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阳伞_[日]藤原伊织【完结】(53)

阅读记录

  “那么我们晚上见吧,具体时间你定。正好我现在也有一件事情要做。”

  “我先给你一个忠告吧,警察也许很快就会找你,我觉得你最好把手枪处理掉。”

  “难道警察已经开好单子了吗?”

  “倒不是开好逮捕证了,现在这个阶段还不可能开,但我觉得他们随时会搜查你的家。”

  “这么威风吗?还是因为赤坂警察署那件事情吗?”

  “不,不是。”我正要对他讲从龙那里听来的情况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有人在开门。于是,我对浅井说:“我现在有点不方便了,晚上再说吧,我们在哪里见面?”

  浅井大概也察觉出我这里有情况了,赶紧说:“我们只有在横滨见面,才能保证不受干扰。”他飞快地把联络地址告诉我:日本桥·滨町某公寓。“除了我之外,绝对没有人知道这里。晚上八点钟怎么样?”他最后补充了一句。

  “明白。”我说,“请你把刚才我说的东西也转移到那里去。”

  “那当然。我这个人,对别人的忠告一向是认真对待的。”

  他挂断了电话。我放下话筒时,门也开了,进来的是身穿黑色毛衣、牛仔裤的塔子。

  “你在给谁打电话呢?”她惊讶地问。

  “听了听天气预报,今天全天晴,有明显的大陆高气压,寒冷。”

  “你撒谎的技巧还远远不到家呀!你不会准备点高明些的答案吗?”

  “对不起,我这个人想象力很贫乏。你母亲总是这样说我。”

  她扫了一眼电话说:“好吧,算了。”

  我意外地望着这么快就收兵的她。

  “你好像是空着手回来的,我要的报纸呢?”

  “与你的想象力相比,社会可是进步多了。”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没有再看我,而是把视线转移到桌子上的电脑上。

  “现在有这个家伙了。”说着,她打开了电脑,“所有的报纸和通讯社的报道里面都有,你要看的全部报道都能找到。”

  我呆然若失,她吃惊地看着我。

  “你呀,真这么落伍吗?如果你还想生活到二十一世纪的话,最好学会怎样操作它。”

  “电脑可以干这些事情?”

  “新闻网里有检索报道的数据库。”

  我望着正在操作电脑的塔子,看着她的手的每一个动作。显示器上出现了我看不懂的一些符号。

  “首先,要输入一个八个字的口令,我的口令是5963TOK0。现在你该说‘辛苦了,塔子’,明白吗?嗯,关键词是‘爆炸’、‘新宿’这两个词吧,有了这两个词,所有的有关报道都会被搜索出来。”

  我盯着显示屏,不一会儿,屏幕上就出现了有关报道。这些报道我曾经都看过。我钦佩地对她说:“哎呀,社会居然发展到这种地步了!”

  “是呀,居然发展到这种地步了!”

  “可是我还停留在旧的时代噢。哎,警察没跟踪你吗?”

  “他们已经没有必要跟踪我了。我走出外公家时,还对门口的便衣警察打了个招呼说‘辛苦了’,就像输入电脑的口令似的。他们还以为我是回来取衣服呢。我是坐出租车回来的,身后好像没有人跟踪。哎,需要打印下来吗?”

  我想了想后说:“不用打印,这样看就行。”我不想留下任何痕迹。接着我又说:“你能不能把操作方法教给我?”

  我按照她的指导,开始用一根手指按键盘。确实,时代的进步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发展得太快了。

  我从星期六的第一份晚报开始,把所有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我一边仔细地阅读所有有关的报道,一边记下重要的事项。我向塔子请教怎样变换着报纸的种类。她教给我后,看着我的手指的笨拙动作,叹了口气,摆出一副不再需要奉陪的架势,就不知道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当她再次出现的时候,手上端着一杯威士忌。我一边喝着威士忌,一边浏览屏幕。我把所有的有关报道看完之后,深深地长出了一口气。这时,已经快到下午两点钟了。

  “怎么样?”

  “多亏了你了!我发现了两个教训。”

  “什么教训?”

  “第一,我到了这个年纪,竟然如此无知,不知道世界上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新东西本来与我的生活是无缘的。哎,这个报道检索最早能追溯到什么时候?”

  “大概能查到一九八五年左右吧。喂,你的另一个教训是什么?”

  “以前我以为所有报纸的报道大同小异,都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并非如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所有的报纸都看一遍,报纸上报道的东西全是片断,就像拼图玩具的一块块散片。”

  “什么意思?你弄明白什么了?”

  “你母亲去中央公园的原因。”

  塔子睁大眼睛,凝视着我。

  “当然,这个推测还需要证实。但是,总算可以说找到入口了。星期六爆炸案发生之后,我马上在附近的一家饭馆看了电视特别报道,我当时只是想知道事件的概况,还想知道那个叫宫坂真优的女孩子的伤势情况,对其他事情并没怎么留意。当时,电视的特别报道正在报道对死者亲属的采访,那些受害者的亲属表情迟钝,饭馆的老板当时还气恼地对我说要换频道。刚才,我又仔细看了采访受害者亲属的报道,遇难的死者很多,不同的报纸采访了不同的人。除去宫坂彻这位公安科长,报道最多的是对那对撇下一岁幼儿的夫妇的亲属的采访,因为人们关注的是失去双亲的幼儿,所以那对三十多岁的夫妇的亲属成了媒体的报道焦点。但是,电视上报道了对一些五十岁左右的女性遇难者的亲属的采访。我看到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少年在接受采访,他在讲到母亲时,总是规规矩矩地称呼‘母亲’,从来不叫‘老娘’或‘妈妈’。如今,这样纯粹的日语只有在海外才能听到,曾经有人发表过文章讽刺这种‘时代现象’。当时我对这些事情感到不好理解,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有三家报纸采访报道过这位少年的事情,他的名字叫柴山守,遇难的母亲叫洋子,五十一岁。其中一份报纸介绍说‘守君曾经长年在海外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推测,那个男孩子是归国子女。你曾经说过,母亲的短歌中有描写归国子女回国后遇到苦恼的内容。我还记得,那个男孩子在电视上讲“母亲与徘句爱好者们”。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曾经长期在海外生活的归国子女,可能把徘句和短歌给弄混了,他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藤原伊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