亮的树木。
骇人听闻的悲剧正是在这里揭开了帷幕。莫罗夫人和她的母亲一直在这里生活,受折磨,等待最后的死亡,直到英国军队宣布投降,把她们这些无辜的受害者交到那纳·萨伊布的手里。这个叛徒没有信守自己的诺言把他们平安地运到安拉阿巴德,一开始他就已经决定要凶残地把他们全部杀死。
从尚未完成的工程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残缺不全的砖墙,那是当年维莱将军下令修建的防御工事留下来的残迹。①
①这座纪念教堂后来建成了,在大理石碑上篆刻着铭文,纪念在一八五七年大暴动期间,死于疾病或中弹牺牲的修筑印度东部铁路的工程师们,纪念在十一月十七日,死在坎普尔战场上的第三十四皇家军团的军官、中士和士兵们,纪念斯托特·比特森上尉,在围攻勒克瑙和坎普尔期间以及在整场暴动期间,第三十二军团中牺牲的军官、战士和妇女们,最后是在一八五七年七月被屠杀的毕比·加尔的烈士们。
莫罗上校在废墟间驻足良久,一动不动,一言不发。静静地回忆着那一幕幕曾在这里发生过的凄惨场面。从莫罗夫人的那所住宅到这座营房,一个是她曾幸福生活过的地方,另一个却让她饱尝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
我们只剩下毕比·加尔没去了。那纳·萨伊布把这座平房改造成关押囚犯的监狱。当年,许多可怜的受难者活活地被扔进了挖在房屋旁的那口井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法]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