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旧金山的《雷雨》
李敬泽先生在序言里称之为21世纪的《雷雨》,于是阅读时总摆脱不了这样的先见,想来这先入为主怕是把我对文本的理解缩水了。倘若真的把《花儿与少年》作为《雷雨》的异时异地版,那么徐晚江比繁漪幸运多了,她还有jīng神寄托,比如那个家,比如她的一对子女。故事读来一点都不觉着新鲜,也没有张扬的个人风格。即便是这样的淡然也触动了我的神经,让我为之一颤。比如血缘的真实真的要被距离融化吗?仁仁在继父的贵族式教育下从xing格到言谈都是完全的美国化,她不愿意说中文,她对xing懵懂的认识和那个开放的环境把她一步步往深渊里推进,如果没有她的母亲用xing和色来jiāo换,她怕是一只迷途的羔羊。她不愿意和他的亲生父亲jiāo谈,连见面也显得勉qiáng。难道十年的分隔换来的就是父女之间的冷漠与隔阂?我开始怀疑血缘的真实xing。
两个徐晚江
仁仁的老继父敏感而又圆滑,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惜被他玩弄的木偶把他当作全然的局外者。我不大相信老继父——我也喜欢用这个词称呼他——对已婚的徐晚江是一见钟qíng,或是被她jīng湛的橱艺所征服,可是故事还是这么发生了。徐晚江离开了她和洪敏的单身宿舍,和一个完全能做她父亲的男人飞到了太平洋的对岸,直到徐晚江和洪敏再次相遇在他乡……
我觉得“……”后面的故事才是小说的重点和看点所在,而这部分恰是《雷雨》的异质。徐晚江有了两个家,两个男人,两种生活,两对子女,还有两个“徐晚江”。成双的“徐晚江”把重心转移到哪个徐晚江身上才是她的本意呢?我总觉得她更在乎十年前和洪敏在一起的徐晚江。
故事结束时,徐晚江把一切的本末通过信件告知仁仁的老继父,可他似乎并没有收到那封攸关两个徐晚江的信,他在那天晚上擦了香水——那是他和徐晚江做爱的标记……
尘埃落定,到此我才确定老继父对待生活淡定的本领。这份淡定里说不出是自尊、自信还是过分的自卑与掩饰。至少他留住了一个徐晚江。
花儿何堪少年闲来摆弄
徐晚江的年少我们太易想像,她和洪敏——曾经的花儿与少年,花儿因为少年无心或有意的拨弄恋上了少年。蝶恋花或花恋蝶是说不清的缠绵。十载之后,花儿依旧笑chūn风,少年有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伤痛。少年不再撩拨花儿的衣襟,花儿离去,故事才刚开始。仁仁和路易——一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兄妹,十载之后这一对花儿与少年在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下,即将引出另一个天伦破败的故事。那朵花儿有着耀眼与夺目的鲜红,那个少年却失去了纯真。挑逗也好,本能也好,都在徐晚江敏锐和颇为无助的方式下把这把yù火熄灭了。徐晚江用她的破坏天伦终结了这对花儿与少年的故事。
《花儿与少年》在花开花落的无序里讲述了一个近似于生活本身的故事,谁都有过去谁都有未来,花儿与少年的前世不知道结下了什么样的是非恩怨,非得用今生可遇不可求的关系了结前世的罪恶。那天无意间看到了严歌苓的一个访问,说的还是《第九个寡妇》的故事。她说她可以在小说里再生活一次。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否真的就是21世纪的那个《雷雨》。
——读《无出路咖啡馆》
佚名
严歌苓的《无出路咖啡馆》我等了很久,但拿到的时候有点失望,因为我没看到我渴望的文字。我现在还记得前几年她写的《扶桑》——一个一百多年前漂洋过海的中国jì女,因为严歌苓的文字区别于日本《望乡》中简单的凄凉:“她能让每个男人感受dòng房的热烈和消除童贞的隆重……一个旧不掉的新娘。”
《无出路咖啡馆》取材于严歌苓的亲身经历,她和美国外jiāo官的爱qíng被质疑上了间谍背景,故事因此展开。也许,这段跨国的爱qíng过于bī真和奇异了,没给严歌苓留下舒展文字的空间?但女人用故事来表达自己总有些xing别上的错位,好像说评书,会让jīng致的文字cha不上嘴。有人说过,让女人研究哲学是对哲学和女人的双重损毁。因为哲学是形而上的概念,而女人有形而下的体验,后者一旦有前者介入就难以亲近了。女人之于故事也一样,不管是绘声绘色还是煞有介事,多少会糟践女人的yīn柔和温软。严歌苓之所以是严歌苓,绝不是因为她曾经讲述的故事本身,而是因为她时时让人倒吸一口气的jīng彩文字:“……扑空的盲女跌倒了,红苹果全翻在雪地上,红的污了,像雪地溃烂了一片。”(《卖红苹果的盲女子》)“那尖锐的色彩凿子一样将她三十七岁的表层凿了个缺口,青chūn哗然涌出。”(《红罗裙》)其实严歌苓也早就说过:“我又是总瞧不起仅仅讲好听故事的作者,他们使我想起文学的初级形态:说唱文学。”严歌苓这回有点串行!
我也因此想起小时候常会遇到的qíng景,那会儿的电影还是百姓惟一的娱乐形式,经常有人看了电影回来站在院子里讲:“有一个男的吧,还有一个女的,他们两个搞对象……”人们都竖起了耳朵,戴围裙的,添炉子的……被摘录或者提炼成纯粹qíng节的电影更适于这种维持温饱的环境,那是可以夹带着小肚、啤酒的厚道和浓香一起下肚的谈资,只是不能把玩。好在那会儿的电影也没有可以绕梁的余音,人们也还没有把玩的余力和雅兴,要是搁现在,一个热衷于故事的看客能从《花样年华》或者《我的父亲母亲》当中说出什么呢?
买严歌苓新书的那天挺失望,我发现书店的柜台上已经摆满了成功改编成电视剧或者因为成功的电视剧而改编的新书,封面是电视剧中的明星,据说卖得挺火。故事或者qíng节成了引导人们接受书籍的一个理由,是文字的悲哀,倒也是购买者的幸事,因为我就此知道:我要的文字不在这里。
——读严歌苓《无出路咖啡馆》
小猫
严歌苓,很诗意的名字,著名旅美作家,中国作协的成员,同时也获得美国文学界的奖项。这样一个在中美文坛都举足轻重的女作家,近来又推出新作《无出路咖啡馆》。
女人的秘密武器是什么?是美貌,是智慧,还是“向往qiáng者”的意识?小说中刻画了生活在金元帝国中的一群无出路的青年,用撼人心魄的故事,揭示了把冰凉当作美味的美国社会,将海外游子的又一个凄楚的侧面,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女主人公是一个成熟,含蓄,执着又好qiáng的中国留学生。这样的形象和我们熟知的在美国孜孜奋斗着的留学生形象非常吻合。我们在那样一片土地上,要么自qiáng不息,要么就此堕落。那是一片到处都是机会也到处都是诱惑的地方,你很难穿透事物的表象去究其实质,很多时候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凭着一些上帝都无法言述的直觉。虚浮而潦倒的生活,让人滋生出很多yù望,而生活的四面墙壁轰然倒塌,你却突然发现,原来困囿住生活的咖啡馆外,并无一条路径可走,生命举步为艰,毫无出路。
一段邂逅的恋qíng,为什么会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肆意骚扰?一个柔弱如风的中国女子,为什么最终拒绝了美国外jiāo官的追求?作者运用jīng妙的文学语言,独到的刻画了一个中国女子在美国的遭遇。美国的FBI,很多人会在影视作品中留下一些印象。文中的理查。福茨是这样一个符合我们想象的人物,英俊、内敛、冷酷。他总是不厌其繁毫无怨言,他的耐力没有极限,然而我们有,我们没有经过任何的专门训练,我们是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女主人公很小心的周旋于此,处处玑珠,原因仅仅是缘于她爱上了他们美利坚帝国的外jiāo官——安德烈。很多人说,凡夫俗女的爱qíng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为没有那许多必要或是不必要的外因介入。如果一件婚姻,要严重到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那么婚姻本身的感qíng因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和老美们受着截然不同的教育,他们自由、平等、肆意、随xing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我们羡慕不已的。可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和相爱的人结婚,让法律赋予爱人之间一些保障时,号称平等自由的美国政府部门竟然犹豫了。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阻挠这样的不如他们意愿的婚姻产生,不择手段的旁敲侧击和扼杀本身并无差异。面对移民,美国人总有一些莫明的优越感,虽然他们可能并没忘记这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
女作家往往有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dòng察力。小说中描写到了许多生活在底层的移民的潦倒生活。象阿书、里昂、海青,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很穷,但从不对生活低头,他们有自己生活的方向,从不迷路。
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很似是而非,你无法描述这究竟有何意义,但出路就在这冥冥黑暗中隐隐凸现着。颓废是生活最低谷的表现,那些用艺术表现超现实的现实和本身极度功利虚荣的现实其实都是一回事,要优越的生存环境和高尚的jīng神享受。美国人是极度赤luǒ的表现对物质的追求的,来美国的人很少能排斥这样汹涌而来的yù望冲撞。移民被同化历来就是惯例,溶入是一种解脱,格格不入是一种消耗,一种对生命本质游移不定的消耗。女主人公当然不是一个轻易妥协的人,因此她要活得比一般的人辛苦。她要同时面对解脱和沥炼的双重考验。
在人文上的容入和在思想上的独立使她举步为艰。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深沉文化底蕴,在美国数百载虚浮文化的搅和之下,生活的航船的确容易迷失航向。抓住一些什么,不管是物质、是感qíng、还是虚无飘渺的jīng神……
百花文艺版的书里有着这样一些cha图,隐隐的背景,上面鲜明的文字。才几页的场景,但都是文中出采之处,值得细细品味。尤其最后那一段文字:“那它是什么?是……一条小船船?船。一颗泪从他脸上流下来。一颗滴穿了四十多年岁月的泪。”这是华彩的篇章,也是文章的高cháo和结局。也许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但人生往往也就是这样无可奈何的开始和结束着。就象我这样的倾诉,虽然有很多尚未意尽之处,却也要就此打住了。去看看这本书,找些你自己的感觉吧!
2003年9月9日
——严歌苓小说《扶桑》中的qíng结分析
缪丽芳
【内容提要】
本文尝试用原型理论解读《扶桑》,分析雌xing、母xing在人类学上的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作者的创作动因,希望能从更深处开掘出《扶桑》的人文意义,并试图寻找华文文学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在这里,雌xing不仅作为分析的对象而存在,它还是人类的心灵与生存状态的一种启示。
【关键词】雌xing;容器;原型;qíng结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看,《扶桑》叙述的似乎是关于jì女和华工屈rǔ的血泪史,从心灵与qíng感的角度看,《扶桑》展现的是一段爱与被爱相纠缠的异国qíng缘。然而严歌苓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状态,而是试图探入到无意识的深层,在一种非常的状态下把人的灵魂放到极限中去拷问。她曾说,她的写作,想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xing能走到极致,在非极致的环境里人xing中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藏。她没有写“运动”,而只是关注人xing本质的东西,所有民族都可以理解,容易产生共鸣。《扶桑》也同样贯彻了她的这一创作态度,它不仅仅是反映了异质文化的冲突,或是客观地描述和记录一段历史,也不是在进行控诉和揭露,而是呈展了古远的绵延至今的“雌xing·母xing”qíng结。一些被多数人忽视的残片与粉末在这里重新建构,折闪出动人心魄的光华;一些被人注意到但浅尝辄止的人xing深处的幽思,在这里得到透彻淋漓的阐释。
52书库推荐浏览: 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