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大全集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80)

阅读记录

  2.挣脱习惯的束缚

  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把自己深裹在习惯或习以为常的无聊事件里,在里面窒息而不自知,同时人们又难以将其破除。想想看,生活中有多少人每天都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生命因此变得迟钝、无jīng打采并且一点儿创新的能力都没有。

  我班上有一位学员,她是一位年轻妇女。一天,她把自己如何突破习xing束缚的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番:

  我和我先生都非常沉迷于电视,到了晚上一回到家,就立刻打开电视,然后一面吃快餐,一面看电视,直到该睡觉了,才肯关掉电视。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很少去拜访亲朋好友,或阅读书报,或到外面去参加各种活动。因为一想到因此要错过某个电视节目,活动便自然取消了。假如有朋友来登门拜访,我们也经常表现得心不在焉,只盼望赶快回到电视机面前。有一次,我和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发现自己很难和他们打成一片,因为他们所谈的话题我一点儿都不懂。我很少到别的地方去,也很少阅读报章杂志,我几乎很少做其他事。除了喜欢看电视之外,我对其他活动一律不感兴趣。

  我意识到这种行为有些过分了,便和丈夫提到这个qíng形,并告诉他,我们得想办法改掉这个习惯。他非常赞同我的观点,我们便开始计划要如何去做。

  我们先报名参加某些成人教育的晚间课程,也试着去打打保龄球:我们到朋友家拜访,或到图书馆借书来看,并大声念出来给大家听。我为自己摆脱了坏习惯感到很高兴,从中也发现,这无论对工作还是婚姻,都产生了很大作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与他人的jiāo往也变得更亲密、更有意义。

  这两人原本深陷在习惯的沼泽里,不能自拔,但经过两人共同努力,他们终于把自己拯救了出来,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新生。

  3.用热忱及兴奋去追求

  1878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有这种思想的最佳表现:

  我经常想,为一个人的品格下注的最好方法,应该是去找出他的jīng神或态度来,尤其是发生某些特别事件的时候,使他能感觉到自己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来。在这种重要时刻,通常会有一种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呐喊:“这是真正的我啊!”

  这也就是说,兴奋时刻会把我们的真正面目呈现出来。因为,感觉到“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正是最让人感到兴奋的事!

  或许这种兴奋与观念、xing格或某种客观qíng况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兴奋本身能让我们摆脱掉习xing、厌烦和压抑,然后让我们整个人得到充分的展现。

  我们能否在工作或事业上取得成就,兴奋的品质在其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qíng绪的动力是促成我们向前进的力量。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的得主爱德华·维克多·亚伯顿爵士说:“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我认为热忱要比专业技术还重要。”

  从这里我们可以显然地看出,亚伯顿爵士并非表示专业技术在研究工作上不重要,而是认为:热忱这种兴奋,能使一个人把专业技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我在自己44年的演讲教育生涯中发现,人们在演讲的时候,效果的好坏应当根据演讲人对其所讲题目的热心程度而定。不论此人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他对听众所发挥的影响力,与自己对题目感qíng的qiáng度完全成正比。

  兴奋的表现方式有许多种,其中爱就是一种。有部叫《玛蒂》的电影,是叙述两个单调寂寞的人,如何因爱而彼此敞开心灵,迈向一个全新的天地。

  还有一些人认为,兴奋也可以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工作、活动或创作行为。

  耶鲁大学的威廉·林恩·菲尔普教授写过一本名叫《教学的乐趣》的书,其中就详细描述了教学生涯如何使他的生活变得又兴奋、又愉快。

  看完上面的论述你便会明白,能使我们发现自我、发现我们与众不同有三种方法:

  1.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2.挣脱习惯的束缚。

  3.用热忱及兴奋去追求。

  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的过程,也正是心灵的成熟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别人。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开端。那么,“你是独一无二”的说法,便是现代人对古老智慧的最新诠释。

  如果你想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要记住第五项原则:

  你就是唯一。

  了解并喜欢自己

  史迈利·布兰敦在一本书中写道:“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适当程度的’自爱‘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我十分赞同布兰敦医师的观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这是表示“充满私yù”的自我满足吗?显然不是的。这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清醒的、实际的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保持自重和人xing的尊严。

  《动机与个xing》的作者马斯洛在其著作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写道:

  “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xing、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有人发问:喜欢自己,是否会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个人或每件事的人,只能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的消极态度。

  亚瑟·贾西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他始终坚信教育应该帮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态度。他在其著作《面对自我的教师》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辛劳、满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全美国医院的病chuáng上,有半数是躺着被qíng绪或jīng神出了问题的人。据相关调查表明,这些病人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和平与自已相处。

  在这里,我不再分析导致这种qíng况的各种因素。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往往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加上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能使我们的灵魂染上疾病。我还坚信,人们的jīng神之所以产生迷乱,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宗教信念的支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xing自然成长的研究》这一发人深省的著作中提到,现今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念,它就是:“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还向人们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也就是认为,“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qiáng制xing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但他是否能成就一番作为,则须看他是否具有拒绝、帮助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表现出积极的力量。换而言之,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使自己具有一种创意xing的方针和态度。”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