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悠悠馆_陈舜臣【完结】(4)

阅读记录

  “咽。是美好了。还取了个装饰门面的名字,叫作‘悠悠馆’。”

  “悠悠馆?”

  “之所以取名悠悠馆,乃表示悠然自得之意……”

  “啊!是这样!这么说,那座房子是他的工作场所了?”

  策太郎回想起上次回国前,到文家去辞行的情景:当时,这座房子才刚刚着手打地基。文保泰在工地现场兴高采烈地指手画脚,谈论着他的计划:

  “还要在后院另建一栋房子,我把它作为工作场所……”

  他所说的工作场所,当然是取拓本的地方了。

  文保泰并非以取拓本为生,将那栋房子取名为悠悠馆也确实恰如其分。

  “文保泰与政界要人来往频繁,简直成了头面人物。据我了解,他与庆亲王特别亲近。说不定可以从他那儿得到重要的情报。过去你在北京和他相处时,他很喜欢你。希望你能担当起和文保泰联系的角色……暂时还没有什么具体的事要你去做。首先,你必须进一步设法取得文保泰的好感和信任。”那须启吾说。

  策太郎从那须的住宅出来,漫无目的地信步而行。

  当他下决心到北京来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便不时地出现一位年青美貌的女性的倩影。

  这就是名叫王丽英的中国女郎。她热心妇女教育,尤其喜爱美术,曾到日本求学,就读于东京女子师范学校。

  策太郎回日本后,曾利用业余时间担任过汉语讲习会的讲师。在汉语讲习会会场经王丽英的介绍,他还结识了一个名叫李涛的清朝留日的男青年。那时,李涛在该讲习会担任会话教师。

  在日本时,策太郎和王丽英曾有过多次相会,王丽英旅居日本期间总是穿和服,并且外罩一件带折子的宽大的和服裙。

  “为什么您不穿本国服装呢?我觉得中国服装是很有魅力的。”

  有时,策太郎这么问她。每当此时,她的表情总有些不大自然:

  “您说的是旗袍吧。那种衣服是满族服装,原非汉族的传统服装,我想,这一点您是了解的。日本的服装源于中国,我喜欢穿日本服装。”

  王丽英就这么简单地答复了他。

  不久,王丽英回到中国,住在北京。这是李涛告诉策太郎的。王丽英回中国不久李涛也跟着回国了。

  李涛回国后,策太郎通过友人了解到李涛住在北京的高公庵胡同,把地址记在笔记本上。他想,要想知道王丽英的住所,间间李涛就行了。估计李涛和王丽英彼此之间肯定会有联系。

  一九○三年前后的日本,成了中国革命的温床。中国惠州地区反清起义失败以后,许多血气方刚的进步青年纷纷逃往日本。他们经台湾来到横滨。这些留学生大都聚集在孙文的周围。孙文时年三十八岁,他提倡打倒清朝政府,建立共和国体制。此外,稳健的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政变失败后,也亡命到日本。当时日本的君主立宪派和共和派都在争取留学生。

  平素不大关心政治的策太郎,此刻也察觉到李涛和王丽英很可能是上述某个政治集团中的成员。

  一九○三年,孙文领导的民主革命尚未建立什么明显的组织机构。当时,那些热血沸腾的中国爱国青年,奔走各地。祖籍江苏的王丽英去北京,也可能和反对清政府的政治运动有关。像她那样美貌的女性,确实不适合出入于残酷斗争的政治场所。

  也算是多管闲事吧,策太郎在内心中暗自为她祈祷,希望她不要冒什么危险去从事这类活动。

  他想,如果王丽英知道自己的这些想法,她很可能倒竖柳眉,或是哈哈大笑,也未可知。

  “还是到李涛那儿去看看吧。”

  策太郎自言自语地从衣服的内袋里掏出了笔记本。虽然他曾多次翻阅记着李涛地址的笔记本,也记得很清楚,可是,为了慎重起见,还是打开来仔细核对一下。

  他并非思念李涛,只不过是想通过李涛打听王丽英的消息罢了。

  第二章 重逢

  北京监禁城背后,有一块绿树成荫的地段,那里耸立着鼓楼、钟楼。策太郎在这一带慢慢地走着。

  有时,事情进行得过于顺利,反而会出现令人不快的感觉,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现在的策太郎正是如此。

  眼下,他正和王丽英肩并肩地走着。

  他从那须启吾的住宅出来还不到一个小时。

  “听说很快就会发生战争了。土井先生为了做买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真热心啊!”王丽英说。

  她说这话,究竟是出于真情,还是讥讽呢?策太郎不得而知。

  “我只是一个普通职员,奉命到处奔跑,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啊。”

  “啊!可不是嘛……”

  她边说边停住了脚步,仰视着高耸的鼓楼。

  据说这座巨大的鼓楼为元朝忽必烈所建,是鸣鼓报时的地方。楼内曾有二十四个大鼓,三年前因义和团之乱而遭到破坏,而今只剩下三个了。

  这座高大的建筑物,不仅承担着一般的报时任务,而且还起着瞭望台的作用,相当于北京警备司令部的地位,里面驻扎着卫兵。

  策太郎也随之仰望鼓楼。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