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六点,太阳就消逝在黑暗的雾障后面,继续勾画其长长的下旋线去了。
海风减弱,几乎察觉不到了。我们焦躁不安,忍受着这种折磨。如果继续耽搁下去,如果偶尔风向再改变,该怎么办呢?这里的海面估计根本无法躲避暴风雨。一阵狂风席卷过来,就会将双桅船抛向北方。那样,赫恩和他的同伴可就“占了便宜”,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他们的责难是有道理的了。
到了下半夜,风力加大,“哈勒布雷纳”号航速可以提高到十二海里左右了。
第二天,十二月二十四日,我们所在方位为纬度83度2分,经度43度5分。
“哈勒布雷纳”号距离扎拉尔岛方位只有弧度十八分了——不到一度的三分之一,即不到二十海里……
不幸得很,中午开始,风又停了。靠了水流的力量,傍晚六点四十五分,终于抵达扎拉尔岛。
锚一抛下,便高度警戒,炮弹上膛,长枪放在手边,接舷网就位。
“哈勒布雷纳”号不会有遭到偷袭的危险。船上每一只眼睛都在警戒着——尤其是亨特,他的眼睛一分钟也不曾离开过这南极区域的地平线。
第十六章 扎拉尔岛
一夜平安无事。没有一艘小船离开岛屿,没有一个土著居民在岸边出现。从中可以得到的唯一结论,就是居民大概住在内地。的确,根据原书,我们知道,要步行三四小时才能抵达扎拉尔岛的主要村落。
看来,“哈勒布雷纳”号抵达,神不知鬼不觉。这样当然更好。
昨天,我们在距岸边三海里处抛锚,水深十寻。
今晨刚刚六点,就起锚,双桅船在晨风的帮助下,来到另一处锚地。这里距珊瑚带半海里。珊瑚带与太平洋中的珊瑚环礁十分相似。在这个距离上,统观全岛轻而易举。
扎拉尔岛呈现的外貌是:方圆九到十海里——阿瑟·皮姆并未提及这一点——,海岸极为陡峭,难以靠近;寸草不生的、灰黑色的条形平地,镶嵌在一连串不高的小丘之中。我再重复一遍,海岸荒无人烟。海面上或小湾里,看不见一艘船只。岩石顶上不见升起一缕炊烟,仿佛这里没有一个居民。
十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土著人的首领,那个“太聪明”,已经不在人世人?……即使如此,那么岛上相当众多的人口呢?……威廉·盖伊呢?……英国双桅船的幸存者呢?
“珍妮”号在这一海域出现,是扎拉尔人第一次看见一艘大船。他们一上船,便以为那是一只巨兽,把桅杆当成四肢,船帆当成衣服。现在他们应该知道这里怎么回事了。那么,他们不主动来看望我们,这种异常谨慎的举动,又该归之何故呢?……
“下水,大艇!”兰·盖伊船长用迫不及待的声音指挥道。
命令立即执行。兰·盖伊船长对大副说道:“杰姆,叫八个人下艇,由马尔丁·霍特掌舵。你留在锚地,警戒陆上和海上……”
“放心吧,船长。”
“我们上岸去,设法走到克罗克-克罗克村。如果海面上发生麻烦事,打三响石炮通知我们……”
“一言为定,三响之间每下间隔一分钟,”大副回答道。“如果天黑以前还不见我们回来,派出第二艘武装齐备的小艇,由水手长带领十个人出发,叫他们停在距岸边一链之地,准备接应我们。”
“一定照办。”
“任何情况下,你不要离船,杰姆……”
“绝不离开。”
“如果你竭尽全力都没有找到我们,便由你负责指挥双桅船,开回福克兰群岛……”
“一言为定。”
大艇已迅速装备完毕。八位船员上船,包括马尔丁·霍特和亨特。每人都带着长枪、手枪,子弹带装满,短刀别在腰间。
这时我走上前去,说道:
“船长,你不允许我陪同你上岸么?……”
“如果这对你合适的话,杰奥林先生……”
我回到自己舱室,拿起长枪——一支双响猎枪——火药壶、铅砂袋、几颗子弹。我赶上了兰·盖伊船长,他在艇尾给我留了一个位置。
大艇下水,奋力操桨,朝礁石前进,去发现一八二八年一月十九日阿瑟·皮姆和德克·彼得斯乘坐“珍妮”号的小艇穿过的航道。
就在那时,坐在长长独木舟里的野人出现了……威廉·盖伊船长向他们挥动一方白手帕以示友谊……。他们答之以“阿那莫—莫”和“拉玛—拉玛”的喊声……船长允许他们及其首领“太聪明”上船。
书中声称这时在野人和“珍妮”号的船员之间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决定双桅船返程时装载一船海参。在阿瑟·皮姆的唆使下,双桅船将要一直向南方推进。众所周知,几天以后,二月一日那天,威廉·盖伊船长及其手下的三十一个人完全成了克罗克—克罗克山谷伏击战的牺牲品。留下看守“珍妮”号的六个人,在“珍妮”号被爆炸所毁时,竟无一人得以逃生。
52书库推荐浏览: [法]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