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遇到的是唐修!
曹军当先一员大将,乃是于禁,勒马大叫:“狂徒敢闯大寨?吃我于禁一刀!”
唐修望了此人一眼,倒也是一员史上有载的大将,头顶一个“50级”的鲜红色字符,已是超一流级别的将领。
但两马交错,唐修并没有手下留情,只是一剑,便了结了于禁的性命。
曹军见于禁一合被斩,登时慌乱。
唐修率军继续杀入,前有陷阵营,中有管亥的两万兵马,后有太史慈的一万兵马,一路杀到了徐州城下。
城上望见红旗白字,大书“大将军唐修”,陶谦急忙传令开门。
唐修入城,陶谦自然是亲自迎接这位大将军,一同来到府衙。
礼毕,陶谦一边设宴相待,一边劳军。
宴会之上。
陶谦命亲信取来徐州牌印,让与唐修。
唐修并没有接,反而笑眯眯地问道:“公何意也?”
陶谦既然愿意送上徐州牌印,便是愿意让出徐州的地盘,唐修日后便可以任命一个亲信,来掌管徐州。
等于是将富庶的徐州,彻底纳入掌中。
当然,首先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城外的曹操二十多万大军。
陶谦道:“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公乃大将军,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
唐修这才点点头,接过了牌印,含笑道:“陶公大义!”
陶谦苦笑叹气,仿佛放下了一个重担,又道:“今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
唐修含笑道:“某先修书一封,劝曹操退去,操若不从,厮杀未迟。”
他如今毕竟是当朝一品大将军,代表着大汉朝廷与政权。
此番曹操打着“报父仇”的名义而来,攻伐徐州,明眼人一眼就知道曹操是借故来抢钱粮、地盘的。
但唐修还是要修书一封给曹操,若是曹操奉了大将军诏令,就此退去,自不用说。
若是不奉大将军诏令,那就是叛臣!
陶谦点头认同,唐修当即修书一封,令人送往曹操大营。
却说曹操正在军中,与麾下文武议事。
所商议之事,正是之前唐修亲率三万大军,闯入徐州城之事。
人的名,树的影!
当朝大将军,天下第一名将,无双神将等等称号,几乎将唐修推向了神坛,便是曹操坐拥二十多万青州兵,也擅长领兵,亦忌惮不已。
当初五十万诸侯联军,便是被唐修亲率两万西凉铁骑击溃!虽说当时有大意之举,然唐修之名,已威震天下。
曹操拆开书信,只见上面写到:“虎牢一别之后,与君天各一方。向者,尊父曹侯,实因张闿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黄巾遗孽,扰乱于外,各路诸侯,盘踞于内。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唐修既劝曹操罢休,也有招揽曹操,重新为大汉朝廷做事的意思。
“黄巾遗孽,扰乱于外”与“各路诸侯,盘踞于内”两句,已经相当于直接说到了曹操脸上,因为曹操也是各路诸侯之一。
第292章 突围
曹操放下书信,骂道:“唐贼竟骂我与黄巾贼无异!”
他既骂“唐贼”,自然也就没有归顺朝廷的意思。
他虽骂唐修,但对这位当朝大将军、天下第一名将亦忌惮不已。当初唐修在虎牢关的神威,曹操可是历历在目。
而曹操麾下的文武,意见也各有不同。
武将们基本主战,自不用说,因为曹姓将领如曹仁、曹洪、曹休、曹纯、曹真,以及夏侯姓的将领夏侯敦,夏侯渊,夏侯惠,夏侯和等等,都算是曹家之人。
这些将领都是主张为曹操的父亲报仇的,更何况还能攻占富庶的徐州。
而文臣谋士们,便意见相左。
如荀彧、荀攸二人,还是心系大汉朝廷的,他们之所以选中曹操为主公,是认为曹操有匡扶大汉社稷的能力。
而他们之所以没有选中唐修这位当朝大将军为主公,来匡扶大汉社稷,是因为唐修之前的骂名太盛,天下人口诛笔伐为小国贼、奸贼!
唐修也是刚刚正名,成为一个忍辱负重的大英雄、大豪杰,出任大将军不久。
这就是之前名声所带来的负面效果,错失了荀彧、荀攸两位顶级文臣谋士,否则以唐修今时今日的作为与名望,还真有可能招揽到此二人,或是让此二人主动来投。
荀彧、荀攸二人心系大汉朝廷,认为不宜与唐修这位朝廷大将军开战。
否则曹操就直接会背上“叛臣”的骂名!
而郭嘉、程昱等谋士,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对大汉朝廷没有什么忠心或者说敬畏之心,认为当今乱世,实力为尊。自然是以攻占徐州为主,至于“叛臣”之类的骂名,不必理会。
唐修之前不也是小国贼、奸贼?这不转眼就成为了忍辱负重的大英雄、大豪杰?
只要有了称霸天下的实力,哪还用在乎这些?
而且曹操还可以反过来骂唐修是“国贼”,把持朝政,等同于之前的董卓。
麾下的文武们意见相左,曹操沉吟顷刻后,突然大骂道:“唐修何人!国贼!奸贼也!敢以书来劝我!?”
52书库推荐浏览: 兔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