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冯骥才_冯骥才【完结】(47)

阅读记录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再度蓬勃,文化是否又面临一次粗鄙化?

  若说当今伪文化泛滥的缘故,一方面是普遍的文化素质低所致,而诱发这低素质疯狂发作的却是直接的金钱效应。

  伪造假烟假酒假药假名牌产品要受法律惩罚,为什么伪文化却通行无阻?这因为人们并没有看到伪文化之害。

  博大jīng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得浅显粗陋。

  然而,这文化的粗鄙化带来的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jīng神。即jīng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jīng深和甘居落后。伪文化将进一步致使民族低素质化。

  文明追求jīng致,野蛮任其粗鄙。伪文化造成低素质,低素质制造伪文化,若要打破这恶xing循环的怪圈,应该从哪一环开始?

  10.文化收藏

  收藏终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嗜好。一方面表示手头宽裕起来,一方面征兆着传统文化的回归。配合这收藏,便是古物市场的兴盛,大小城市都出现了这种自发xing的市场,买主早就从港客洋人转向大陆民众;再有就是拍卖市场的火爆,巨额巨价,惊世骇俗,一时连各种传授古物常识的书籍和图典也成了畅销书,可谓声势赫赫!

  中国过去的收藏。一是官方(封建时代的宫廷),二是富人,一般百姓哪肯沾此雅好?当今这样广泛的收藏热,终究是大好事,至少可以影响得那些老婆婆们丢弃一个罐子时,总会想一想是不是扔了一件宝物?这一来,文化便升了值。

  在古物市场上,文物、古玩和古董是三个不同概念。日本人将古物统称“骨董”。

  但在中国人心里却是不同层次。文物是指那种堪称某一时代典型、珍罕稀有的古物;古玩不一定是某一时代的代表,却必须是艺术jīng美、制作jīng湛、材料贵重的古物;而古董则泛指一切旧时器物。今日的古物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就是这类古董。

  一般说来,过去宫廷与富人的收藏,主要是珍罕与贵重的古玩,很少注重材料低廉的昔时器物。然而,正是这一般古董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文化的内容。曾经那些衣食住行的各种器具,那种形制、那种图案、那种工艺,常常带着某一地域的特异风习和特殊审美。它是一种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理、民俗、宗教、人文等广泛又具体的文化内含。这就具备了很高的收藏价值。也就是文化收藏。

  但是,过去的收藏,缺少文化眼光,多从古物的财富价值着眼,不注重文化价值,收藏的范围便十分狭窄。总是金银珠宝,钟鼎彝器,官窑名瓷,牙玉雕刻,以及名人字画。但仅仅这些收藏,不足以表现中华历史的丰厚、文化的辉烂和生活的辽阔。这是我们收藏史的一个重大缺憾。说到底,还是个收藏观的问题;就是把古物当做变相的huáng金,当做保值乃至可望升值的财富。这观点还一直影响到当今的拍卖场。一扇古朴而别致的门窗,一块年代久远的年画版子,一把昔时大锁或一个拉洋片的匣子,决不会在拍卖场出现。

  因为它们没有价格,没有财富价值。

  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大量的文化藏品一直被排斥在收藏之外。

  收藏观是一种价值观。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财富价值观,提倡文化价值观,使古物收藏在保存文化和体现文化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由于在文化意识上的普遍觉醒,人们开始把目光移到文化藏品上。由于文化收藏一直空白,便到处存在着丰富的藏品资源等待开发。如今,已有一些民间的专门的文化xing的收藏馆建立起来,还有许多个人的文化收藏通过展览向世人展示。

  文化收藏一如chūn糙,萌发正劲,令人生喜。

  然而,它又有难度。首先是它不像古玩字画那样,有市场价格,可以流通,还有大家公认的客观的鉴别标准。文化藏品却买易卖难,全是个人所好,就得靠自己去认识它的价值。古物的价值,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尤其文化价值,更要凭着收藏者的眼光与品味,还要具备远比鉴赏古玩字画还生辟和广阔的学识。在别人眼里是一件废物,在你眼中却是历史遗落的一个弥足珍贵的细节,看起来,这真有点像考古发现。

  收藏者的快乐,第一,就是发现,即不是去拣别人发现过的,而是凭着自己的眼力与学识去发现;第二,便是享受,那便是从中重温历史,认识祖先,欣赏它内在的文化的美与jīng神。这之中,还有一份责任,就是:

  把前人的创造留给后人。

  11.文化眼光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这就需要文化眼光。

  何谓文化眼光?这要先弄清何谓文化?

  正如前文所述,文化一词多义。大致为三:一是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比方说某某人“有文化或没文化”,“文化高或文化低”。

  二是作为一种考古学用语。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

  三是人类所创造的总财富。主要指jīng神财富。

  长久以来,对文化的普遍解释多是第一种。而一个阶段,还把文化单一地、生硬地、gān瘪地当做意识形态,那时的社会生活变得多么空虚与空dòng!

  这种解释,遗害殊深,很少有人把人类生活视为一种文化。生活便只剩下赤luǒluǒ的生存需要,文化退到生活之外,成了可有可无。可以说,文化一直在狭义中存在,而对文化广义上的解释不过是近些年的事。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改变世人对文化的偏狭的成见,区别以往的文化定义,便创造出一个词儿来,叫做“大文化”。

  大文化像猢狲,从身上拔一把毫毛,chuī一口气,变成千万种文化。从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长江文化huáng河文化海洋文化,到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商业文化农业文化企业文化佛都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案头文化药文化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再到钱币文化武林文化兵刃文化京剧文化风筝文化生肖文化祭祀文化电视文化咖啡文化牛仔文化年文化鞋文化xing文化鬼文化梦文化……于是,不断听到惊呼:“什么都成了文化,难道上厕所也是文化吗?”

  差不多,这里又有一个“厕所文化”的概念出现。

  只要用文化眼光来看,文化便无所不在,对事物也会产生新的认识与发现。比如对于酒,用先前那种非文化的眼光来看,不过是一种佐餐助兴的饮料而已,最多能以酒浇愁,一醉方休;倘若换个文化眼光来看,则必然还要关注酒的历史、酒的制造、酒的储藏、饮酒方式、售酒方式、酒器酒具、酒曲酒令、酒的诗与画,以及酒和地域、民俗、气候的关系……那就会发现还有一个比酒的本身大得多的酒文化。

  由于酒一直处在这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人文的等等环境中,必然浸入这些因素,成了一种文化载体,具有认识和享用这些文化的价值。那么,酒于我们,不只是清香醉人的佳酿,还是醇厚醉心的文化汁液。所以,聪明的酒厂老板,都是一边靠酒一边靠酒文化发财。如果进一步,我们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生活的一切,才会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实与深邃。

  然而,生活文化以两种状态存在着:

  一是活着的状态,一是历史的状态。

  活着的状态是一种生活,历史的状态才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文化。

  当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淘汰,消失了,它的jīng神便转移到曾经共存的物品上和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从这器物和环境中了解、感受与认识昔日生活的形态与jīng神了。这样,器物与环境便发生了质变,在“活着”的时候,它们是实用xing的生活物品与生活环境;进入“历史”之后,就变成纯jīng神的文化物品与人文环境了。同一件事物,它们本身并没有变化,还是原来模佯,这变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其实它是人们的一种认识,也就是人们用文化的眼光看出来的。

  文化眼光不是一般目光。它必需具有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眼光,也就是眼力。

  一般人没有这种眼光,所以,当这些环境与器物由“活着的状态”转变为“历史的状态”时,常常被当做无用的东西丢弃了。昔时器物被当做破盆破罐,旧时房舍一样被当做危房陋屋。看来这眼光中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面对这一切,人们只是从现实的角度而不是从将来的角度来看的。

  一个相反的例子,能够做最好的说明:

  当柏林墙拆除时,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派人跑到德国,去争购那些涂满图画与文字的墙体碎块。出价之高,惊骇一时。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觉悟到,这座被时代淘汰的墙恰恰是一种过往不复的珍贵的历史象征。德国政府被惊动了,于是决定那一段尚未拆除的柏林墙不拆了,保护起来,永世珍存。

52书库推荐浏览: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