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_黄晓阳【完结】(118)

阅读记录

  第三件,乌孙贾还派人去和英国人艾伦·西伯来联系上了,答应英国人,只要赶跑了古立德,就让艾伦·西伯来的烟土进入宝庆府,并且提供一切方便。艾伦·西伯来于是写了一封控诉信,控诉黔阳县令古立德假借禁烟之名,扣押了他五百箱烟土,却隐瞒未上报。这封信,又通过英国的外jiāo使节,转jiāo给了中国朝廷。

  胡不来再次大吃一惊:“完了完了,彻底完了。”

  王顺清说:“你急什么?就算是完了,那也是古立德完了,与你有什么关系?”

  胡不来说:“朝廷如果调查的话,一定会查到我们头上。”

  王顺清说:“你傻啊,你不会全部推给古立德?”

  “我推给古立德,那也要朝廷调查此案的官员信啦。”胡不来说,“看来,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反正我是栽了,万一我在里面顶不住,说了什么对你王大人不利的话,你可别怪我。”

  这话可真把王顺清吓坏了,他知道自己是经不起查的,只得放低姿态,和胡不来一起商量过关的办法。办法其实也不是没有,就是和胡不来一起去找乌孙贾。这些年来,乌孙贾收王顺清的好处不少,如果王顺清倒了霉,一定会供出乌孙贾。而乌孙贾一旦倒霉,肯定又会牵连一大片。

  见了乌孙贾,自然不会将这所有一切全部说出来,大家都是场中的人,所有的事qíng,不言自明。何况,王顺清和胡不来,从张祖仁家搜出大量财宝,这些财宝,相当一部分,被他们隐瞒了下来。而现在,他们将这些财宝全部献给了乌孙贾,还加上一些银票。

  乌孙贾看了看这些东西,看着王顺清,却故意不看胡不来,问:“王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顺清说:“我们听说,乌孙大人……哦,不是,是朝廷要问古大人的罪。”

  乌孙贾说:“古立德祸国殃民,贪赃枉法,被朝廷问罪,是迟早的事。这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王顺清说:“和我们是没有关系。只不过,我们担心……”

  乌孙贾问:“担心什么?”

  王顺清说,他担心很多人会因为这件案子受到牵连。而那些受牵连的人,又可能牵连更多的人。如此一来,就会无休无止地牵连下去,最终会有很多人受害。

  王顺清到底在官场浸yín多年,很会说话。他已经明白无误地暗示乌孙贾,古立德一旦出事,自己很可能受牵连,而自己受牵连,势必会影响到乌孙贾。

  乌孙贾一阵大笑,说:“我以为是什么事呢。王大人,你多虑了,这件案子嘛,我估计最终还是要落在我的手里,我心里有数。你们放心回去吧。”

  乌孙贾一直只和王顺清说话,直到离开之前,他才和胡不来说了一句话。

  乌孙贾说:“胡师爷,如果古大人真的出了事,你有什么打算?”

  胡不来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直直地站在那里,望着乌孙贾。乌孙贾于是又补了一句:“要不,你来给我当师爷吧。”

  胡不来听了这话,心中狂喜。显然,这句话表明他已经渡过了人生最大的难关。他因为激动,双膝竟然自动弯曲,然后就跪下了。

  至于古立德,他知道自己躲不过这一劫。在古立德的心目中,他早已经清楚,这不是自己的劫,而是国家的劫,是大清朝的劫。此前,他还一直觉得,只要禁止了鸦片,这个国家,这个朝廷,就仍然充满了希望,一切都还可以从头再来。禁烟派惨败,烟祸将在这个国家肆无忌惮,小小的鸦片烟,不仅会彻底毁掉这个国家的经济,还会彻底毁掉这个国家的国民。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既然巢都必覆,又何必考虑卵?

  事后反思,禁烟派也是得意忘形,自以为有皇帝的支持,便无所顾忌,无所不用其极,把许多事qíng做过了,也简单化了。至少有三大点,是禁烟派没有考虑到的。第一,禁烟派采取行动的时候,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国际争端,或者考虑到了,却错误地高估了清朝的qiáng大。第二,对于反对派利益触动太大,一开始就摆出yù将其置之死地的架势,不是一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反对派进行分化瓦解,而是采取高压手段,反倒促成了他们团结一致,拼死一争。第三,禁烟派内部不纯洁,很多人只不过是通过禁烟敛财,加上具体执行者大肆贪污,给对手抓住了把柄。

  古立德的这些反思,自然永远不会为人所知了。事实上,他所反思的,并不是一时一世的现象,而是中国官场的痼疾。几千年来,中国官员,都是这样当官这样做事的。往往是越大的事,官员们越会拍脑袋执行。鸦片战争如此,后来的戊戌变法同样如此。翻开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可以找到几千宗,却从未引起过重视。

  此时的古立德,心中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悲壮。

  自己的生死,是置之度外了,但家人不应该受到冲击,这是他此刻唯一想到的。

  古立德对妻子说:“我反复想过了,你在这里不适合,还是带着闺女回去吧。”

  古妻目瞪口呆。丈夫当了一生的官,虽然到了五十多岁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但她也没什么怨言。毕竟,六品官七品官,总是要人当的。何况,国家这么大,当大官的毕竟是少数。最让她痛苦的莫过于,人家当官发财,他们不仅没有发财,一两年才能见上丈夫一次。好不容易他外放了,说从此再不和她分开了,岂知现在又变了。

  古立德说:“唉,有些话,我也不好对你说,你们还是回去吧。好在家里有些田产,你们好好守着田产,日子还能过下去。”

  古静馨一听这话,急了。她也不知道当初父亲说的那些话,到底是当真还是开玩笑,不管如何,她心里现在有了马智琛。如果现在就回去的话,她和马智琛的亲事,还不huáng了?这话,她不好向父亲说,只能去找马智琛。

  马智琛虽然破了杀人魔案,可洪江又出了个土匪杀人的大案。这个案子之后,又冒出一个余海风失踪案。古立德到洪江走了一趟之后,jiāo给马智琛一个新的任务,留下,好好查一下这件案子。古立德指示马智琛,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快找到余海风,将这件案子查清楚。所以,马智琛一直留在洪江。

  古静馨租了一匹马,快马加鞭赶到洪江,找到马智琛。

  见到马智琛,古静馨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的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马智琛一下子愣住了,问:“我们的事?我们的什么事?”

  古静馨说:“事到如今,你不承认了?”

  马智琛还在犯糊涂,说:“承认什么?”

  古静馨知道自己没有时间了,只得豁了出去,道:“我们的亲事啊。”

  马智琛先是一阵狂喜,接着是莫名其妙,道:“你不是坚决不肯嫁给我吗?哪来的亲事?”

  古静馨明白了,难怪马智琛此后再没有提起此事,原来是因为当初自己说过的那些话。此时,她自然不肯认账了,说:“我说过吗?我什么时候说过?”

  马智琛说:“你说过,我认识你的那天,你就说过,第二天到我家,你也说过。”

  古静馨说:“我没有。”

  马智琛还要就此争个明白,古静馨此刻哪有这个时间,就说:“好,就算我说过,现在,我收回,那你呢?还娶不娶我?要娶的话,就快点,不然,没有机会了。”

  经过一番jiāo谈,马智琛才知道,古静馨心里早就有了自己,只是因为马智琛没有提亲,事qíng才没有着落。而现在,古立德要将她和母亲送回老家,她知道,这一回去,若是再想嫁到洪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qíng了。她急着跑来找他,希望他立即去向父母提亲。

  马智琛自然想过提亲的事。问题是,他和家里彻底闹翻了,婚姻这种事,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父母做主,他怎么能去提亲?听说古静馨和母亲随时有可能离开黔阳,马智琛也急了,顾不得许多,和古静馨一起赶回了县城。

  古立德见到马智琛,才突然想起,不仅仅只有妻子女儿需要安排,还有一个人需要安排,这个人就是马智琛。马智琛是自己招到县衙当差的,而且gān得还真是不错,连破几个大案。自己一旦成为阶下囚,还会有谁来考虑马智琛的问题?所以,见到马智琛的那一刻,古立德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向巡抚大人写一封推荐信,把马智琛推荐到长沙去。

  古立德说:“智琛,你来得正好。我正准备让你去一趟长沙。”

  马智琛问:“什么事?”

  古立德说:“你去巡抚衙门送一封信。这封信非常重要,一定要亲手jiāo给巡抚大人。你先在这里等着,我这就写信,写好信,你今天就出发。”

52书库推荐浏览: 黄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