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山_余杰【完结】(88)

阅读记录

  连甘地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妻子。可见,对于优秀的男xing来说,优秀的女xing是他们汲取智慧和良善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甘地教导同胞们说:"从身边做起吧,如果你还无法接受殖民地总督或温斯顿?丘吉尔,就先爱你的妻子、丈夫或孩子吧。就让你的爱从这里向外扩展。只要你竭尽全力你就不可能会失败。"甘地自己在达到最高境界之前,就曾经历了若gān次的失败和挫折。他一直没有放弃。甘地的jīng神直接回应了人类最深层的需求--那就是对爱永无休止的需求。在《圣经》中,劝诫人们信、望、爱,而爱始终是第一位的。

  我是甘地jīng神的信奉者。我没有成为甘地的妻子的"野心",却有向她学习的愿望。她是女xing的楷模。

  记得从念小学的时候起,我们就被灌输这样的结论: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然而,在我们汗牛充栋的史书上,残酷的内战比比皆是,动不动就是血流成河、伏尸百万。血xing和bào戾之气充斥着《二十六史》的每一页、每一行。直到今天,还有那么多的国人充满着战争的狂热,时不时地叫嚣"打到彼岸去"。这让我怀疑:我们真的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吗?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甘地式的人物,我们的文化中也一直没有诞生对bào力深刻的、本质xing的反思。每当听到那些鼓chuībào力和战争的言论,我就无比厌恶--假如遭受bào力侵害的是他本人、假如被卷进战争的绞ròu机去的是他的亲人,鼓chuī者还能够心安理得地鼓chuī下去吗?

  一位诗人写过这样的一句诗:"每一颗子弹she向的都是一位母亲的胸膛",这是我所读到的对战争最真实的写照和最深刻的控诉。只有那些从石头蹦出来的家伙,才会对这样的诗句无动于衷。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首名叫《花朵们哪里去了》的英文歌曲:

  花朵们哪里去了?

  花朵们被姑娘们采去了。

  姑娘们哪里去了?

  姑娘寻找她们的丈夫去了。

  丈夫们哪里去了?

  丈夫们当兵去上前线去了。

  士兵们哪里去了?

  士兵们被埋葬在坟墓里了。

  坟墓到哪里去了?

  坟墓上开满了美丽的花朵。

  那些崇拜bào力、血腥和战争的人,真该每天都听一听这首歌曲。

  亲爱的廷生,我们都是甘地的信徒,我们愿意坚守非bào力的信念,沐浴在爱中生活。

  有了你的爱之后,我也开始用这种爱去对待身边所有的人。

  出门的时候,我总会准备一点零钱,给那个每天在我们小区门口的地下通道里拉胡琴的老人。

  看上去,他已经在外边漂泊很久了。

  永远爱你的小萱儿

  两千年六月二十日

  二、廷生的信

  小萱儿,我的爱人:

  这两年来,我也日益意识到甘地的重要xing。

  我经常跟好朋友萧瀚一起讨论甘地的话题。萧瀚是甘地的信仰者,甘地在萧瀚心中几乎是不容亵渎的偶像,在朋友圈子里,他是甘地jīng神最热忱的传播者。

  记得有一次几个朋友聚集在一起吃饭,一位朋友随口说:"作为政治家,甘地也有作秀的一面。"

  听到这种表述,萧瀚立刻站起来大声说:"甘地所有的言行都是他心灵的写照,他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表演。你的说法只能说明你还无法理解甘地的崇高。"他因为激动而面红耳赤,他差点就要拂袖而去了。

  萧瀚的激动让我感动。可惜,能够充分认识到甘地的意义的国人太少了。国人能够读懂泰戈尔,却无法读懂甘地。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小个子的伟人,带领着他那衰老的民族,居然战胜了世界上所有的qiáng权政治。他说:"爱从不索取,它总在给予。爱总在受磨难,可它从不怨恨,也不报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甘地不为所谓的"文明社会"所理解。那些道貌岸然的绅士们,将这个半luǒ着身体、光着头的老人看作是一个无法归类的怪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甘地头顶的光环日益褶褶生辉,他让那些与他同时代的领袖们统统黯然失色。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甘地为多灾多难的亚洲乃至整个人类贡献了最为丰富的jīng神财富。

  如何实现"甘地在中国"或者孕育出"中国的甘地",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上周,我到了一趟西北,并且抽了两天跟当地人一起到乡下看了看。回来以后,难受了好几天。心里有太多不得不说的话:关于我们当年曾经在土地上耕作的先辈,关于所有的中国农民。关于这片富饶或者贫瘠的土地。

  我从土地上走来,我有着真切的乡村生活的记忆。我与土地之间至今依然有着一条剪不断的脐带。当我走远的时候,脐带牵扯得我胸腹之间隐隐作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千多年了,中国农民体力劳动的艰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圣经》中说:

  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ròu身之内。(《希伯来书13:3》)

  可是,人们都已然背弃了这句箴言。

  在远古时代,所有的人类都是农民,都是不顾寒暑、不避风雨,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民。因此,我们所有人都是农民的后代。我们不能背弃自己农民的身份。我们轻蔑农民,其实是在轻蔑我们自己;我们压制农民,其实是在压制我们自己。在苦难深重的中国,这种背叛尤其显得可耻。

  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拥有了核弹和火箭、卫星和网络,都市的生活方式一日千里,新新人类的喜好和时尚变化无穷。唯独农民的命运,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在中国,"农民"不单界定着一种职业,更是"贱民"的同义词。

  你的信中曾经提到那些冷酷的官僚商贾们,这类人在我身边也有好多。在他们的眼里,农村还颇有些"诗qíng画意"。他们以为农民个个都像陶渊明一样生活得无比潇洒、无比悠闲。有空的时候,他们还会驱车到农村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们会装模作样地感慨说:"要是生活在农村,接近大自然该多好啊!"

  他们都是一些没有心肝的人,我们当然不必因他们的谬论而生气。不过,该痛斥他们的时候,我们也要毫不客气地痛斥他们,不留qíng面地揭穿他们的虚伪与冷酷。

  我也曾经遇到过这类人,他们说:"农民就该在农村里种地,他们跑到城里来gān什么呢?他们搞坏了我们的社会治安!"那副嘴脸,恰似鲁迅先生所说的"先阔起来的人"。

  我真想请求上帝惩罚他们,让他们下辈子出生在农村,亲身经受一个农家子弟的痛苦与艰难,看他们还会不会如此嚣张和狂妄?

  宁萱,你平时大概经常看《南方周末》吧?这是一份在当今中国多少能够透露出一点生活的真相来的报纸。最近一期的《南方周末》上,有一篇关于农民生活状况的报道,读来真是触目惊心。

52书库推荐浏览: 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