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这都能发芽?”听到这里,jane一脸惊奇。
“呃,马王堆莲子发芽的事情可能是杜撰的……”轮回顿了顿,转过头看见老人眯着眼睛晃着头,示意他继续讲。
“与‘六根’——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触觉)意(感觉)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即是佛教认为的‘六尘’,又称外六境。因世间充满‘六尘’,所以佛教把人世间称为‘六尘’。由于‘六尘’的污染与干拢,人世间又充满着欲望与竞争,使人们难以班门平静,难得洁净。这种情况与‘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佛国净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进入佛国,必须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专心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别属性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我说的对不对?陈爷。”轮回依然习惯性的如此称呼,这不禁又令老人心头一热。
“很正确!”他竖起大拇指由衷的称赞道,小伙子闻言非常自豪,脸都笑烂了。
老人接着说:“我帮你稍微补充一下,古印度崇拜莲花的习俗对佛教影响很大。”
“早在佛教诞生以前的印度,每当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烧,在这酷暑的日子里,正是莲花盛开的季节,夏夜,或清晨,在盛开莲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赏莲,绿水荫秀,粉红淡紫相间,芬芳四溢,使人赏心悦目,清风徐来,莲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令人的心肺像洗涤过似地顿觉凉爽。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胜地。”
老人面对池水依靠在石栏上,欣赏着一池碧莲。
“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说:‘悉多有位女郎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另外,在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在印度佛经中,还将释迦牟尼的诞生与荷花联系起来。佛经中说,释迦降生之前,皇宫御苑中曾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牟尼降生人间。佛主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脚交腿,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经《百缘经》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家,国王名叫波罗奈,又称莲王,治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年病疫流行,求医药者甚众,国王见状大发慈悲,集中宫廷御医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御医们说,要治愈这种流行病,只有京城东北河中赤鱼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无此鱼。王子听
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身为百姓治病。百姓纷纷前来割切赤鱼的血肉治病。奇怪的是赤鱼“割处随而复生”,赤鱼是割不尽的,如是持续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国内的百姓全部治愈。
佛经说,这位莲花王子就是后来的佛主释迦牟尼。
“天啊~那也太疼了吧?”jane捂住了嘴巴,听得心惊肉跳。轮回也倒吸一口凉气,连续被人割十二年的肉做药引是什么样的酷刑……佛主这碗饭看来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哈哈哈~~这只是神话传说而已,别担心。”老人笑着安慰起他们。
在印度的佛经中,莲花的分类也与佛教相联,与今天的科学分类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不同属的睡莲等等。
以莲花颜色分之,佛经上有白、青、红、紫、黄等五色,称为“五种天华”。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数百,又名“百叶华”。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希(稀)有之华(花)”,佛祖释迦称她为“人中好华”。
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因色青故名。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还有以莲瓣多寡分之,佛经上说有人华、天华和菩萨华三种。人华者,莲瓣仅十余而已,天华者莲瓣达数百,而菩萨华者,莲瓣多达千数,即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莲花,佛国莲华的象征。
佛经《涅槃经》说佛有四德,即常、乐、我、净。所谓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离,具有“历三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的固定德性。所谓乐德,是指佛陀乐于远离人世间生死逼迫之苦,乐于寂灭于涅槃净土佛国。所谓我德,是指佛陀虽在人世间,但早已忘记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备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谓净德,是指佛陀远离人世间的垢污而无染,犹如清净的大圆镜,了无纤翳。
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净土莲宗的建立与发展,对莲花的崇拜形式,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佛教把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规则、戒律相类比美化,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的完美崇拜,把荷花的美德归纳成“四德”与“十优”。
52书库推荐浏览: 轮回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