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乾坤_[法]儒勒·凡尔纳【完结】(37)

阅读记录

  巴比康主任为什么选择瓦马塞作为实验场地呢?首先,该地地理条件适宜,处于非洲鲜为人知的地带,远离旅游者通常参观的地方。其次,乞里马扎罗山可为他提供工程所必需的两个条件:坚固和方位。此外,当地有工程所需要的原料,并且便于开采。

  早在离开美国之前,巴比康主任已从瑞典探险家那儿获悉:乞里马扎罗山山脚下,铁和煤十分丰富,且矿苗露出地面,不需要去挖掘,去寻找。铁和煤俯拾即是,数量大大超过工程所需。此外,在山附近,还有制造梅里—梅罗里特炸药所需要的大量的硝酸盐和黄铁矿。

  巴比康主任和尼科尔仅带来十个绝对可靠的工头具体指挥巴里巴里提供的一万多黑人。制造巨型大炮及其巨型发射场的任务便落在这些黑人身上。

  巴比康主任和他的同事到达瓦马塞两周后,在乞里马扎罗山南麓便建立了三个极大的工地:一个铸造大炮,一个造炮弹,一个制造梅里—梅罗里特炸药。

  巴比康主任如何铸出如此巨大的大炮来呢?造不出发射器,这将是新旧两大陆居民能得到拯救的最后一线希望。我们将看到并明白,其实这一希望也落空了。

  制造四十二厘米口径的大炮,发射装有二百七十四公斤炸药的七百八十公斤炮弹,已经相当困难了。铸造大于二十七厘米大炮的一百万倍的大炮,这是人力所不及的。因此,巴比康主任和尼科尔上尉丝毫没去想这些。他们所要制造的不是一门大炮,而是在坚硬的乞里马扎罗山中凿一个坑道,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矿井”。

  制造一门大炮,一门哥伦比亚大炮,是极其昂贵、极其困难的。为了防止炮管爆炸,管壁的厚度也不知要有多厚才行。巴比康早就想到了挖个矿井。如果马思通笔记本里记着一门大炮,那只是想以二十七厘米的大炮作为运算的基础罢了。

  场地一开始便选在山南麓一百尺高的坡上,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当炮弹从乞里马扎罗山喷射而出时,将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挖这个坑道非常艰苦,而施工又须极其精确。可巴比康能很轻松地制造出钻岩机,机器将靠山上倾泻下来的强大的瀑布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启动。坑道被钻岩机打好之后,再装满梅里—梅罗里特炸药。烈性炸药不会炸毁岩石,因为这是由正长石和角闪石构成的一种极其坚硬的石壁。这种岩石能抵御住气体膨胀产生的可怕的压力,可以说是天生的炮管。乞里马扎罗山的高度与厚度也足以保障外部不会产生任何裂缝或爆裂。

  在巴比康主任的高明的领导下,由工头率领的近万名工人热忱、用心地工作着。不到六个月,一条直径二十七米,深六百米的“矿井”便竣工了。要使炮弹沿极为光滑的内壁滑动,不浪费爆炸时产生的气体,内壁还装有镗得十分光滑的铸铁套。

  与著名的登月基地哥伦比亚同城工程相比,这一工程更壮观、更激动人心。对当今世界工程师们来说,世上难道还有他们办不到的事吗?

  当乞里马扎罗山山腰的坑道竣工时,另一工地的工人们正在建造金属壳和制造巨大的发射场。

  这一发射场将是一个巨大的圆锥形铸件,所需钢材达十八万吨!

  发射物不是一个整体铸件,而是由每块重一千吨的若干部件组成的,须一个一个地送入坑道,紧贴内壁放好,并事先放进梅里—梅罗里特炸药,然后将这些部件用螺柱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结构紧凑的整体,以便能沿着管道的内壁滑动。

  工地需用四十万吨铁矿石,七万吨石灰石和二十八万吨焦炭,仅后一项就需要四十万吨好煤才能炼出。铁矿就在乞里马扎罗山旁边,用小车推就行。

  建造炼铁高炉困难最大。然而一个月之后,十个三十米高的高炉已投入生产。每个高炉每天生产一百八十吨生铁。二十四小时便是一千八百吨,一百个劳动日之后,便是十八万吨。

  制造梅里—梅罗里特炸药的工地上,工程进行得也非常顺利。保密工作做得极好,所以至今无人确切地知道炸药的成分。

  一切进展皆如人意,即使格罗索、凯尔、菌德莱、西诺、比尔肯荷特、沃尔维或科克里尔等地的工厂,工作也不会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三十万美元的工程,决不允许出任何差错。苏丹显得非常兴奋。所有的工程,他都亲临现场察看。不难想象,有这位可怕的陛下在场,他那忠顺的臣民、奴仆岂敢不干得热火朝天?

  当巴里巴里问及工程的用途时,巴比康主任回答说:

  “这是一个改变世界面貌的工程!”

  “它将给苏丹巴里巴里在所有东非君主中带来不可磨灭的光荣!”尼科尔上尉补充说。

  苏丹受宠若惊,不知道有多得意。

  8 月 29 日,工程全部竣工。坑道的内径挖得恰到好处。全长六百米,装有光滑的炮膛,最里边放有二千吨梅里—梅罗里特炸药,并和起爆剂匣子相通。然后,是一百零五米长的发射物。扣除炸药和炮弹所占的位置,到炮口尚余四百九十二米,这可以保证气体膨胀时所产生的推动力达到最佳效果。

  一切就绪,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纯弹道学的问题:炮弹会不会偏离马思通推算出的弹道?不可能。他的计算非常精确。根据地球自转,发射物应朝乞里马扎罗山子午线东面偏斜多大角度。根据发射场巨大的初速度,发射物在空中应画出什么样的双曲线面,都被他描述得一清二楚。

52书库推荐浏览: [法]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