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经营润古堂时,王福生把在工艺局工作的爱徒李同源挖了过来。李同源才二十岁,可是,雕刻玉器的功夫,连师父都不免折服。
“自有记忆以来,就在雕刻玉器了。”
李同源经常如此说道。
李同源很聪明,于是工艺局的书记就教他读书识字。所以,他虽然没有上过学堂,却拥有相当于中学生程度的学力,也懂得会计。
王福生当上润古堂的主人后,便将店务交给李同源,自己则完全投入玉器的雕刻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玉以后立刻买进,一有空闲就把玩这些玉器。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3)
王福生相信玉是有生命的。不曾被雕刻刀雕琢过的玉,只能算是沉睡着的玉。他认为,将睡着的玉唤醒是自己分内的工作。
另外,据他的说法,玉如果要真正地展现生命力,就必须吸吮人肌肤的精髓,而且必须是女人的肌肤。他让女人怀抱着正在雕刻中的玉。不但如此,工作时,他还让女子坐在一旁,但不是用来充当模特儿。即使他雕狮子狗、龙的时候,也是如此。
年轻时,他让自己的妻子担任这份工作,但是,从很早以前开始他就说道:
“老太婆衰萎的皮肤,已经没有精髓可让玉吸取的了!”
因此,他找了别的女人替代。
开始经营润古堂的时候,他找了个附近卖糖果的寡妇,是个年过三十、散发着成熟韵味的女人。
王福生嗜酒,喝醉了,就经常抓着李同源说醉话:
“的确,你玉雕刻得很漂亮,这个呀!我也承认。不过,如果让我来评断,我的作品有……有人间的温暖,是你雕刻的玉所没有的,可惜呀!”
老实的李同源恭敬地聆听师父说话。可是,无论再怎么说,他还是不让女人抱着玉,工作时也不让女人待在身边。
(师父刻出来的玉,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暖意,属于人的……)
李同源比谁都清楚这个事实。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师父作品中的暖意,是因为吸取了女人肌肤精髓的缘故。
(一定跟技术有关。)
新一代的匠人李同源,打心底里否定师父异想天开的想法。
玉有硬玉和软玉两种。云南和缅甸生产的翡翠等硬玉,都太坚硬而无法施以精细的雕刻。雕刻玉器用的通常是昆仑(新疆)生产的软玉。但是,即使是软玉,也还不如做印章的青田石和寿山石来得软。
玉的光泽,自古以来即为中国人所憧憬。常见的宋瓷,即是以其特质接近于玉而经常被拿来创作。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4)
软玉只有新疆生产,所以,即使再怎么垂涎也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这和国力的消长也有关系。控制西域的力量一旦消失,那么中国内陆也会失去玉的供给。
清朝时,昆仑山脉玉的开采属于国营,不仅严禁民间开采,对于玉的买卖也作了限制。乾隆年间,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高朴,对盗采和走私玉者判处死刑。然而,即使施行死刑,走私仍然无法杜绝,这足以说明人们对玉是何等地憧憬了。
关于玉有许多迷信的说法。让死者嘴里衔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即是一例。药房收购雕刻玉后留下的玉的屑粉,是因为能卖给罹患重病的病人家属。生于旧时代的王福生,对玉拥有奇特的信念并非不可思议的事。
1923年春天,经常来兜售书画的宦官郭祥,带着几张相片出现在润古堂,向王福生下了一份订单:
“能不能做和这个一模一样的香炉?”
清朝覆亡以后,逊帝溥仪因优待的条件,被允许保有尊号,并可留用以前在宫内的侍从人员。在同一个条件的第三项中,逊帝本应移居到北京的西郊,但溥仪却未遵行而仍继续居住紫禁城内。因此,还有四百七十名宦官和一百多名宫女住在城内,侍奉着被废除了的皇帝。郭祥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件做得相当精美的玉器!”
看着相片,王福生说道。
相片有好几张,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个香炉。包括底部及内侧都拍了。香炉的底部雕着铭文:
乾隆三十四年
--正值1769年。
这是一座三足的火钵型香炉,盖子上雕有一只蹲着的狮子,两侧把手则仿龙头而造,亦即双龙耳。
“能做吧?这里有尺寸。”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5)
郭祥从怀里掏出写了尺寸的纸片。
王福生接过去,核对着相片看了一会儿,说道:
“高三寸……不过,不知道是什么颜色?”
虽然同样是玉,但是,颜色从乳白色一直到带有蓝色、绿色、黄色都有,而且还有深浅的差别。相片是黑白的。
“颜色我记得,你那里应该有各种原玉吧?嘿,让我瞧瞧!”
李同源和素英也在场。
(莫非要答应下来?)
两人凝视着王福生的脸。
郭祥要求制造赝品。
2...
“我想看看真品!”
王福生回答。
“有真品的话,我就用不着那么费心了!就是因为手边没有,所以才把照片带来。”
郭祥不安地说道。宦官失去了男性化的表情,像个神经质女人似的扬起眉毛,声音也提高了。
李同源想起流传在琉璃厂一带的谣言。
--溥仪身边虽然不乏愚忠愚诚的遗臣,但是,欺骗逊帝、盗取财物的人也不少。不知道溥仪是否稍微察觉到了,他宣布最近要清点宫廷内的收藏品……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