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就是在①和④之间了。望和夫人进入画室是在5点50分,后来伊佐夫先生推倒青铜像堵住门是在6点半前。”
“一般情况下,应该是这样。不过,也有可能是在5点50分前。”
“5点50分前……啊,是吗?”
“在望和姨妈进入画室之前就潜入这里,比如说躲在旁边的休息室中。有这种可能吧?”
“有可能。”
“不过,我觉得实际上这种可能性非常低。”
“为什么?”
“因为望和姨妈何时来画室,凶手应该无法估计。她的行动是非常随意,即便是非常亲近的人也无法把握。就算大致能预测,但完全猜中的几率并不高。事先潜入画室等着……怎么想都觉得这太没效率了。”
的确,玄儿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心里在想:在这儿提出“效率”这个概念合适吗?并不是所有的罪犯在行动时都注重“效率”的。有的时候可能是突发性的,有时候甚至会按照其他人难以理解的独特的方针和理论,采取让人难以置信的低效率的行动。如果没有更为具体的凶手形象,是无法判断这起案子的凶手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
“还有凶器的问题。”玄儿进一步解释,“如果在这儿等待犯罪机会,他会预先准备更合适的凶器,不是吗?用不着使用被害人的围巾这种当场偶然发现的东西啊!”
“啊,那倒是!”
“所以啊,罪犯应该还是在下午5点50分以后才来到这个房间,确认望和姨妈在里面,便决定采取行动。同时决定用当时才发现的围巾作凶器——我觉得这样才是最有可能的。”
我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虽然我对于“重视效率”这个想法多少抱有疑问,但整体来说,玄儿的说法还是具有相当高的合理性的。
“①和④之间——也就是5点50分到6点半之间,凶手来到了这间屋子。然后悄悄地走到埋头作画的望和姨妈背后,用围巾勒住她的脖子将其杀害。这是在钟落下来摔坏的6点半前后……”
假如凶手是在快6点半的时候来的,那么其进入房间后就袭击了望和。如果反过来,他是在5点50分之后不久来的话,那么在到6点半前后的这段时间,他和望和两人一起度过。这样的话,凶手在这期间到底做了什么?是默默地守望着继续作画、对来者连看都不看一眼的望和,还是和她有过一些对话呢?不管怎么样……
“此后,罪犯遇到意外情况,然后采取相应对策,这些情况已经明了,无需在此重新探讨了吧。”
“嗯。”
“6点半,烂醉如泥的伊佐夫君推倒了走廊里的青铜像。因此门被堵住,凶手被关在里面。当然他不能束手就擒,无奈之下,打破了休息室里的那块玻璃,逃进红色大厅……”
简单地想一想,这逃脱的一幕如果用玄儿做的时间表来讲的话,是在⑤和⑩——从案发到发现尸体——之间发生的。这个时间段应该还可以再压缩一下。玻璃被打破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关键。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罪犯对于是否要逃入红色大厅感到犹豫不决,等到决定实施时,已经过了表中⑧所显示的下午7点的话,那会怎么样?
从二楼下来的玄儿发现画室有异常是在7点,叫上我和野口医生两个一起来画室是在十分钟后。如果凶手在这前后从休息室逃入红色大厅,那么应该有人能听到玻璃破碎的巨大声响。
虽说不实际检验就无法肯定,但那样一块玻璃被打得粉碎,声响就算传到主走廊和小走廊上也不足为怪。不,肯定能听到的。但是,无论是玄儿、野口医生还是我都没有听到那样的声响。
是被屋外雷声掩盖而没听到吗?或许有这种可能,但即便如此那应该仍然发生在玄儿来叫我之前。因为我记得,在那段时间内——玄儿下楼到发现尸体之间——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印象的巨大雷声。如果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凶手出逃是在⑧之前,也就是下午6点多钟的时候。表中标有“?点?分”的⑥和⑦的时间都应该是6点?分。这样一来,罪犯出逃时间就被限定在⑤的6点35分之后到⑧的7点之前的这25分钟内。
“等市朗能够正常说话,或许可以问出他在红色大厅看到人影的时间。”玄儿说道——他一定早就想过我刚才考虑的那些问题。
“因为那个少年戴着手表,而且还是夜光表,所以或许会记得这个重要的时间。如果那样,③、⑥和⑦的时间也能确定了。”
“或许吧!不过玄儿,即便从目前已知的事实来看,凶手的行动似乎也比较清楚了。”
“哦?”玄儿伸手到黑衬衫的口袋中,拿出香烟。他叼起一枝烟。点上火,悠然地吐着烟圈,“事实上,关于凶手的逃脱过程,我还有一点没弄明白。”
“是什么?”
“这个,待会儿再说吧。在此之前……”说着,玄儿穿过我的身边,来到位于房间中央的工作台,把放在那儿的黑色陶制烟灰缸拉过来,将燃尽的火柴扔在里面。我默默地看着他。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绫辻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