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的唐王朝。他们接受隋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稳定民生,巩固社会秩序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唐代诸帝对于佛教的态度,出于真正信仰者较少,普遍地是从政治上考虑,并且集中表现在对于儒释道三教关系的安排上。从总体看,唐王朝对三教是采取以儒为主体,调和并用的政策,表明在思想统治的方法和手段上开始成熟起来。
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达到了鼎盛阶段。在隋代佛教宗派形成的基础上,入唐后又相继建立起许多新的宗派。这些宗派有高度发展的寺院经济作支柱,创造了各自庞大的理论体系,代表了当时哲学思维的最高水平,影响着大批士人,左右时代思潮,而佛教的进一步普及化,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使佛教的某些基本教义也变成了大众的观念。
“因此,大量的佛教器物和圣物沿着穿越中亚沙漠或经由南海为人所熟知的商道,从印度及其文化属国进入了唐朝的境内。”
“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种族的工匠,都集中在亚洲各地庞大的佛教寺院里,从事制作宗教器物的工作。为了给那些在危险的道路上游历的信徒们提供便利,寺院往往都拥有自己的商店以及旅店、当铺和信贷机构。如果说从佛教的真正故乡印度流入远东的神像、圣物以及经文等等,就像是一股汹涌的潮流的话,那么在商道沿途的寺院里以宗教为名出售的货物则正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一来,形形色色的外来物品就大大的丰富了唐朝的宗教图景。”
两个年轻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仿佛在上历史课。
“那个时候,不断有唐人前往印度圣地搜集圣物,求取圣物的热情历久不衰,而著名的高僧义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义净于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离开广州,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返回洛阳,其间历经三十余个国家,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含五十万颂,舍利三百余粒。”
“然而,由于搜求圣物的热情过分狂热,甚至导致了盗窃行为--汉人明远法师曾试图从锡兰(斯里兰卡)的圣骨盒里偷取举世闻名的佛牙!幸运的是,在圣力的干预下,锡兰人挫败了这位虔诚的狂热者的企图。流传甚久的‘此洲若失佛牙,并被罗刹之所吞食’,就是说的这个典故。”
“不过,也有人成功了。单独供奉在蓝毗尼花园的那枚佛心舍利,被盗了。同时被盗的还有一枚供奉品--七彩琉璃璧。”陈爷语气沉重。
“在崇信佛教的唐代,先后有8位皇帝曾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佛骨入宫供奉。公元847年,唐懿宗、僖宗父子以数千件稀世珍宝供奉佛指舍利于法门寺地宫,无价之宝从此深埋地下。为了保证佛指舍利“灵骨”的安全,唐代仿制了3件“影骨”,与“灵骨”一起入葬,历史上称之为“一月映三江”。灵骨是真正的佛指舍利,影骨严格地说不是舍利,而是仿制品,相当于灵骨的化身,多用玉石制作。所以灵骨才是真正的佛界珍宝,影骨只能算是带有文物价值、宗教价值的普通文物。1981年,法门寺的明代砖塔被雷电劈成两半,1987年重新修塔时意外发现地宫,根据地宫中的“物帐碑”记载,佛指舍利色泽乳黄,有裂纹,上有颗粒分泌物。对照这一记载,地宫4枚佛指舍利中的第三枚为佛指真身。现在,每年世界上有很多朝圣僧侣前去法门寺地宫展览馆瞻仰。”
“可是,你还没有说是谁偷走了那颗舍利啊?”jane以为老人跑了话题,其实是她太心急了。
“我正要说这个呢。实际上,佛心舍利被盗案是佛教界的一宗悬案,除了传说没有任何记载,更没人知道谁偷走了它。历史学家甚至认为这枚珍贵的舍利,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因此,关于佛心舍利的传说流传的并不广。当然,我们无需去调查是谁做了这桩案子,我们只关心这枚舍利的下落。”
“传说中,它和琉璃璧历经波折,最后被唐明皇得到了,当然,那时侯他还只是个郡王。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这个传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很多东西可以作为间接的证明……”
“这个我知道,轮跟我有提起过,李隆基因此而得了江山。对吧?陈爷。”
“哈哈哈~~他是不是因为这个而当了皇帝,没人说的清楚。”老人大笑几声,起身在桌子旁踱着步子:“年岁大了,不能久坐……”
“想必,轮娃儿已经告诉过你,大佛开凿的其他原因了吧。”陈爷转过身,停下脚步。
“他告诉我说,唐明皇是为了感恩还愿才下令开凿乐山大佛。”jane回答。
“是的,不过这仅仅是因这个传说所做的猜想而已,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陈爷摆了摆手,一脸无奈。
“有证据!”jane很坚定的说:“如果找到那枚舍利,一切不就都真相大白了吗?”
店铺中再次沉静下来,只有空调微弱的呼吸声。轮回和陈爷看着jane,想笑又笑不出来。
“你以为有了钥匙就行了吗?你找不到钥匙孔,昨天我跟你说过了,没人知道地宫在那里。美女~~”轮回终于还是忍不住提醒她。
52书库推荐浏览: 轮回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