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我给貂儿打电话。”
看到一只完成的人类的脚丫子,吴端便没有继续检查下去。
通知完貂芳带人来收尸,又通知痕检科的人带上工具来,看看这里是不是第一现场。闫思弦则通知至今仍然在走访美甲店和失踪人员的刑警们收队。
吴端自己也有工具箱,就在车上,跟闫思弦打了一声招呼,他便下楼去拿工具箱了。
他回来时,闫思弦正在查看卫生间盥洗柜里的一个白色药瓶。
“高锰酸钾,找着了。”闫思弦道。
吴端递给闫思弦几只证物袋,自己拎着箱子进了厨房。
“瓷砖缝儿还有橱柜下方,有疑似血迹的红褐色斑点……小闫!”
闫思弦应了一声,吴端却又道:“算了,算了,别破坏脚印,等痕检来拍过照了,再做鲁米诺实验吧。”
两人在没有脚印的卫生间、卧室,以及客厅勘验起来。
“血迹!”吴端将客厅窗帘拉上,在一处地砖缝附近喷了鲁米诺实验试剂,不久便出现了荧光反应。
一滩血迹,周围分布着血点滴落的痕迹。
在这一滩血迹末端,血迹又呈现出拖拽形态,延伸向厨房。
“这里应该是杀人的地方。在这儿杀完了人,拖到厨房,进行了分尸。”吴端道。
闫思弦深以为然,但眼下,两人的工具有限,能够勘验的痕迹不多。
吴端又去观察足迹,一番丈量后,给出了初步结论:
“目前观察到四组脚印,从鞋底花纹来看,全是女士的高跟鞋,粗略估算下来,四双鞋子的尺码一样,步幅也十分相近。”
“同一个人?”闫思弦问道。
他也观察着鞋印,却不像吴端那样,一眼就能看出门道,那是经验积累的结果。
“应该是。你看门口鞋柜上,有拖鞋,其中一双挺旧,应该是死者自己在家穿的,因为要经常穿嘛。
还有几双,比较新,说明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死者家进门是要换鞋的,能留下脚印的,就是蒋保平死后多次回到现场的凶手了。”
“我知道那个公式,”闫思弦举了下手道:“推测嫌疑人的大致身高,我来试试。”
“好。”
闫思弦看着地上标尺的数据,先大致推测道:“不高,在北方地区算矮的,不足一米六……我给你一个区间范围吧……153到159之间。”
这跟吴端用手机计算器算出来的身高范围一致。
的确不高。这似乎解释了对方为什么偏爱高跟鞋。
吴端开始在心中描摹凶手的画像。
“女性,个头矮,与死者熟悉。”
只要将死者的人际圈筛一遍,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人总会浮出水面,于是吴端没有细想其它的,而是迅速将筛选条件发给了冯笑香。
发完消息,不知怎的,他突然又想到了顾寒开。
那个偏执的青春期少年,曾经期待被蒋保平领养的少年。
他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路过蒋保平家门口时,是否还抱着某种期待?他是否知道蒋保平已经死了呢?
法医和痕检赶到,恰好有人向吴端讨要主意。
“吴队,咱们通知死者的哪个家属比较合适?
前妻得话,离婚十多年,前妻早就再婚,跟蒋保平没啥关系了。
他父母已经去世,老家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是个哑巴,哥哥……”那刑警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哥哥脑子不好使,是村里二傻子。
单位得话,蒋保平早就没有单位了……”
吴端也犯了难。
遇上无亲无故的死者,市局自然有一整套处理的办法,但吴端环顾一圈,看看这个不算温馨也不算冷清的家,总觉得蒋保平的结局不该如此。
他对顾寒开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那个少年,或许是最有可能成为蒋保平亲人,与他建立情感纽带的人。
或许应该通知他?
并不是指望他照料蒋保平的后事,而是……他是否应该有知情权呢?
吴端摇了摇脑袋,强迫自己将这想法驱赶出闹海。
向与案件关系微弱的未成年人通报案情,任何有经验的警员都不会这么干。
“先等等吧。”吴端道:“案子不还没查清呢。”
那刑警答应一声,不再多问。
对整间屋子的勘验开始了,线索逐一浮出水面。
首先是厨房墙面、地面、橱柜操作台等地方发现了大面积血迹,证实了吴端的想法,厨房的确是分尸的地方。
厨房的剁骨刀和水果尖上也发现了血迹。
对嫌疑人身高的推测,也被其他刑警验证无误。
众人忙碌起来,吴端反倒得了闲,一闲下来,就又想到了顾寒开。
“冒一根儿?”
吴端点点头,“出去待会儿行,抽烟就算了。”
他跟着闫思弦下楼,突然冒出一句:“你说,顾寒开为什么想被一个猥亵女生的老师领养?”
闫思弦没答话,因为他们一出楼门就注意到了两个人。
因为陆续开进来好几辆警车,在楼门口一字排开,这引起了过往业主的侧目。
一对正在路过的小夫妻就展开了交谈。
男人:“唉我去,阵仗挺大啊,不会死人了吧?”
女人:“快走快走,看什么看。”
52书库推荐浏览: 形骸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