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短篇小说和散文集_王安忆【完结】(31)

阅读记录

 王安忆:现在的作家xing别意识不是很qiáng,女作家和男作家很像。80年代女作家的作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不仅仅是张洁。而现在两xing作家在写作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她们很现实,拼命把现实世界的面目表现出来,尤其是“新写实小说”那一派。有些评论家把方方也归纳到“新写实”里去,这不正确。对于“新写实”小说,我觉得缺少一种诗意,尽管写作能力很qiáng,语言非常利落。现在这批作家的差别也很大,笼统归为一派不太科学,这可能与评论家的评论有关。
 记者:常看作品吗?
 王安忆:不是看得很多,有时候看到有些作品写得特别好,蛮喜欢的,就觉得自己真是赶不上。有位部队作家阎连科,写作很有感qíng,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写得很好,有沉痛感。反观别的作家,大概是写多了,故事、文字、qíng节、语言、技巧、文体都很漂亮,但就是没有感qíng。
 记者: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涌现出一批女作家,但对于这批女作家的作品批评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以前都是中xing批评,照着社会一个大的方向进行批评,倒是现在几个女评论家的批评很不错。
 王安忆:对,季红真、戴锦华等人的批评都是很中肯很不错的。但可惜的是她们现在都转到现代文学史研究上了。
 记者:从世界背景来看,许多“新”的东西已变得非常缺乏价值,比如表现主义小说,曾在日本国内轰动一时,但放到国际上,与卡夫卡一比就看出那只不过是模仿品。
 王安忆:这很可悲,什么叫第三世界?就是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那些qiáng民族qiáng国家侵略弱民族弱国家,用他们的文化观念标准去消耗别人的民族文化,把他们的观念标准qiáng加与人。
 记者:这也包含了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入侵和影响,关键在于他们帮你做了选择。
 王安忆:这种qíng况非常像70年代的台湾,他们的文学界起来了一批知识分子——乡土派作家,当时我还不懂,最初看陈映真等人的作品不知他们的qíng绪为什么那么激烈。当时我只是从文学表面、文学本身来看,到今天中国内地也出现了种种类似景观,我突然明白了他们作品的价值所在。

 要说《拯救大兵瑞恩》体现了多么深刻的人道jīng神,似也未必见得。当然,斯皮尔伯格确是加足作料,烩制了一道人道主义的大餐。他总是善于将各种人类jīng神奉献给好莱坞的票房。事实上,排除各种渲染,拯救大兵瑞恩也仅是通常意义上的人道原则。我们中国历来都有独子不当兵的政策,只不过没有加以抒qíng化解释,qiáng调母亲的原因,倒是以为天经地义,事当如此。再说,故事也并不像那种极端化的讲法,是以八条人命换取瑞恩一命,而是八个人去救一个人。也是从效果考虑,参加拯救的兵力越qiáng,彼此的安全就越有保障。后来的牺牲,则主要是在保卫桥头的小规模战役中造成,但换来的是这一阵地的决定xing胜利,亦是正常的战争伤亡,和八个人拯救大兵一个人关系又不大了。总之,斯皮尔伯格的每一项崇高的名义,都是从一个浅薄的定义扩张而至。但他掌握着电影语言的bào力,每一回他都能成功地将他的成果qiáng加于人们。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次,《拯救大兵瑞恩》略略事出意外。
 当拯救小分队整装就绪,出发上路,故事的真正的形式,方才展开了。这是一个很美妙的形式,隐藏着一种抒qíng的xing质,这才是故事所以为故事的基本要素。在斯皮尔伯格以往的电影里,有的只是过激的场面,由场面铺排而成,故事却都是简单的、粗略的,不究细节的。这回毕竟略有改观。拯救小分队经过一个个阵地、战场,一支支部队,询问着:见没见到瑞恩?故事的美妙形式便呈现了出来。可惜斯皮尔伯格一贯抓不住真正重要的东西,他醉心于qiáng权xing质的手段,就是那种直观的,立竿见影的手段。比如诺曼底登陆战,再比如在桥头战斗间歇,听法国女高音的唱片,都是足够煽动qíng绪的场面,与故事却并无补益。但是他到底还是从指fèng里遗漏了些故事的碎屑给我们。比如小分队穿行在前线下来的部队里,四处打听着,见没见到瑞恩,有人告诉他们,某某人说起过瑞恩。这一笔真的很动人,瑞恩初露端倪,在一种游移不定,扑朔迷离的传闻之中。其实,故事要做的就是这个,目标如何渐渐显形,终于从无到有。先前的,在牺牲者的身份牌里寻找瑞恩的名字也很好。分开来挑拣名牌的几伙,不时互相问道:见没见到瑞恩。大兵瑞恩,就在这不到场的场合下被反复点名、询问,继而受到认同,很有诗意。找错的那一笔亦是非常有趣。在此,斯皮尔伯格gān得不错,将这场面表述得相当有趣味。他拍了一个长长的跟踪镜头,跟踪那搞错了的瑞恩一路跑来。这瑞恩当然是个年轻、高大、英俊的男孩子,全副武装待命的样子,可他跑步的姿态却怎么也不像个兵,脚步拖着地,腰倒是直的,屁股就有些往后坐,身上的披挂又都不大利索,这里那里松了下来,便哐啷作响。脸上的表qíng则有点慌张、茫然。他看上去就像个正在地里做活、临时抓夫抓来的农人,在军队里呢,则是个无可无不可的角色,从来也不曾有当官的特别需要召见他的时候。结果闹了个大误会,把这孩子惹哭了,吵着要回家,瑞恩还是没出场。于是硝烟弥漫中继续打问:见没见到瑞恩?有了这些东西,这部电影才好看起来。
 我写农村,并不是出于怀旧,也不是为祭奠cha队的日子,而是因为,农村生活的方式,在我眼里日渐呈现出审美的xing质,上升为形式。这取决于它是一种缓慢的、曲折的、委婉的生活,边缘比较模糊,伸着一些触角,有着漫流的自由的形态。
 比如,著名的盛产年画的杨家埠。在往昔的岁月里,收过秋后,就有贩年画的客商,从遥远的东北赶着马车早早来到杨家埠。他们睡在画坊的阁楼上,画坊里通宵达旦刻印年画,赶着定货。客人睡梦里都是,印板拍着印机,啪啪的响声。等货齐了,捆扎着装上车,再上漫漫归程。此时,已近年关。这一个买卖的过程,相当漫长,效率相当低。每一步都须人到手到,就是由于这样具体的动作和环境,qíng景便产生了。还有,在绍兴的乡间,我认识一位公公,他每天上午要去镇上茶馆喝茶。他背一个竹篮,篮里放着自己爱吃的糕点,篮上再挂一件布衫,以防变天时好添加。一清早起身,沿了河走一段,稻田间的田埂走一段,穿过一两个村落,走过二三座木桥,太阳高了,他就踏进了茶馆。我住镇上的时候,他送过我两次礼,一次是他园子里结的第一个葫芦,二次是他喂的母jī下的头一批蛋。这就是公公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是可称为形式的,因为它的jīng神xing成份,已经超过了实用的任务。再有,我所cha队的安徽农村,县里召开基层gān部会,是不负责伙食的,那就需要队里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于是,便要带上个专门做饭的,还要到城里联系个做饭的地方。这种方式也是具有人qíng味的,它包含着人和人具体的特定的关系。在那里,假如有人病重,要送城里医院治疗,病人要去,病人的丈夫或者妻子自然也要去。父母一走,孩子怎么办?带去。那么猪谁来喂?jī谁来喂?于是跟去。狗会自己找食,本是不必去的,可因为眷恋家人,便也去了。就这样,医院的院子里都是一家子,一家子,jī飞狗跳,烟薰火燎,像个野营宿地。可是,有趣味的形式,就是发生于此。在农村时,有个小姊妹邀我一同去赶集,她怎么动员我?她说,路上要经过两口井呢,都是甜水井!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