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见状,急忙调遣赵子龙率领汉军加入从北山攻进敌营的部队,免得汉军跟曹军误杀。而夏侯惇则领着曹军直奔敌阵,姬轩辕和虎部落的酋长从南翼进攻。
范增见敌军转为三路,不得不分军抵挡,但是晚了一步,大军已经被切成数断,秦军和五国联军更分不清东南西北。
刘邦找来夏侯惇时,曹丕尚未篡汉,因此赵子龙与夏侯惇虽然是死敌,但他们俩还是汉将,如今他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秦军与项羽,更站在黄帝这一边,所以能够先撇开歧见,而共同奋勇杀敌。反观项羽这一边,王翦是为了秦朝的未来而战,大将乐毅只是应付似的打战。双方原本势均力敌的局面,只因项羽一时的不察,导致情势大为逆转。
两军厮杀了两天两夜,九黎部队节节败退。这时,做为支持的老八赶到战场,九黎加入这一股生力军,才稍为稳住军情。
刘邦彻夜不眠,在空中观战指挥。虽然他渴望战胜,但更希望四位大将能平安无事。赵子龙与夏侯惇是他请来,当然希望这两人能够平安回到未来,继续他们未完成的使命。另外,他陷入极大的矛盾。如果王翦和乐毅受伤,甚至战死,局面会呈现一面倒的情况。可是如此一来,中国的历史又将改观。倘若不愿改变历史,这两人绝对不能死!
刘邦除了叹息,还是叹息。更晓得这是项羽的诡计,让他不敢杀死王翦和乐毅。张良知道刘邦的心思,同样也只能无奈地一叹。
至于项羽,他要的是创造历史,因此王翦和乐毅是生是死,根本不在乎,只要能战胜就行。虽然他在美国求学,但他的祖父从小就对他讲诉三国演义,因此对三国的人物耳熟能详,赵子龙和夏侯惇更是他所钦佩的人物,所以也不想让这两人在自己的眼前战死。
项羽除了气愤,还是气愤。更晓得这是刘邦的奸计,让他不愿这两位三国名将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身亡。范增感应到项羽的忿恨,只是在旁露出讥讽的表情。
“我看,如今的局面对我们有利,还是趁现在跟项羽谈和,让这四名大将回去,我们无法承担任何一位战死的重担呀。”张良沉思后说。
“唉……”刘邦重重叹了一气。“我也这幺想,但是项羽会这幺想吗?”
“我看他挺敬重赵子龙和夏侯惇,也不想让他们两位在此丧命。毕竟王翦和乐毅都是一代名将,不是一般的将领,赵云和夏侯惇可能会丧生在他们的手里。”
刘邦踟蹰了一会儿。“好吧!”于是他用心语向项羽谈判。“西楚霸王,有要事想拜托你。”
“什幺事?;项羽不屑地用心语说。“你竟然会低声下气拜托我,哈;
“笑小声一点,免得呛到!我想了很久,还是让这四名大将回去好了,我不希望他们有谁受伤,甚至阵亡。毕竟他们都是我敬重之人,所以才要拜托你。”刘邦为了达到目的,故意佯装恭敬地说。
“这是你拜托我,应该要付出一点代价吧。”虽然刘邦的要求正中项羽的下怀,他也想让这四名大将回去,如此九黎部队才有获胜的机会,不会被赵子龙和夏侯惇所击溃,但还是要从中获得一些好处才行。
刘邦想了一会才说。“我不再找人来打战,维拉科查人也不准用光剑和光枪,这样总可以吧!就让姬轩辕和蚩尤自己去打。”不过,他没有说不使用法力这一项。
“这可是你说的喔;
“那你呢?如果你找来一大堆军队怎幺办?!那我们不就是只有挨打的份了。”
“我也跟你一样,不到最后关头,不使用法力。”项羽故意模糊地回答。
“最后关头是两军的本阵对本阵厮杀,你别连这道防线都当做最后关头。”
“呵呵……脑筋转的很快嘛。”
“怎样?鸣金收兵吧,然后重新再打。”
“嗯,好吧。你们先撤退。”
刘邦扭了扭脖子,转身对张良点头。张良随即下令停战。项羽听到联军鸣金收兵,才命令大军回防。
姬轩辕眼见联军已经占了上风,怎幺此时竟然下令撤退,惊得跑了过来问张良。“为什幺下令停战了?”
“敌军的后面还有一支你没见过的军队,如果我们冒然再战下去,可能会溃不成军。”张良不知怎幺跟姬轩辕解释,只好编出这段谎言。
姬轩辕以为张良飞到天上看到敌人的后面还有一支军队,才会如此决定,心里不由地感谢他。
“大战两天两夜,士兵们皆己疲惫,为了避免那支生力军队参战,我跟项羽协议让那两支持军回去,项羽也把他找来的部队回到未来,双方凭自己的实力再打。你赶紧整顿军容,别让敌人趁虚而入。”刘邦说。
“嗯;姬轩辕虽然惋惜,还是不得不转身离去,赶紧下令各酋长不可松懈军务。
不过,姬轩辕在心里还是嘀咕着,打战那有不累的道理,如果怕累的话,还打什幺战了?我自己还不是两天两夜没有休息!
他忘了他是盟主,只需动脑不需动手,士兵们却必须时时刻刻为了活下去﹑为了命令,拿起武器杀入敌阵拼命。自己除了随时有生命危险,眼睛所见,更是血肉模糊的光景,看到前一分钟要杀死自己的敌人﹑见到前一刻还跟自己有说有笑同伴,就在眼前被杀,倒在自己的跟前,鲜血就喷溅于自己的身上。他们,除了有肉体上的疲惫,精神上更是被折磨的脆弱不已,不是只坐在后方焦急是否能战胜的将领所能体会。
52书库推荐浏览: eonl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