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只有帝国主义会摧毁帝国主义,因为只有一场帝国主义大战——这场大战几乎肯定具有世界大战的xing质——才会把力量解放出来,使得亚洲的各国群众得到他们的武装、训练、政治经验、组织自由、国内警察力量的致命削弱,这都是他们为了要在较近的将来革命成功取得政权所必要的条件。即使到了那个时候,“武装起来的群众”是否会跟随共产党的领导走向最后胜利也取决于许多可变的不可预料的因素——首先是国内的因素,但是也有象美、英、法、德、意等国的东方政策这样的因素。
但胜利也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苏联是否参战,在战争的各个阶段中,它的无产阶级政权力量投在哪一边。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可能要决定于苏联(在它当前立场极度紧张和极为矛盾的时候)是否能够把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过渡到所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过渡到世界革命,而又不致在它目前的国界之内发生自我毁灭的反革命。
这,我认为就是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人们不一定会全部同意种看法,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列宁在二十多年以前写过的话仍是有效的:“不论伟大的中国革命——各种各样的‘文明的’鬣狗都在磨牙——的命运如何,世界上没有力量能够在亚洲恢复以前的农奴制度,也不能够在地球的表面上抹去亚洲和半亚洲国家人民群众的英勇的民主政体。”
还有一点看来也是肯定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bào政投入历史的深渊。
但是在这里如果读者认为这个结论太“令人惊惶”,笔者欢迎他不妨重读一下本章开始部分的引语,从中可能找到辩证的安慰——这是不能拒绝的——因为在预测的领域里,主观力量自然是十分活跃的。
①英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于一八一八年所著同名小说中的一个科学家,他制造了一个怪物而毁灭了自己。——译注
第十三篇
旭日上的暗影
一
论日本的战略(上)
当一九三八年七月[《西行漫记》第一版问世后一周年],那是共产党神秘地预料着的中日战事爆发以后的一周年。他们对于这次战事预测的准确xing也已经可以看出来了。他们对于这次战事的分析,和它所包含的革命的内qíng的信仰,以及他们对于中国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心——一种在战事发生以前被许多中立的观察者认为离奇的见解——都已经被实际的事实所证实了么?
谁是中日战争中的“胜利者”?
从远隔重洋的眼光来观察,这问题对于有许多人民一定仍是显得有些值得讨论的。日本在海、陆、空个方面是否仍是明显地比人家优越?日本有没有三十倍于中国的机械和飞机?日本仍是一个海军的qiáng国,而中国现在竟毫无兵舰么?日本在经济上是稳固的么?它的事业上的基础仍是健全的么?它战时的资源在增加着么?它军民的士气仍是很旺盛的么?
日本已经破坏或攫取了约有四分之三左右的中国新兴事业。减少了中国国外贸易额的一半,侵占了五十万方里以上的中国领土。它的海军现在控制着全部中国海岸。它的军队从长城南下已经到达了huáng河,从上海西上直抵了扬子江流域的中心。他们的侵略已经遍及了十省。他们又曾经掠焚毁了一个国都,并且似乎准备要攻击它的继起者。
但这是一种奇论:这种屠杀忍受的愈长久,最后的结果愈变成可疑。日本愈深入到大陆内地,它将来的幻影也愈显得不幸。它战胜的次数愈多,那么事实也愈是明显:这一次的战事决不能就以几个礼拜或几个月的阵地战和争夺战就算了事,而是二大民族拼死竞争的一个长期战争。在这战争中,各自竞争着大陆的盟主权和他们五万万的人口。并且在这个目光远大的透视中,最后的决定将不单靠军备,而是要靠亚洲战略的二个重要因子——时间和空间。
要顾及日本从近位首相所谓的“中国事件”发生以来所获得的成功或失败,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的目标。根本上,这是很简单的。事实无需再用疑惑,日本是切望着想征服中国,把白种人赶走,而最后想统治整个亚洲的。不合理的么?不可信的么?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想。但是在东方住了十来年以后,在这一点上,我已经给日本军阀所说服了。——给他们那种率直的宣言和再三的行动——证明这是他们计划的理论。并且,他们也已经说服了我,说是实现这个小计划的可能xing的宗教信心,是日本军阀统治着脑中在二十世纪的中心事实。
但是不论什么事总是逐步进行的。在现阶段的侵略声中,军事上的目标只是在实际上管辖华北,内蒙古,和西北的一部分——约三倍于日本本部的面积——这是日本希望把它们变为像满洲伪国一般的殖民地的。同时在华中和华南方面呢,日本或许只要在他的卵翼之下设立几个伪组织就够了。
在经济上,中国各处严重的实业竞争必须像在满洲国一样的加以破坏,以为一劳永逸之计。日本希望能独占全中国的天然资源,jiāo通和她的人工,劳力,市场。
在政治上,目标已经扩大了。所有实权像近卫首相说的“蒋介石政府”必须推翻,中国的人力和物力也必须复兴起来以便将来在日本的领导之下和西方列qiáng的抗衡中助成中国的征兵制度。这便是日本“亚洲门罗主义”,“中日合作”以及“巩固远东和平”的梦想。
这就完备了。在战略上,靠着这些行动,日军希望把从高丽越过蒙古平原一直到中央亚细亚的国防线都武装起来。把俄国东南部的边疆用堡垒包围起来,这样,便破裂了所有中俄的接壤。并且沿着富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设防的中国海岸,日本海军计划建筑许多pào垒和海军根据地以实现它在西太平洋中最后的野心。这种根据地,一经建立之后,别国想把它从那里驱逐出去,就不能没有重大的牺牲了。日本海军界的激进派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从那种根据地将来可以攻击或破坏西方各国在南太平洋中的最后壁垒——同时,他们的陆军也可以开始攻打欧洲的门户了。
但是,当然在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进犯华北的时候,它并不想吞噬这么大一块像它现在正想一次嚼尽的一样。但是事态的败露使它不得不背信而贪食过度,甚至或许会因严重的不消化症而致死。不能获得它预期的速战速决,它便不得不侵占比它原来的计划更大了许多的土地。时间渐渐地从日本那里夺去了先占土地以制胜敌人的机会,并且无可避免地,它将被牵累到空间的纷扰中去。在那里,战争延长下去的时候,它将无以自拔。
因为空间和时间——在战略中可以讲作出奇制胜的长期 战和扩大战场的全面战——在力量的相互关系上是中国永远占着优势的二个因子。“速战速决”是战争开始时解决一切日本陆军问题的一个答案。
它需要速战速决,第一,因为要使这次战事不致扩大为主力战。第二,因为要阻止中国人民从一致抗战的团结意志下发觉他们的力量。第三,因为日本不但需要在这次战事中保持它一等qiáng国的地位,并且还想从这次战事中表现出它在经济和政治上足够和反对它的列qiáng周旋而有余。第四,因为要保持它的国外贸易,要立刻开拓它征服的土地,以及保持中国的经济基础使足够抵偿它在战事中的赔款。最后,因为要阻止任何国内叛变或社会革命的发生,不得不在日本人民开始感觉到他们可怕的财政负担的痛苦之前,带回去一个完全胜利的结果。
但是在执笔写这篇文的时候,大多数日人认为至多不过延长到六个月的战事,现在却已经是它的第二年了。并且结束的日期还不一定。因为它不能在空间和时间二方面去限制这次战事,日本对于上面列举的最初二点需要已经是无疑的失败了。并且可以预言的,它在第三和第四点上也不会成功。假使它在最后一点上又失算,那么,日本的太阳或许不会在一个新帝国的天空高升起来,却很有可能在它曾经经验过一次的失败上没落。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埃德加·斯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