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要侦破此案,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李弘有没有可能为两个姐姐主张权利?武后有没有必要毒死儿子?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为冤死的废太子李忠收尸就是证明。李忠出京时,李弘实际年龄才三岁半,兄弟俩并没有感qíng。他替同父异母的哥哥说话,完全是出于儒家主张的孝悌和发自内心的同qíng,这倒与母后正好相反。
的确,李弘天xing善良。
善良在他少年时期便已经表现出来。有一次,老师为他讲《chūn秋左传》,讲到楚成王被太子商臣bī宫谋杀时,李弘立即叫停。他说:圣人的书,怎么会有这种内容?如此有悖人伦天理的事,话都说不出口,怎么听得入耳?
老师只好改讲《礼记》。
事实上,李弘的仁爱非常纯朴自然。咸亨二年(671)关中大旱,皇帝率领百官就食于洛阳,留二十岁的李弘在长安监国。太子殿下亲自到军中视察,发现士兵们吃的竟是树皮糙根,便下令打开自己的库房,给军队补足口粮。这事当时就广为流传,并在大唐臣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太子李弘,可以说口碑极好。
可惜他的身体却很不好。早在被封为太子那年,他就曾大病一场,以至于御医无策。监国时,也因多病而由其他人处理政务。皇帝陛下甚至不得不减少他的工作量,并把他接到东都洛阳,回天无力地看着他死在了那里。
也就是说,去世前的李弘已经病入膏肓。[6]
既然如此,武则天大可不必故伎重演,再次充当投毒案的主角。更何况,这时她与高宗同时临朝已经十年,封过了泰山,灭亡了高句丽,还改称为天后。她的根基,岂是李弘所能动摇?何况那太子还跟父皇一样病病恹恹。[7]
惯于冤枉好人的,也可能被冤枉。
那么,我们该作何判断?
李弘是主张疑罪从无的。征高句丽时,朝廷曾规定士兵但凡不能按时报到,一律视为逃亡,全家罚没为奴。李弘却上书表示反对。在一篇洋洋洒洒的奏折中,他指出了士兵不能到位的多种可能,比如路途生病,海上遇难,遭遇敌人而不慎受伤等等。既然无法甄别,不如一概不问。
没错,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怪一人。[8]
这就是李弘的观点。何况他为姐姐主张权利,是在去世四年多以前,武后岂能因此而起杀心?为了尊重事实,也为了尊重李弘的价值观,我们最好算他病故。[9]
总之,孝悌仁爱的弘死了。这是大唐的不幸,却未必是武则天的。上天召回了不听话的初生牛犊,反倒省去她考虑食品安全的麻烦。何况她还有三个儿子,作为赌注和资本已绰绰有余。是的,没了李弘,还有李贤;没了李贤,还有李显和李旦。这些都是她手中的棋子,怕什么呢?
难怪她会毫不留qíng地废掉章怀太子李贤了。
[1]关于本案,《旧唐书·孝敬皇帝弘传》但云“寻薨,年二十四”;《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称“遇酖薨”,《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称“后怒,酖杀弘”,《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四月条称“时人以为天后酖之也”。酖是鸩的异体字。
[2]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乾封元年八月条。三书记载有出入,本书所述据《资治通鉴》。
[3]高宗与敏之的起疑,见《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罪名及死,见《旧唐书·武承嗣传》;全部qíng况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咸亨二年四月条。
[4]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四月条。
[5]关于此事,《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的说法是: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幽掖庭,几四十不嫁。太子弘言于帝,后怒,酖杀弘。同书《孝敬皇帝弘传》称: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庭,四十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四月条与《新唐书》说法相近,但两公主年龄为年过三十。
[6]因此有学者认为李弘是病死的,请参看雷家骥《武则天传》。
[7]吕思勉《隋唐五代史》即称:请降二公主,何至一怒而yù杀?武后是时yù图临朝,岂复弘所能沮?则谓后杀弘殆不足信也。
[8]以上所述李弘故事均见两《唐书》之李弘传。
[9]据《旧唐书·孝敬皇帝弘传》,李弘为两位姐姐主张权利,是在咸亨二年(671)正月或稍后。李弘去世,则在上元二年(675)四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同书《孝敬皇帝弘传》和《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四月条,故意将相隔四年多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未免有诬陷之嫌。这一史实经胡戟《武则天本传》指出后,应该不再存疑。但这也只能证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不可采信,仍不能百分之百证明李弘非武则天所杀,故本书持谨慎态度。
再废太子
李贤是当了五年太子之后被废的。[10]
这是高宗朝第二次废黜太子。不过,上次被废的李忠是庶子,本次被废的李贤却是嫡子。而且,李贤是在嫡长子李弘去世后顺序接班,具有毋庸置疑的合法xing。因此,一种无风不起làng的说法便在宫廷内外广为流传:李贤不是武皇后的儿子,而是姐姐韩国夫人和高宗皇帝李治的私生。[11]
当然,也只是jiāo头接耳和窃窃私语。
没人知道这些流言蜚语从何而来。就算我们想保护其著作权,结果也只能是查无此人。传播者当然照例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宫女。考虑到此类人物在昭仪时代的作用,未免让人怀疑源头就在武后,却又想不出这对她有什么好处。
武皇后,总不会为了废黜李贤而造此舆论吧?
应该不会。
李贤就更不可能是传言的制造者和散布者。相反,他被这风声弄得惴惴不安。然而即便贵为太子也无可奈何,只能疑神疑鬼东张西望。母后却似乎存心跟他过不去,各种训斥和指责接二连三劈头盖脸,直到这位太子被废。
缘由,却是一起谋杀案。
被杀的叫明崇俨。这是一个妖孽,或邪教人物,据说jīng通种种妖术,因此深受天皇和天后信任,得以出入宫廷gān预朝政,还被授予官职。由于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这个装神弄鬼的家伙兴风作làng,声称太子李贤不堪承继,李显和李旦才有帝王之资。这当然是严重的挑拨离间和煽风点火。因此他被谋杀,太子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成为怀疑对象。[12]
不过,李贤有动机,武后无证据。
没有证据就只能按兵不动。事实上,明崇俨被杀是在仪风四年(679)五月,李贤被废则在次年八月,其间有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差。而且就在明崇俨被杀五天之后,太子李贤便受命监国,此案的审理应该也在这个时候。[13]
主管部门和侦查过程已无从知晓,只知道最后以“为盗所杀”结案。至于真相是盗贼谋财害命,还是那家伙与黑道中人结了梁子,一概不知。但这不等于武后不再怀疑。种种迹象表明,她已经决定废掉太子,只不过要等待时机。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