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拍马匹这种东西,怎么都不嫌多。李如松被朝鲜君臣围在当中你一句我一言地夸奖,心花怒放,虚荣心是蹭蹭地往上飚。
李大提督被捧得高兴了,也懂得投李报桃。他一挥手,公布了明军的作战时间表:万历二十年二十五日渡江,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攻克平壤,二月份收复汉城,三月份解放朝鲜全部领土。(《宣祖实录》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这是一份野心勃勃的计划。日军此时在朝鲜尚有十几万人,以四万明军的实力,要恢复全部领土实在是件有难度的事qíng。
可李如松正在兴头上,大手一挥,又拿出了一份更大胆的计划:他想绕过平壤不打,找一条偏路直cha汉城。这个计划带有鲜明的李如松风格,他在辽东作战时,就很喜欢轻军暗出,直捣敌巢,这次还想故伎重演。朝鲜人听了就晕了,赶紧说提督大人,这个这个……我们朝鲜多山,不利于行军,提督大人您喝高了……李如松这才打消了念头。
明军最终的作战计划,是由袁huáng完成的。就在李如松在义州兴高采烈地喝酒赴宴时,这位大明才子正在辽东苦心孤诣地盯着朝鲜地图发呆。
袁huáng综合了多方面的意见,发现日军自从去年之后就一直收缩在平壤附近。于是,他决定让明军走祖承训的老路,即从义州至定州、安州,然后进抵肃宁、顺安,从西侧发起对平壤的进攻。这条路基本是直线,路面比较宽阔,沿途驿馆、兵站设施相对完整,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辎重都比较方便。尤其是明军还带了许多大pào,如果不走大路,翻越朝鲜的崇山峻岭将是件极其艰苦的任务。
朝鲜方面负责接洽与筹粮的官员,此时仍旧是柳成龙。他派人去问袁huáng,这次大明到底来了多少人?他得准备粮食。
那么大明到底来了多少人呢?
下面这张表,是这次大明援朝军团的将领与所带兵数名单。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统计并详细罗列出来,除了研究用之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后世之人不要忘记这些人的名字。
这些都是为了中华安危而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他们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只能以数字来代表的士兵,即使成为了数字,也不该被湮没在故纸堆中。
经略 宋应昌
赞画 刘huáng裳 袁huáng
副总兵 刘綎
指挥 吴宗道 谭宗仁
守备 熊正东
辽东都司 张三畏
千总 李大谏
参将 胡泽 谢用梓 宋大斌 杨五典 马世隆huáng应(日易)
提督 总兵官 李如松
副总兵 佟养正
副总兵 李平胡 骑兵一千
副总兵 王守官(臣) 骑兵三百
参将 张奇功 骑兵一千
参将 高澈 骑兵一千
参将 方时chūn 中军
游击 赵文命 骑兵一千
游击 施朝卿 骑兵一千
备御 韩宗官 旗鼓官
户部主事 艾维薪 粮糙
左协大将副总兵 杨元 亲兵两千 中协大将副总兵 李如柏 亲兵一千五百副总兵 王有翼 骑兵一千两百 副总兵 任自qiáng 步兵一千副总兵 王维贞 骑兵一千 参将 李芳chūn 骑兵两千副总兵 孙守廉 骑兵一千 游击 钱世桢 骑兵一千副总兵 查大受 步兵一千 游击 周弘漠 步兵一千参将 李如梧 骑兵五百 游击 高升 骑兵一千参将 李如梅 骑兵一千 游击 高策 骑兵两千参将 杨绍先 骑兵一千 游击 戚金 步兵一千参将 李宁 步兵一千 游击 方时辉 骑兵一千游击 葛逢夏 骑兵两千 游击 王问 骑兵一千右协大将副总兵 张世爵 亲兵一千五百 其他将领副总兵 祖承训 骑兵一千 楼崇政 李郁
副总兵 吴惟忠 步兵一千五百 郑有如 胡鸾游击 王必迪 步兵一千 周易 李杜
参将 赵之牧 骑兵一千 吴希汉 傅廷立
参将 骆尚志 步兵一千 毋承宣 李有升
参将 张应仲 骑兵一千五百
参将 陈邦哲 步兵一千
游击 谷燧 骑兵一千
游击 梁心 骑兵一千
上表将领、兵力、编制等数据,系综合统计各方记载而来,截止日期为十二月七日。资料出处:《象村集》卷五十七:天朝诏使将臣先后去来姓名记;《神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万历二十年八月壬辰;卷二百五十二,万历二十年九月甲子;《两朝平攘录》卷四,日本上;《宣祖实录》卷三十四,宣祖二十六年正月丙寅;《宣庙宝鉴》卷八,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十二月;《再造藩邦志》卷二,壬辰十一月;《乱中杂录》一;《朝野 载》卷二十七;《国朝故事》二;《 事撮要》上;《平壤续志》二,古事。
这是大明第一次东征的作战序列,再加上后续部队与义州守护部队,明军入朝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八千五百八十五名。不过实际上这些部队里始终有部分作为预备队的存在屯于辽东和朝鲜边境附近的据点,譬如义州等,真正进入一线作战序列的,大约是四万。
如此庞大的兵力,带给柳成龙的除了震撼与惊喜以外,更多的是头疼。他没法不疼,上次祖承训三千人入朝,已经把柳成龙折腾得上吐下泻差点没病死在chuáng上,这次是四万多人,简直是要人命了。
这几天里,在柳成龙脑子里嗡嗡作响的,只有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和马匹,他们吃什么?
姑且不算朝鲜军自己,单是四万明军的补给消耗,便是一个极其可怕数字。朝方在十月二十六日确知明军来援的数量后,算了一笔细帐:一名明军士兵一天要消耗一升五合的粮食,一匹战马要消耗豆料三升。明军总兵力四万八千五百八十五人,战马两万六千七百匹,合计一天要消耗大概七百二十石粮食和八百零一石豆料。如果要支撑两个月作战,便要粮食四万三千两百石,马豆四万八千多石(《宣祖实录》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明军骑兵共计两万五千三百人,但还有五千亲兵没有标明军种,这批人也大多是骑兵,因此这个计算只是按骑兵数算的单马消耗,实际上辽东军团相当部分骑兵是双马配置,相信马豆真正的供给不会少于六万石。
更要命的是,这个数字还是按照大明的度量衡来算的。大明十斗为一石,而朝鲜则是十五斗为一石。大明一升五合的白米,折算成朝鲜度量,是二升七合,接近一倍的差距——也就是说按照朝鲜的标准,明军的消耗还要翻番。
而此时朝鲜的全部存粮是多少呢?他们把各地粮仓的底儿都扫了一圈,连来年种粮食的种子都凑出来了,一共攒了五万石粮食,三万石马料。这点存底打一场速度战勉qiáng够用了,可一旦进入相持阶段便会出现大麻烦——这还只是针对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如果把其他军团也考虑进来,形势则更加严峻。
大明对于朝鲜的窘迫境况心知肚明。很早之前,宋应昌便下令所有赴朝部队都在辽东集结,当地就食,不要去消耗朝鲜为数不多的存量。这本来是为朝鲜着想,可朝鲜人却根本不领qíng,心急火燎地催促明军尽快出兵,尽快出兵,宋应昌反问他们你们粮食准备怎么样了?朝鲜人立刻支支吾吾,不肯说准话——他们心里打的好算盘,只要明军尽快夺回平壤、开城便好,至于会不会饿死,到时候再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伯庸汗青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