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丛书堂钞本上的朱墨两种校文。huáng不烈跋称系“匏罶手自雠校”。顾广圻跋亦称:“卷中讹误之字,皆先生亲手改定。”
〔4〕huáng省曾(1490—1540)字勉之,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藏书家。著有《五岳山人集》。所刻《嵇中散集》,十卷,前有huáng氏自序,末署“嘉靖乙酉”即明代嘉靖四年(1525)。
《云谷杂记》序〔1〕
《云谷杂记》,宋张淏撰。《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2〕皆不载;明《文渊阁书目》〔3〕有之,云一册,然亦不传。清乾隆中,从《永乐大典》辑成四卷,见行于世。此本一卷,总四十九条,传自明钞《说郛》第三十卷,与陶珽〔4〕所刻绝异。刻本析为三种,曰《云谷杂记》,曰《艮岳记》,曰《东斋纪事》〔5〕,阙失七条,文句又多臆改,不足据。《大典》本百二十余条,此卷重出大半,然具有题目,详略亦颇不同,各有意谊,殊不类转撝异。盖当时不止一刻,曾有所订定,故《说郛》及《大典》所据非一本也。淏字清源,其先开封人,自其祖寓婺之武义〔6〕,遂为金华人。举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将仕郎,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举备顾问。绍定元年以奉议郎致仕。又尝侨居会稽,撰《会稽续志》〔7〕八卷,越中故实,往往赖以考见。今此卷虽残阙,而厔略故在,传之世间,当亦越人之责邪?原抄僞夺甚多,校补百余字,始可通读。间有异同,辄疏其要于末〔8〕。其与《大典》本重出者,亦不删汰,以略见原书次第云。甲寅三月十一日会稽〔9〕记。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点。写于一九一四年三月十一日。
按鲁迅辑成《云谷杂记》初稿本后,又继续校补整理,于一九一四年三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写成定本。未印行。
〔2〕《宋史》《艺文志》《宋史》,纪传体宋代史,元代脱脱(清代改称托克托)等著,四九六卷。其中《艺文志》载录宋朝所存图书篇目。《文献通考》,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典章制度的史书,宋末元初马端临著,三四八卷。《直斋书录解题》,书目提要,宋代陈振孙著,原书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录出,二十二卷。
〔3〕《文渊阁书目》明朝宫廷藏书目录,明正统年间杨士奇编著,四卷。
〔4〕陶珽字紫阆,号不退,姚安(今属云南)人,明末进士。
〔5〕关于《艮岳记》、《东斋记事》,陶珽刻本《说郛》将《云谷杂记》中“寿山艮岳”条抽出,充作《艮岳记》一书;又将另二十五条抽出,题为宋代许观的《东斋纪事》。
〔6〕婺之武义婺即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武义为婺州属县。
〔7〕《会稽续志》张淏撰,又称《宝庆会稽续志》,系续宋代施宿《嘉泰会稽志》而作。共八卷(第八卷为孙因所作《越问》)。
〔8〕指鲁迅写定本《云谷杂记》后所附的“札记”二十条。
〔9〕原借署周作人。
《志林》序〔1〕
《晋书》《儒林》《虞喜传》:喜,为《志林》三十篇。《隋志》作三十卷,《唐志》二十卷,并题《志林新书》。今《史记索隐》,《正义》,《三国志》注所引有二十余事〔2〕,於韦昭《史记音义》,《吴书》,虞溥《江表传》〔3〕多所辨正。其见于《文选》李善注,《书钞》,《御览》者,皆阙略,不可次第。
《说郛》亦引十三事,二事已见《御览》,余甚类小说,盖出陶珽妄作,并不录。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点。《鲁迅日记》一九一四年八月十八日:“写《志林》四叶。”
《志林》:晋代虞喜著。鲁迅辑本一卷,据《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三国志·吴书》注、《太平御览》等十种古籍校录而成,共四十则。未印行。
〔2〕《史记索隐》唐代司马贞撰。《正义》,即《史记正义》,唐代张守节撰。按鲁迅《志林》辑本中,有辑自《史记索隐》的十三则;
辑自《史记正义》的三则;辑自《三国志》《吴书》注的九则。
〔3〕韦昭《史记音义》韦昭当为徐广。《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常引虞喜《志林》,对徐广的《史记音义》加以辨正。韦昭,字弘嗣,三国吴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官至太子中庶子。著有《汉书音义》。《吴书》,三国吴史,韦昭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五卷,已佚。虞溥,字允源,晋代昌邑(今山东巨野)人,官至鄱阳内史。所著《江表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五卷,已佚。裴松之《三国志·吴书》注常引虞喜《志林》,对韦昭《吴书》和虞溥《江表传》加以辨正。
《广林》序〔1〕
《隋志》:梁有《广林》二十四卷,《后林》十卷,虞喜撰,亡。《唐志》《后林》复出,无《广林》〔2〕。杜估《通典》引一节〔3〕,书实尚存;又多引虞喜说,大抵襍论礼服或驳难郑玄,谯周,贺循〔4〕,与所谓《广林》相类。又有称《释滞》,《释疑》,《通疑》〔5〕者,殆即《广林》篇目,《通疑》以难刘智《释疑》〔6〕,余不可考。今并写出,次《广林》之后。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写作时间未详。原无标点。按鲁迅校录《志林》、《广林》、《范子计然》、《任子》、《魏子》五书稿本合订为一册,书写体例、字迹、用纸相同,当为同一时期所录。
《广林》,鲁迅辑本一卷,据《通典》、《后汉书》、《路史余论》校录而成,共十一则。未印行。
〔2〕《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后林新书》十卷,虞喜撰。”
《新唐书·艺文志》同。未印行。
〔3〕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代史学家。官至检校司徒同平章事。《通典》,记述上古至唐代宗时典章制度的史书,二百卷。该书卷八十八引有虞喜驳难谯周《五经然否》文一则;明注出于《广林》;其他卷中又引有虞喜驳难郑玄、谯周、贺循文九则,俱未注明出于何书。以上十则,鲁迅辑本《广林》皆录入。
〔4〕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东汉经学家。曾注《毛诗》、《三礼》等。谯周(201—270),字允南,三国蜀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官至光禄大夫。著有《古史考》等。
贺循,参看本书《贺循〈会稽记〉序》。
〔5〕《释滞》鲁迅辑得二则,录自《通典》卷九十三。《释疑》,鲁迅辑得一则,录自《通典》卷一○三。《通疑》,鲁迅辑得五则,录自《通典》卷九十五、九十八。
〔6〕刘智字子房,晋代平原高唐(今属山东)人。曾官侍中、尚书。著有《丧服释疑》二十卷,已佚。今有辑本一卷,在《汉魏遗书钞》中。
《范子计然》序〔1〕
《唐书》《艺文志》:《范子计然》十五卷,范蠡问,计然答。列农家。马总《意林》〔2〕:《范子》十二卷,注云,并是yīn阳历数也。《汉书》《艺文志》有《范蠡》二篇,在兵权家,非一书。《隋志》亦不载计然。然贾思勰《齐民要术》〔3〕已引其说,则出于后魏以前,虽非蠡作,要为秦汉时故书,《隋志》盖偶失之。计然者,徐广《史记音义》云范蠡师也,名研〔4〕。颜师古《汉书》注云:一号计研,其书有《万物录》,著五方所出,皆直述之。事见《皇览》及《中经簿》。又《吴越chūn秋》及《越绝》并作计倪。此则倪,研及然声皆相近,实一人耳。
〔5〕案本书言计然以越王鸟喙,不可同利,未尝仕越〔6〕。而《越绝》记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吴越chūn秋》又在八大夫之列,出处画然不同。意计然,计倪自为两人,未可以音近合之。又郑樵《通志》《氏族略》引《范蠡传》:蠡师事计然。姓宰氏,字文子。
〔7〕章宗源〔8〕以辛为宰氏之误。《汉志》农家有《宰氏》十七篇,或即此,然不能详。审谛逸文,有论“天道”及“九宫”“九田”,亦时著蠡问者,与马总所载《范子》合;又有言庶物所出及价直者,与师古所谓《万物录》合。盖《唐志》著录合此二分,故有十五篇,而马总,颜罶各举一分,所述遂见殊异,实为一书。今别其论yīn阳记方物者为上下卷,计倪《内经》〔9〕亦先yīn阳后货物,殆计然之书例本如此,而二人相栶,亦自汉已然,故《越绝》即计〔10〕以计然为计倪之说矣。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写作时间未详。原无标点。
《范子计然》,鲁迅辑本两卷,据《史记》、《后汉书》、《艺文类聚》、《大观本糙》等二十种古籍校录而成,共一二一则。未印行。
〔2〕马总(?—823)字会元(一作元会),唐代扶风(今陕西岐山)人。官至户部尚书。《意林》,周秦以来诸家著作杂录,今本五卷,共收七十一家。
〔3〕贾思勰后魏齐郡益都(今属山东)人,官高阳太守。《齐民要术》,古农书,十卷。卷三、卷四引有《范子计然》论“五谷”和介绍“蜀椒”的文字。
〔4〕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官至中散大夫。《史记音义》,《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二卷,新、旧《唐志》著录十三卷,已佚。《史记·货殖列传》南朝宋裴骃《集解》:“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筭’。”
〔5〕颜师古(581—645)名罶,唐代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官中书侍郎、弘文馆学士,以注《汉书》著名。他在《汉书·货殖传》的注文中说:“计然一号计研,故《宾戏》曰‘研、桑心计于无垠’,即谓此耳。计然者,濮上人也,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尝游南越,范蠡卑身事之。其书则有《万物录》,著五方所出,皆直述之。
事见《皇览》及晋《中经簿》。又《吴越chūn秋》及《越绝书》并作计倪。
此则倪、研及然声皆相近,实一人耳。”《皇览》,类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一二○卷,亡。《中经簿》,目录书,晋代荀勖撰,《隋志》著录十四卷,今存清代王仁俊辑本一卷。《吴越chūn秋》,史书,汉代赵晔著,现存十卷。该书卷六《勾践伐吴外传》载,“冬十月,越王乃请八大夫”问战,而实际列举的越国大夫仅计倪等七人。《越绝书》,史书,汉代袁康撰,十五卷。该书卷九《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昔者越王勾践近侵于qiáng吴,……乃胁诸臣与之盟:‘吾yù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无对。王曰:‘夫主忧臣rǔ,主rǔ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6〕计然以越王鸟喙鲁迅辑本《范子计然》卷上:“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乘偏舟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