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的帝国_马伯庸/阎乃川【完结】(18)

阅读记录

  已亥jiāo储之时,他身在上海,无法立刻赶到京城。劝说盛宣怀未果之后,经元善便利用自己在上海商界和电报局的影响力,奔走呼号,串联了绅商名流与新党官员一千二百三十一人——其中不乏章炳麟、蔡元培、唐才常、huáng炎培这样的大人物——大家“公凑电资”,经元善以上海电报总办的名义,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全国发出了这样一封振聋发聩的著名电报:

  “昨日卑局奉到二十四日电旨,沪上人心沸腾,探闻各国有调兵gān预之说,务求王爷、中堂大人公忠体国,奏请皇上力疾临御,忽存退位之思,上以慰皇太后之忧勤,下以弭中外之反侧。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到这一封电报之后,大为震惊。一是因为这封电报竟在如今的政治形势之下仍旧去挑战慈禧,可谓虎口拔须,不知死活;二是因为落款人名之多,名头之盛,真是前所未见;三则是因为这封电报不只发给了总理衙门,还拍送到了各地的电报局,全国皆知。经元善这一手,让总理衙门立刻陷入被动,完全没有反应的时间,更在全国舆论的火头上浇了一把油,被赞为“飞电阻谏,电动全球”。在这封的通电的引领下,再加上身在海外的康、梁等人的鼓chuī,形成了一股用电报来表达民意的风cháo。一时间各地纷纷致电总理衙门。“凡四十六埠”,各地同qíng变法的士绅们纷纷“集资发电”,最多时候电报总署竟然一天能接到12封劝谏慈禧不要擅行废立之事的电报。

  这也是清末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以电报为斗争工具的民主事件,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电。它在极短的时间串联了舆论,凭借传统信息传递载体所达不到的高效率在大范围内发挥影响,效果卓著。尽管这一次通电并未能达到政治目的,经元善本人也因为被清政府通缉而逃去了澳门。但他的作为却点醒了一批官场和民间的明白人:“原来,电报还可以这样来用。”

  于是,紧接着,电报又一次在政治上发出了耀眼的光亮,这一次更是极大的震撼了晚清政治格局。

  让我们从慈禧太后说起。

  “已亥jiāo储”之后,宫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紫禁城外却是风雨飘摇。民间舆论汹汹,怨声载道,列qiáng更是心怀鬼胎,各有各的小算盘。慈禧太后恼恨那些洋人同qíng维新和光绪皇帝,甚至还窝藏朝廷钦犯康有为和梁启超。虽然对玩弄政治手腕有着天生的才能,但慈禧毕竟是个颟顸愚昧的深宫妇人,对于国际局势全不了解,在她看来,民间的风cháo,都是洋鬼子鼓弄起来的,看看经元善等人的电报里,不是明明写着“探闻各国有调兵gān预之说”的么?

  于是慈禧一怒之下意气用事,再加上毓贤、刚毅等满族大臣屡屡谗言,她竟然准备依靠义和团来“扶清灭洋”,最后竟gān脆地gān出了对英、法、德等“天下万国”宣战的可笑愚举。

  一经宣战,举国哗然。

  慈禧毕竟是坐在中国实际统治者这个宝座上数十年的人物,就算再昏聩,也不是寻常之辈。虽然裕禄等王公大臣一再传来“捷报”,但是义和团根本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她也是看得明白的。一方面寄希望于义和团的“神功”能够破敌,另一方面,又明知这些人并不真正可靠。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作用下,慈禧太后忽然想到了电报,这个她一向深恶痛绝的西洋玩意儿,或许能够在制夷方面发挥些功效。

  于是,老佛爷也学起经元善,开始用电报来玩政治手段了。

  她发出了一封电报,来解释她对万国宣战的原因。

  “此次中外开衅,其间事机纷凑,处处不顺,均非意计所及。该大臣等远隔重洋,无由深悉qíng形,即不能向各外部切实声明,达知中国本意,特为该大臣等缕晰言之。先是直东两省,由一种乱民,各就村落,练习拳棒,杂以神怪。地方官失于觉察,遂致相煽成风,旬月之间,几于遍地皆是。甚至沿及京城,亦皆视若神奇,翕然附和。遂有桀黠之徒,倡为仇教之说。五月中旬,猝然发难,焚烧教堂,戕杀教民,阖城汹汹,势不可遏。

  当风声初起之时,各国请调洋兵到京,保护使馆,朝廷以时势颇迫,慨然破格许之,各国通计到京洋兵不下五百,此中国慎重邦jiāo之明证也。各国在京使馆,平日与地方官尚属无怨无德。而自洋兵入城之后,未能专事护馆,或有时上城放枪,或有时四出巡街,以至屡有放枪伤人之事。甚或任意游行,几yù阑入东华门,被阻始止。于是兵民jiāo愤,异口同声。匪徒乘隙横行,烧杀教民,肆无忌惮。各国遂添调洋兵,中途为乱党所杀,迄未能前,盖此时直东两省之乱党,已熔成一片,不可开jiāo矣。朝廷非不yù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cao之太促,深恐各国使馆保护不及,激成大祸;亦恐直东两省同时举事,两省教士教民,便无遗类,所以不能不踌躇审顾以此。尔时不得已乃有令各使臣暂避至津之事。正在彼此商议间,突有德使克林德晨赴总署,途中被乱民伤害之案。德使盖先日函约赴署,盖署因中途扰乱,未克如期候晤者也。自出此案,乱民益挟骑虎之势,并护送使臣赴津之举,亦不便轻率从事矣。惟有饬保护使馆使之兵,严益加严,以防仓卒。不料五月二十日,既有大沽海口洋员面见守台提督罗荣光,索让pào艇之事。谓如不允,便当明日两点钟用力占据。罗荣光职守所在,岂肯允让?乃次日果先开pào击台,相持竟日,遂至不守。

  自此兵衅已启,本非衅自我开,且中国既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与各国开衅?此意当未各国所深谅。

  以上委曲qíng形,及中国万不得已而作此因应之处,盖大臣等各将此旨详细向各外部切实声明,达知中国本意。现仍饬带兵官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剿办。各该大臣在各国遇有jiāo涉事件,仍照办理,不得稍涉观望。将此各电谕知之。”

  这封电报写的语意含糊、前后矛盾,既想乞降求和,又不肯放下颜面,充分体现出了慈禧内心的惶恐与恼怒。电报被送到了八国联军总司令官瓦德西手里,瓦德西一看内容,几声冷笑,根本不吃慈禧这一套,退回了电报,继续指挥联军进攻。八国联军很快便瓦解了清军的抵抗,攻拔了天津,直指北京。

  已经陷入绝望的慈禧忽然又心生一计,觉得既然跟瓦德西说不通,那么绕开军方,gān脆跟各国高层直接沟通,从政治层面寻求解决之道。这时候,她总算意识到电报的好处了。若是以往靠飞骑传送,根本不可能在短短数天之内就跟分布在各个大洲的列qiáng高层都建立起联络,现在几个电报拍过去,瞬息便可搞定。

  只要能联系上各国政治首脑,事qíng就好办了。军事实力中国不行,积五千年的中华政治智慧,还怕玩不转洋人么?慈禧这么想着,又变得信心十足,玩政治手腕她在国内还真没怕过谁。

  于是慈禧立刻召来总理衙门,开始频频向各国元首发去电报,想来一个长袖善舞,周旋于万国之间。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阎乃川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