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素儿亲自做了一套茶具后,他又升级了家里的杯子和碗碟等。
他们一起制造了一大批瓷器,不过他们现在没有合适给瓷器上色钩花的颜料,所以这些瓷器都是最简单的白瓷。
在一些生活常用的器具上,瓷器的使用质感可比陶器好多了,这让众人的生活品质再次提高。
现在,只要材料限制不大,他们已经能做到和封建社会一样的生活条件了,一些方面甚至能更好。
而陈杨也开始筹划着忺度小镇的建设了。
没错,就是镇,而不是营地,小镇才是陈杨的最终目标。
他现在要做的规划就是未来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的。
陈杨将微界最终的人口定在2000以下。在小镇之中,也不算规模大的。
他们现在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衣食住行斗完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几乎完成了。已经有了可以打造小镇的基础了。
工业方面,陈杨不打算有太大的进展,因为微界无论如何进展也是比不上现实世界的,不如发展成一个现实中向往的小镇。
忺度小镇和现实中小镇最大的区别可能是没有货币。
一个完善的社会,没有货币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微界只是在夜间进入的异世界,在这里,利益已经不是第一要素了,货币也变得可有可无。
但是陈杨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作分配制度。原有的分组已经不是很可行了,现在要换一个方式。
公共和家庭。
新方式看起来简单,只是公共工作和家庭工作而已,但比原来其实复杂多了。
微界现在基本已经能做到以家庭为单位了,所以大锅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家家户户都可以独立开灶,一到晚饭时间,营地内炊烟袅袅。
家庭自然不用说,能收拾好自己家里,能生火做饭就好,不乐意做饭去蹭饭也行,只要对方也乐意。
而公共工作就相对麻烦了,陈杨也分为了两大类,专业类和非专业类。
专业类就是看个人专长,例如俞轩会木雕和木工,那就让他做这个就好,其他人需要给自己椅子和床加个雕刻就找他和老木匠师傅,他们也是付出了劳动力。
而云式熟悉榫卯结构,在建房方面缺不了他,他就一直负责这个工作。
以此类推,种地好的种地,养牛羊擅长的就养牛羊,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其他资源就是共享的。
而非专业的就是平时一些杂事,例如砍柴,帮忙建房子等。
这些工作繁琐,却是必须得,正是这些小事支撑着生活。
像是姜博,他的作用很大,但是他其实没有特别擅长的,会种地,会打猎,修修补补也没问题,可依旧属于非专业类。
新人进来的时候,除非是现实世界就已经专攻某些专业,并且对微界有作用的,否则就先归类于非专业,如果在微界中有意愿学习某种技能,就慢慢学习转变。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虽然绘画是微界第一,可微界用到他的地方实在不多,他就跟俞轩学习木雕,每天花费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多,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做已经喜欢的事。
微界有太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了,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土地都是无主,对他们开放的,所以有着用不完的资源。
他们种植已经稳定,养殖更不用说,所以工作量其实不大,自由时间很多,如果连这点工作都不愿意做,那营地内的资源也就不对你共享了。
小镇的建设第一部 当然就是划分地界,在这一点方面,就引起了不少争议。
有些界民坚持往北扩张,因为夜泊林内有很多可利用资源,取的时候也方便一些。
而也有界民认为更加接近澄湖比较好,这样去澄湖的距离会缩短。
因为小镇的范围不小,而且在规划中是要铺设道路的,偏向哪边的话,去哪边就会方便许多。
小镇的建设光是前期的设定就是和需要漫长讨论的过程,不过这也是必须的,将最基础的规划好了之后再施工,才不会出问题。
而在小镇建设开始之前,材料就已经要开始准备了。
来自黄土高原的石头,来自被取名为离渊的南部火山的火山灰,还有大量的木头,这些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不管怎么规划,耗材类型基本都是差不多的。
而陈杨这时候就比较忙了,有些工作有他在会方便很多,所以他必须到处跑。
例如火山灰,其他人前进速度和效率都太低了,运输也不便,就站在雨林边缘等陈杨,而陈杨就扛着大麻袋来回运输。
又例如在东部的东酋大草原上发现了一块很漂亮的,可以作为景观石的巨石,但是整块搬运很不便。这时候,让陈杨直接过去扛回来,这种大东西不能通过四方之门,四方之门一次只能通过500千克。
这也是许多材料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的原因,四方之门还是有限制的,而且对于整个营地的建设来说,这种限制很大。
所以,能在墨原上找打的材料就尽量在墨原准备,其他材料才从四方之门传送。
“我的哥哥就是搞景观规划的,对这种规划很擅长,我正好准备让他进入微界,也排着队呢,下个月就轮到他了。”李雪英说道。
陈杨当即绝对,微界的整体规划等李雪英哥哥进来了之后再说,他们现在可以讨论一些不影响大局的建筑规划。例如一些建筑材料的选择,该从哪里选材,最早建设的是什么类型的建筑等等。
52书库推荐浏览: c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