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想,做一个采访,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在你们儿科架摄像机。”她强调:“是隐形的。”
宋熠问:“就像急诊科一样的?”
“对。”
“儿科不像急诊那么忙,你们可以采录的素材应该不多。”他提前给她打了一个预防针。
元音纳闷,在她看来,儿科的患者还是挺多的,那么多小朋友发烧感冒,小毛病不断,家长比成人生病更加紧张,这也算是一个社会问题吧。
“没关系,我就问问。”她吃着饭,还有些忐忑他不答应呢。
宋熠笑了,说:“我是没问题的。但是需要和主任商量一下。”
元音想,宋熠学医十几年了,在她心中他是非常牛逼的,调侃问:“你不是你们科室老大吗?”
他敲了下她脑袋:“想什么呢?”他现在只是副主任医师。
“嘻嘻。”
宋熠说的是儿科心外的王耀光教授,现年五十六岁。年岁不大,但是头发已经白了一半了。元音本以为面对教授这样的人,肯定是不怒自威的,提前做了许多功课,把那位教授的履历,包括论文都扫了一遍,但是看不懂。
当然,也看了宋熠的。
医学论文上有著者的照片和介绍,她看的那篇是宋熠还在规陪阶段发表的,照片上的他应该是入学考试时拍的。
年轻的眉眼还有些未脱的稚气,黑色的头发,比现在的长一点儿,白衬衫、和煦的笑着。这是比她认识宋熠之前更早的。
心里甜甜的,用手指去摸那张脸。
没想到王耀光教授一听到电视台要采访,和拍摄,不但没有排斥,接受的还很高兴。
是在教授的办公室里,元音有些忐忑的打开了笔记本,上面有她打好的草稿大纲,按照上面的问题问就可以了。
王耀光有些不满地说:“你们怎么之前不来儿科?”
元音有些惭愧,台里安排了去儿童医院,自然不会重复地拍三院的儿科状况了,毕竟预算成本有限,只好说:“怕打扰到医院的正常工作,光是急诊和普外,我们已经费了不少力气。”
教授:“打扰什么呀?我看你们也是规规矩矩的拍摄地嘛。”
他泡了茶递给元音。
元音发现,不仅是外面的病房和公共区域布置了许多彩色的装饰品,充满了童趣。就连主任办公室里,也贴了卡通花纸。
王耀光笑着问:“可爱吧。”
元音笑着点点头,说:“我在来之前,有点担心您排斥。”
“怎么可能?”他说:“我倒是希望你们多拍点,把我们的情况展示出来,也多吸收一点人才进来。”
元音笑:“三院非常厉害,口碑好,怎么会确认。”学生们不是削尖了脑袋想进来吗?
“那是别的科室,儿科是缺人的。”说到这,教授推了下眼镜,严肃一些。
接下来说到重点问题。
他们之前没有安排跟拍儿科,也是因为对这边的情况不熟悉。因为宋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老刘是组长,把握着总纲。
由于当时他自身问题,相当排斥拍这个纪实类节目,对三院的组成并没有了解透彻。直到上个星期,大家追问着元音关于宋熠的情况,才发现三院的儿科分了分了内外科,外科又细分普外,心内,泌尿,肝胆外科等。
小儿外科是新兴的临床科学。
在整个开城,除了市儿童医院,也只有三院是设立了这么精细分类的科室。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这是一个宝藏。
老刘研究了一半,没透,剩下的都是眼前的这位教授补充的。可以看得出来,他为了宣传自己的这个科室,煞费苦心跟一个外行小姑娘谈论如此浅显的问题。其目的并非沽名钓誉,只是为了多吸收人才而已。
访谈进行一个多小时,王教授还有会议,被叫走了,临走前,他喊宋熠过来,接着谈。
宋熠也是一脸懵,上午下了一台手术,还没歇多久。
元音挺抱歉的,也很心疼,“你要是累的话,我们就先别谈了,好好休息。”因为刚刚王教授和她说了这么多,她总感觉整个儿科就宋熠一个动手术的大夫,丝毫不敢打扰他休息。
宋熠摇头柔声:“没事,聊会儿。”
“好,你要是有事,就告诉我。”
王教授临走前还说:“就在我办公室里聊吧。”半大的老头为他们关上门,笑着说:“对了,元小姐,宋大夫没结婚,也没女朋友,你们电视台要是有合适的女孩子,麻烦给他介绍一个。”
元音脸红着看宋熠。
后者站起身,一本正经地说:“宋医生有女朋友了,就是您面前这位元小姐。”
老教授僵了一秒,作势要甩东西过来,笑骂:“深藏不露啊,臭小子,亏我还心疼你个光棍。”
王光耀说:“那我关门了,不让人进来。”
说的好像:“你俩好好洞房,我给守着。”
元音简直没脸见人了。
宋熠坐在沙发上,征询她的意见:“要去我办公室吗?”
元音还没回过神,脸是火辣辣的烫着,哪还好意思去他那儿啊,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她皮儿薄,说:“就在这里好啦。”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