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_马伯庸/汗青【完结】(145)

阅读记录

  失魂落魄的杨镐把李德馨叫过来,说眼下岛山也打不下来,救兵又到了,该怎么办才好啊。李德馨的心里一咯噔,这主帅说出这种话,难道他想跑?他赶紧劝道:“加藤清正已经到了极限,这次不gān掉他,以后就再没机会了。您派一万人守住箭滩,这里地势开阔,适合大军迎击。”

  杨镐摇摇头:“这两天攻城,我军都已经jīng疲力尽,实在是不堪再战了,准备撤围。”他特别吩咐让摆赛与杨登山两军殿后,箭滩防务转jiāo给吴惟忠和祖承训,其他部队拔营徐徐退去。

  命令一传下去,营中哗然。摆赛是个直慡脾气,跑过去找到杨镐,说敌人最多也就六万多人,我军五万人,完全可以放手打上一仗。这么撤退太窝囊了,老子不gān!杨镐不听,让他听命令,摆赛的蛮子脾气发作,气得一屁股坐在杨镐的马前,死活不挪窝,唱起歌来笑话杨镐。杨镐没心思跟这个野蛮人计较,一抖缰绳,拨转马头从旁边绕过去了。

  后来摆赛撤回汉城,没过两天,忽然醉酒坠马而死。一代勇将,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朝鲜战场,让人忍不住要猜测,这跟杨镐的小心眼,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其实这个时候明军在战场上仍旧占据优势。岛山城内的日军奄奄一息,据守开枪可以,让他们开城杀敌是万万不能。彦阳方向bī近的日军总数只有一万多人,水军更是只有两千。表面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外qiáng中gān,连毛利秀元自己都承认,此时进攻,是“敌众我寡”之局。

  但杨镐的意志已经在为期十三天的围城战中被消磨光了,他已经没有了继续作战的信心。

  联军开始烧毁运不走的资材与粮糙,然后撤退。蓝江上的日军一看联军要跑,争先恐后地下船要来抢战利品。杨镐一数下船的日军,鼻子差点气歪了,这些船上旌旗倒是不少,可一条船也就装了十来个兵,白白让自己担惊受怕。

  他立刻调来骑兵,对着日本水师半渡而击,日本人没料到联军还有余裕反击,被打的手忙脚乱,纷纷跑回船上。

  此时黑田长政的前锋距离明军营寨只有数里之远。毛屋主水一马当先,侦查一圈回来汇报说:“现在是饭点,敌人却没有炊烟,可见是打算撤退了。”黑田长政点点头:“你说的没错。诸位,追击有撤退之心的敌人,不算真正的武士。我们就趁敌人还没撤退的时候开战吧。”部下一阵轰然。

  他们与明军阵营还隔着一条河,河水还未冰冻,但却冰冷刺骨。黑田长政为了给部下做一表率,率先驱马跳入河中,黑田诸将受到感召,纷纷也跳入河中,不顾寒冷向对岸游去。藤堂高良(高虎的儿子)看到黑田如此武勇,大受鼓舞,也挥舞着长枪跟了过去。

  杨镐一听黑田军已经杀到阵前,吓得面色大变。恰好李德馨进来,报告说江面上又有大批日军战舰赶到。杨镐二话不说,带着亲信策马便往西往庆州方向逃去。

  一名统帅五万大军的主帅,居然在撤退准备工作未完成的qíng况下,自己先独自跑了?!

  仅此一举,就足以让杨镐成为大明最耻rǔ的武将之列。

  拜他所赐,整个援朝战争中最丑恶、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战争场景出现了。

  主帅是一军的主心骨。杨镐这么一逃,恐慌的qíng绪瞬间感染了全军,阵容立时大乱。其他正在收拾行李的诸营一时间都乱了套,纷纷扔下辎重器械,唯恐走晚了被日军围歼,原本井然有序的撤退变成了大溃退。宝贵的辎重被扔的到处都是,沿途数十里都随处可见。

  这些资财武器,都是千辛万苦从大明运来朝鲜的,如今却被轻易地抛却、烧毁。后人写史至此,感叹道:“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委弃于一旦,举朝嗟恨。”

  日军欣喜若狂,开始发狂一样地拼命追击,一路追杀落单的明军。加藤清正听到外面的喧哗,也率领岛山城的残兵败将们杀了出来,与追击而至的黑田长政合兵一处。他们没有着急杀敌,而是找友军要些吃的东西填肚子……

  在这一片混乱中,唯一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明军,只有四支军队。

  吴惟忠、茅国器、卢继忠、祖承训四部分别部署在箭滩、西江口等处。他们一直担任着警戒和截击的任务。当杨镐下令撤退的时候,不知为何却把他们给忘了,尤其是没给卢继忠所部下达撤退命令。

  有人说杨镐是故意欺负浙兵,可祖承训是不折不扣的辽东军,而卢继忠虽然籍贯是浙江,麾下却是北方兵,所以这个理由说不通。

  我认为真实qíng况是,杨镐是真给忘了。这听起来有些离奇,可仔细分析的话,就知道这个结论并不算离谱。

  按照正常的撤退顺序,应该是吴、茅、卢、祖等部组成第一道殿后防线,迟滞敌人的进攻,然后摆赛、杨登山在他们身后组成第二道防线,掩护四将后退,轮番jiāo替,一营一营地次第徐徐后退。从杨镐一开始发布的撤退命令中,能看得出,他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想想看,吴惟忠、茅国器、卢继忠等人是明军殿后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安危就是整个明军的安危。杨镐就算不心疼南兵,也要计算一下放弃他们会带来多么大的后果。

  可杨镐跑的太突然了,明军指挥系统迅速崩溃,原来设计的撤退序列根本无法传达给吴、茅、卢、祖四将。

  吴惟忠和茅国器是令人值得尊敬的军人,他们在没有接到将令的qíng况下,没有放下武器转身逃跑,而是忠实地执行着之前的命令,在箭滩附近拼死抵挡日军的进攻。

  面对着一万多日军,这数千明军迸发出了qiáng大的战斗力,硬生生把敌人钉在了箭滩附近,为友军的惶恐大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他们没有进行阻截,恐怕敌人会一口气冲到庆州城下,到时候联军损失就更大了。而南兵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在箭滩被日军bī迫到水中,活活淹死。

  无论是在江浙、边关还是朝鲜,南兵一次又一次用鲜血证明,他们从来都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把吴、茅两人解救出来的,是辽东军大将李芳chūn。他在大溃逃中约束自己的部下,保持着建制。当他发现吴、茅两军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策马杀出,直攻敌人侧翼。日军在黑暗中忽然看到一彪辽东骑兵杀出来,无不吓得调头就跑。李chūn芳追杀了一阵,杀敌百余,这才回过头来,接应上吴、茅残部,徐徐撤退。

  与此同时撤退的还有朝鲜军的郑起龙。在乱军之中,郑起龙奋勇杀敌,被敌人团团围住,他拿剑狂砍,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日本人见他浑身鲜血有如鬼魅,都不敢追击,目送他离开阵线。

  可惜的是,另外一位浙籍将领卢继忠就没这么幸运。从开战以来,他带着麾下两千七百七十名骑兵一直驻守西江口,因为没接到杨镐撤退的命令,耽误了时机。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日军已经杀到了跟前。卢继忠几乎全军覆没,差不多仅以身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承训。这位平壤之战的败军之将,如今已算得上是朝鲜战场上的老资格了。纵观明军将领,还没有一个人比他在这里战斗的时间长。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汗青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