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畅想曲Ⅰ——地球之崛起_文衍【完结】(41)

阅读记录

  当然,要破坏对方通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首先要有这项科技能力,其次是知道对方通道的端点在哪里,以便计算出通道的空间方位。“扬基射线”只有在两面同时对穿通道空间时才起作用。还有,扬基射线也不是立即能够破坏通道,必须以一定强度的射线源持续干扰一定时间,才能导致通道的崩溃。时间长短则视通道本身强度而定。

  在通道遭到破坏时,掌握通道的一方可以立即知道出现异常,因此决定对策。如果C、D都在对方牢牢控制下而无法赶紧夺得,那么,就意味着通道保不住,必须立即停止交通。否则,通道崩溃,意味着仍在其中的飞船将从超空间又回到常规空间——这种情况相当危险,因为可能是落在一个四周都没有星球的广漠空间里,花一辈子时间也飞不回来。

  正因为节点(特指军用通道节点)是宇宙战争的关键,所以除非关系极好的盟国,不会贸然跟对方共享节点。只有深度结盟的国家,才能利用两国之间的和对方的军用星际通道,以便运输兵员物资。关系一般的国家之间,不会有军用通道联结——否则对方随时可以很方便地打上门来,自己国家岂不危险?

  不通过现成的节点发动攻击也是可行的,但那自然艰难得多。

  如果距离还不是太远(较近的行星、卫星之间),可以用常规飞行,但所耗的时间将是可观的,携带的燃料也制约了可飞行时间。

  如果距离太远,就必须像单方面建设通道。先在自己的一端单方面建立节点,往目的地的一端发射导引物质;随后部队沿着这样的临时通道开进——这样就有很多问题。小的方面不说,大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终点端没有基地,意味着孤军深入,如果不能及时立足则会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被敌人围歼;二是临时通道的强度不够,不但一定时间内能输送的战斗力量有限,补给能力更是有限;三是不言而喻的——建设通道需要时间,又会被对方察觉然后加强防御。

  以上因素综合起来,更论证了“精锐的意义大于数量的意义”这一军事原则。

  进入银河大开通时代后,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准,是它的空间武装力量而不是地面武装力量。

  地面武装力量,现在也都是指配合空军作战的星际陆军;传统陆军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各国平时是靠警察之类的半正规武装力量来维持星球秩序,一旦有严重事件,则可调动正规陆军与空军。而现代陆军的武装,也不是那些过时的“原始武器”。星际战争里,用原始枪炮对抗超高速的宇宙飞船无疑是笑话。就算空军登了陆,宇宙服同时也是良好的装甲,对于“原始武器”来说简直是刀枪不入。而能够穿透宇宙服的宇宙枪、能够对付宇宙飞船的宇宙炮,造价都是非常昂贵,这也就限制于现代陆军的数量规模。当然,即使是原料又多财力又足的国家,维持太多的陆军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适当去加强空军。

  即使是“原始战争时代”令人畏惧的终极毁灭武器——核弹,在星际战争中也完全没有作用,各文明国家早就不屑于研发。

  为什么?只因为星际通道有个特性:放射性物质被携带着在通道超空间里面飞行时,会以亿万倍于通常的裂变速度扩散,已方乘员会首当其冲地受害——再下来当然就是飞船自爆了,伤害不了对方,反而伤害自己。

  因此,别说不能携带核武器,造宇宙飞船时选材都必须十分审慎,含放射物质的量要提纯到几乎为零才可——银河协约为此还有统一的造船材质标准。当然,只作常规飞行的航天器就不必遵循这一标准;但那些航天器显然不能飞出星系以外。

  银河大开通时代里,再没有谁会想要研究、想要拥有核武器了——核武器又不能带到外星,傻瓜才会做这种威胁不到别人、却可能对自己造成致命伤害的东西。

  通常一个现代国家的军事力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正规空军。这是空间作战的主力,装备有各式宇宙飞船(战机);作为第一突击与防卫力量。

  二、正规陆军、地勤部队、后勤部队。负责地面目标的攻克、防守与保障后勤工作;作为辅助攻守和支援力量。

  三、非正规部队。包括预备役和警察等。有些国家还有民兵。警察负责地面治安;预备役作为正规部队的后备,以训练为主;民兵则兼而有之,一般还象普通公民一样从事劳动。

  非正规部队通常不计算在军力之中。而第一类和第二类部队通常以师为单位。师以下是旅、团;以上是军、兵团。这些倒是沿袭着传统。统计一个国家的军力多寡,通常以师为单位;象美嘉星联有着两千多个师,实在是个军事强国。

  正规空军与正规陆军合称星际战队,通常的情况下,星际战队的兵员大致占三分之一,地勤部队与后勤部队则占其余三分之二。地勤与后勤是两个不同概念。后勤大致可以理解成运输供给;而地勤的任务则是运输保障、基地保障、空军支持(例如战机起落、进出、维修)等,可以说是“干杂务的”,武装程度不如正规陆军,但比后勤部队要强。

  那么说来,星际战队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确实不错,但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障。无论是燃料、弹药还是飞船本身,都需要高科技的军工产业源源不断地制造,日常维护也不是易事。

52书库推荐浏览: 文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