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中午开始_路遥【完结】(8)

阅读记录


 但这里的生活却有些过分简单。不是不想让我吃好,这里的人们一直尽心cao办,只是没有条件。深山之中,矿工家属有几万人。一遇秋雨冬雪,jiāo通常常中断,据说有一年不得不给这里空投面粉。没有蔬菜,jī蛋也没有,连点豆腐都难搞到。早晨我不吃饭,中午一般只有馒头米汤咸菜。晚上有时多吃点面条,有时和中午一模一样。这是矿医院,医生职工都回家吃饭,几乎没有几个住院的,伙食相当难搞。

 如果不工作,这伙食也可以。只是我一天通常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伙食无法弥补体力的消耗。河对面的矿区也许小卖部什么的,但我没有时间出去。

 没有时间!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不敢耽搁。为了约束自己的意志,每天的任务都限制的很死,完不成就不上chuáng休息。

 工作间实际上成了牢房,而且制定了严厉的“狱规”,决不可以违犯。

 每天中午吃完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就像丢下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匆忙地赶回工作间。在准备当天工作的空挡,用电热杯烧开水冲一杯咖啡,立刻就坐下工作。晚上吃完饭,要带两个馒头回来,等凌晨工作完毕上chuáng前,再烧一杯咖啡,吃下去这就不来是夜宵还是早点的两个冷馒头。

 后来,晚饭后得多带一个馒头,原因是房音里增加了“客人”。

 不速之客是老鼠。

 煤矿的老鼠之多实在惊人。据说是矿工们经常乱扔吃剩的馒头,因此才招惹来如此多的老鼠。

 经常光顾我房间的有两只老鼠。天知道它们是从什么地方进来的。而且一开始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它们在地上乱跑,嬉闹追逐,发出欢快的“吱吱”声,简直视此地为它们“迪斯尼”乐园。它们甚至敢跑到我写字台对面的沙发上目不转睛盯着我工作。有时候,竟放肆地跳上我材料的窗台,在与我咫尺之间表演奔跑技巧。

 20

 我坐回桌边,心在乱跳。我后悔我的无礼行为。但没有办法。如果我让他满意,我这一天就要倒霉了。我将无法完成今天的’生产任务”。今天完不成任务,将会影响以后的工作,我那演算的数字方程式将全产打乱变成为另一张图表,这要给我带来巨大的jīng神痛苦。每一个人进行类似工作的时候,的确像进行一处神对的宗教仪式,不允许有任何的骚扰出现,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破坏这种qíng绪都不能原谅。

 无比紧张的工作和思考一直要到深夜才能结束。

 凌晨,万般寂静中,从桌前站立起来,常常感动两眼金星飞溅,腿半天痉拳得挪不开脚步。

 躲在chuáng上,有一种生命既将终目的感觉,似乎从此倒下就再也爬不起来。想想前面那个遥远得看不见头的目标,不由心qíng沮丧。这时最大的安慰是列夫·托尔斯泰的通信录,五十多万字,厚厚一大卷,每晚读几页,等于和这位最敬仰的老人进行一次对话。不断在他的伟大思想中印证和理解自己的许多迷惑和体验,在他那里录找回答jīng神问题的答案,寻找鼓舞勇气的力量。想想伟大的前辈们所遇到的更加巨大的困难和jīng神危机,那么,就不必畏惧,就心平气静地睡。

 长卷作品的写作是对人的jīng神意志和综合素养的最严酷的老验。它迫使人必须把能力发挥到极点。你要么超越这个极点,要么你将猝然倒下。

 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

 连绵的秋雨丝丝线线下个不停。其实,从节令上看,这雨应该叫冬雨。

 天很冷了,出山的人已经穿戴起臃肿的棉衣棉裤。

 透过窗玻璃,突然惊讶地发现,远方海拔高的峰尖上隐约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白。

 那无疑是雪。

 心中不由泛起一缕温热。

 想起童年,想起故乡的初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刻,冰冷的雨雾中蓦地发现由尖上出现了一顶白色的雪帽。绵绵细雨中,雪线在不断地向山腰扩展。狂喜使人由不得久久呆立在冷风冻雨中,惊叹大自然这神奇的造化。

 对雨,对雪,我永远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qíng愫。深夜,一旦外面响起雨点的敲击声,就会把我从很深的睡梦中唤醒。

 即是无声无息的雪,我也能在深夜的chuáng上感觉到它能降临。

 21

 雨天,雪天,常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我最爱在这样的日子里工作;灵感、诗意和创造的活力能尽qíng愤涌。

 对雨雪的崇B眷恋,最早也许是因为我所生活的陕北属严重的gān旱地区。在那里,雨雪意味着丰收,它和饭碗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它和人的生命相关。小时候,无论下雨还是下雪,便地看见父母及所有的农人,脸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喜悦的笑容。要是长时间没有下雪,人们就陷入愁容苦,到处是一片叹息声,整个生活都变得十分灰暗。另外,一遇雨雪,就不能出山,对长期劳累的庄稼人来说,就有理由躺倒在土炕上香甜地睡一觉。雨雪天就如天赐假日,人们的qíng绪格外好,往往也是改善一下伙食的良机。

 久而久之,便逐渐对这雨雪产生了深深的恋qíng。童年和少年时期,每当一雨或下雪,我都激动不安,经常要在雨天雪地里一远遮拦漫无目的地游逛,感受被雨雪沐浴的快乐。我永远记着那个遥远的大雪纷飞的夜晚,我有生第一次用颤抖的手握住我初恋时女朋友的手。那美好的感受至今如初。我曾和我的女友穿着厚厚的冬装在雨雪迷漫的山野手拉着手不停地走啊走,并仰起头让雨点雪花落入我们嘴中,沁入我们的肺腑。

 现在,身处异乡这孤儿的地方,又见雨雪纷纷,两眼便忍不住热辣辣的。无限伤感。岁月流逝,物是人物,无数美好的过去是再也不能唤回了。只有拼命工作,只有永的遏止的奋斗,只有创造新的成果,才能补偿人生的无数缺感,才能使青chūn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愿窗外这雨雪构成的图画在心中永存,愿这天籁之声永远陪伴我的孤独。雨雪中,我感受到整个宇宙就是慈祥仁爱的父母,抚慰我躁动不安的心灵,启示我走出迷津,去寻找生活和艺术从未涉足过的新境界。

 

 22

 雨雪天由于qíng绪格外好,工作进展似乎也很顺利。有许多突然发的奇妙。有许多的“料想不到”。某些新东西的产生连自己也要大吃一惊。大的思路清楚以后,写作过程中只要有好的心绪,临场发挥就有超水平的表现,正如体育运动员们常有的那种qíng况。

 面前完成的稿纸已经有了一些规模。这无疑是一种jīng神刺激,它说明苦难的劳动产生了某种成果。好比辛劳一年的庄稼人把批一摞谷穗垛在了土场边上,通常这时候,农人们有必要蹲在这谷穗前抽一袋捍烟,安详地看几眼这金huáng的收成。这时候,我也会面对这摞稿纸静静地抽一支香烟。这会鼓舞人更具激qíng地将自己浸泡在劳动的汗水之中。

 在纷飞的雨雪中,暖气咝咝地来了。真想在声地欢呼。这是我最向往的一种工作环境。房里里gān燥温暖,窗是雨雪组成的望不断的风景线。

 每天的工作像预选安排好那样“准时”完成,有时候甚至奇妙到和计划中的页数都是一致的。

 墙上那张工作日期表被一天天划掉。

 qíng绪在猛烈地高涨,出现了一些令自己满意的章节。某些未来扁章中含混不清的地方在此间不断被打通。qíng节、细节、人物,呼啸着向笔下聚拢。笔赶不上手,手赶不上心。自认为最jīng彩的地方字写得连自己都辨认。眼睛顾不上阅读窗外的风光,只盯着双水村、石圪节、原西城;只盯着熙熙攘攘的人物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窗外的风光只感觉中保持着它另外的美好。分不清身处陈家山还是双水村。

 这时候,有人给我打来一个长途电话,说秦兆阳先生和他的老伴来西安了。

 这消息使我停下了笔。

 几乎在一刹那间,我就决定赶回西安去陪伴老秦几天。当名胜古迹,在当时的状态中,即使家里的老人有什么事,我也会犹豫是否要丢下工作回去料理。但是,我内心中对老秦的感qíng却是独特而可替代的。

 坦率地说,在中国当代老一辈作家中,我最敬爱的是两位。一位是已故的柳青,一位地健在的秦兆阳。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称他们为我的文学“教父”。柳青生前我接触过多次。

 《创业史》第二部在《延河》发表时,我还做过他的责任编辑。

 每次见他,他都海阔天空给我讲许多独到的见解。我细心地研究过他的著作、他的言论和他本人的一举一动。他帮助我提升了一个作家所必备的jīng神素质。而秦兆阳等于直接甚至手把手地教导和帮助我走入文学的队列。

 记得一九七八年,我二十八岁,写了我的中篇外女作《惊心动魄的一幕》。两斩间接连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刊物,都被一一客气地退回。最后我将稿子寄给最后两家大刊物中的一家——是寄给一个朋友的。结果。稿子仍然没有通过,原因是老原因:和当时流行的观点和cháo流不合。

 朋友写信问我怎办?我写信让他转jiāo最后一家大型杂志《当代》,并告诉他,如果《当代》也不刊用,稿子就不必再寄回,他随手一烧了事。

 23

 根本我有想到,不久,我就直接收到《当代》主编秦兆阳的一封长信,对我的稿子作了热qíng肯定,并指出不足;同时他和我商量(在地位悬殊的人之间,这是一个罕见的字眼),如果我愿意必,原文就发表了,如果我愿意改动,可来北京。

 怎么不改呢!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qíng赶到了北京。热心的责任编辑刘茵大姐带我在北池子他那简陋的临时住所见到了他。

 秦兆阳面容清瘦,眼睛里满含着蕴藉与智慧。他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但没有某种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通常容易染上的官气,也没有那各迂腐气。不知为什么,见到他,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伟大的涅克拉索夫。

 秦兆阳是中国当人的涅克接索夫。他的修养和学识使他有可能居高临下地选拔人才和人物,并用平等的心灵和晚辈jiāo流的思想感qíng。只有心灵巨大的人才有忘年jiāo朋友。直率地说,晚辈尊敬长辈,一种是面子上的尊敬,一种是心灵的尊敬,秦兆阳得到的尊敬出自我们内心。

 结果,他指导我修改发表了这篇小说,并在他力争下获得了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这整个地改变了我的生活道路。

 现在他来西安,他必须回去。

 赶快联系回西安的车。

 令人焦急的是,连绵的yīn雨使矿区通往外界的路都中断了。

 众人帮忙,好不容易坐上一辆有履带的拖拉机,准备通过另一条简易路出山。结果在一座山上因路滑被拒七个小时不能越过,只好返回。

52书库推荐浏览: 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