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墓记_小小村长【完结】(211)

阅读记录

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塬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再来就是盗墓者一般看重轻便易携而又价值昂贵的金属器,对于大件的陶器有时会因无法从狭窄的盗洞中搬出而进行恶意毁坏,另外,他们对墓葬的方式等风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

说到这里,元清这才对我透露了他们元姓太祖先的盗墓诀窍,他说太祖先虽然没有像我们摸金校尉一般风水寻龙脉,但是却有着一身听雷声,辨墓地的本事。

关于这个听雷声,辨墓地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不过以前也只是从家里收着的一本书籍上面看过这等技巧,却是没想到还真的有人用上了。

《清稗类钞?盗贼类》有“焦四以盗墓致富”披露了盗墓的技巧:”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现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时方卓午,雷电交作,焦嘱众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谓虽疾雷电,暴风雨,不得稍却,有所闻见,默记以告。焦乃屹立于岭巅雷雨之中。少顷,雨霁,东方一人归,谓大雷时,隐隐觉脚下浮动,似闻地下有声相应者。焦喜曰:“得之矣……”

这个焦四不愧是个盗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盗墓人都会的分辨土质、土色的本领,还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现象,帮他寻找坟墓的所在。比如“雷电”,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盗墓,他让跟他盗墓的人分别站在四个不同的方位,雨过后,东边的人跑过来说,刚才打雷的时候,听到他哪个方位的地下有隐隐的声音想应和。焦四很高兴,说:“我们找到了!”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当大雷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共鸣,听起来好像是地下有东西和雷声相应和了。

而元清的太祖先所掌握的寻墓技巧可能就是上面提到过的一种了,白露此时问我:“你们盗墓贼真的有这般复杂?”

我说:“那还用着说的吗?你以为那屁股拽两下就能跑到地宫里面去玩耍呀!”

元清奇怪白露为什么刚才那样问话,问她是不是摸金校尉,白露这时候没敢说是考古家,因为怕他听了恐怕就不把手记里面关于日清的内容说给我们听了,于是我便替白露胡编说她只是一个刚入门的新兵蛋子,什么也不懂,还以为咱摸金校尉那么好当的,你瞧她就喜欢跟着我跑。

白露听了气得脸红,但是却又发作不得,只好闷声不坑的瞪着我看。

白露对元清说:“你也是时候该说说你太祖留下来的那块日清的事情了吧!真的是你们元姓祖传的吗?你太祖先留下来的手记上是怎么说的呢?”

元清想了半饷才说道:“关于那块日清的秘密,其实也并不是属于我们元宗所有。”

这早就在我的意料之内,我点燃了一支烟,这才问问他那东西是怎么得来的呢?

元清也不避嫌,随即就把太祖先的手记中记载之事说了出来。

第二十四章 太祖手记

在许多年前,在南方一带盗墓横行,其盗墓手段更加是层出不穷,门派繁杂。在哪个时代,南方出了两名到墓手段非常高明的大盗墓贼,在盗墓界享誉一时,他们是当时最为横行江湖的绝妙组合。我的太祖先便是其中之一。

手记中提到,在经过一次盗墓的过程当中,他们两人在墓中遇上了飞凶,差点丢了姓名。在经过这一次的教训之后,他们深深明白在尘埋了几千年甚至更加久远的古墓中,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会发生,要想真正以后盗墓无往不利的干下去,他们就想到了一定要找一个能够镇尸的宝物才能免于后患。

通过了许多方法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镇尸的宝物,那就是日清,月清两件瑰宝。后来,我的太祖先看破红尘,觉得盗墓损人不利己,子孙后代日后恐怕要遭天灾,同时还劝同伴及早收山,从此再也不得提及盗墓之事,而那两件能够镇尸驱邪的东西就一人得日清,一人得月清。其后,日清为太祖先所得,月清就不知所踪。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小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