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夜话_余过【完结】(394)

阅读记录

  首相带了他的私人保镖,乘小七的车子悄然离开。小七只是一个宾客,因此她的汽车离去,并没有人注意。

  回到小七的家,佣人开门迎入。小七道:「你们准备一些点心和美酒,然后就去睡眠,不用服侍了。」

  她安排一个客房给保镖安歇,却把首相引进自己的房中。首相日理万机,很少有片刻闲暇,此际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又面对像小七这样的美人,坐在她那阵阵幽香的闺房中,恍如一梦。

  小七穿了一件白色薄如蝉翼的睡袍,坐在首相对面,促膝清谈。酥胸半露,口脂生香,首相自觉毕生遭遇无此一刻旖旎温馨,暗想一生营营役役,所为何事?

  他把这种感觉直说出来。小七道:「我也难得与政坛要人同处一室,今晚上我们什么都不要去想它,但谋一醉怎样?」

  首相道:「我听从你的吩咐。」

  他把外衣和鞋子脱下,把身上一切责任也暂时放下了。就像自己是另一个人一样。

  两人开怀畅饮,还轻轻唱歌。借几分酒意,小七倒在他的怀中。这晚就在地毯上的软枕上睡眠,又香又甜,不知东方之既白。

  保镖来敲门,首相才醒转。见小七犹偎在他怀内,脸色如芙蓉初放,娇艳宜人。不觉呆了片刻。叹一口气,才将她推开,起来应门。

  「首相,不好了,」保镖在门外道:「我刚看了晨早的电视新闻,说昨晚在舞会中发生惨剧,正当秘书代表你向客人祝酒的时候,他头上一盏大灯爆炸堕了下来,有六七人受伤死亡,秘书已经丧命。看来那计时炸弹本是为你而准备的,事后大家乱成一片,人们到处找寻你,关心你的安危哩。」

  「真的有这种事?」首相惊诧不已。

  首相望了小七一眼,暗想:「真多亏了她。」

  小七这时也醒过来了,伸个懒腰,向他一笑,坐起身来。

  半个小时后,首相匆匆赶返办公室,他在车上想起小七的话:「你虽然躲过横死一关,但必须立即做大量的善事,否则恐怕还是保不住性命。」

  经过昨晚的遭遇,首相彷佛上了人生一课。他对人们争权夺利的现象觉得十分可笑。昨晚的炸弹案相信就是政敌所为。

  他认为既然「生死有命」,便不必再畏首畏尾,只要是合理的事便去做。说不定反因此而可延长自己的寿命。

  他手头上本有一项计画,是有利平民而不利资本家的,他一直迟疑,不知该不该实施,怕得罪资本家。现在他觉得可以不顾一切了,能够有利大多数的人就是一件善事,他要实行它。

  他心中明知有几件冤狱,以前不愿派人去调查,是怕影响部分同僚和权贵,这天他也下令重新彻查。

  这两件事情影响非小,人人都为首相的果敢而震惊。他的威望因此大增。小七知道里因,悄悄打个电话去祝贺他。

  首相一不做下二不休,又与内政大臣商议一个扫荡全市罪恶活动的计画。这些活动的幕后最大包庇人是山峨家族,而山峨具有巨大政治潜力,很多大官员是受他支持和提携的。东京警察首长就是他的门生之一。

  内政大臣建议,要扫荡东京罪恶据点,必须先把警察首长调走,免他阳奉阴违,或预先通风报信。

  他们商量好一个计策,由美国大使馆出面,邀警察首长赴美国旅游七天。然后,内政大臣在这一星期内,组织警察特遣部,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法,捣破市内的罪恶渊薮。

  一切依计而行,当警察首长出洋旅游后,副首长组织了十支特遣队,分区出动,把许多在营业中的妓寨、赌尝毒品店破获,捉拿大批人员。

  山峨家族的首脑山峨老人已七十岁了,闻讯震惊。大骂「岂有此理」。但骂尽管骂,这一次的意外打击,令他损失不可数计的金钱和大批熟练人手,要另起炉灶不知要费多少时候。

  在这次行动中,小七也暗中提供了不少线索给首相。河鱼帮人物比政府人员更熟悉地下罪恶的情形。

  警察连续三四天行动,每天都有重要收获,占据了报章的头条篇幅。也是山峨气数已尽,他的儿子次郎在一个毒窟中当场被捕,搜获大量与买卖毒品有关的资料。这宗大丑闻令声名显赫的山峨家族从此一蹶不振,山峨老人吞枪自荆首相建立此一功业,市民赞扬的信件如雪片飞至,日皇也对他慰勉有加。

  首相饮水思源,特地请小七吃饭,表示谢意。小七见了他的面,惊异道:「你瞧,这些日子来,你的气色完全改变了。红光满脸,双目有神,看来你再活十年二十年也不为奇。」

  首相微笑:「我的自信恢复,全赖你指点迷津,还有,那闺房中的一晚,也令我毕生难忘。」

  小七脸一红,嫣然低头。

  首相鼓励她以她的风度和才干为国民做事,不要埋没良材。

  一年后,小七以独立人士身分,竞选议员。她的美艳气质和动人仪表,引起大众的注意。

  小七更提出十项很实际的为老百姓争取利益的方案,在一个电视演讲中对选民说道:「如果你们选举我,可以得到这十种福利。你愿意选我,还是我的对手?」结果百分之六十五的选民投了小七的票,把她的对头……一个富有经验的政治家打败了,气得他几乎切腹自杀。

  从此,小七进入官场,她手段玲珑,精力过人,的确真真正正的为民谋福利,受到百姓欢迎,得了个「美丽使者」的称号。

52书库推荐浏览: 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