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_易中天【完结】(29)

阅读记录

  因为李昭德给武则天打了预防针:承嗣既已封王,那就不宜再拜相。以皇亲国戚之尊,而居中央政府之要,是不合适的,也是有风险的。魏王的权力不能太大。

  女皇解释:承嗣是朕侄儿,故委以腹心。

  李昭德说:儿子尚且有篡位弑父的,何况侄子?

  女皇猛省:我没想到! [2]

  想法变了,心qíng和感觉也会变。此刻的王庆之在女皇陛下眼里,已经由采花的蜜蜂变成了逐臭的苍蝇。然而这家伙却不识大体,还要纠缠不休,便只能一掌拍死。武则天没把他jiāo给武承嗣,而是jiāo给李昭德,意思十分明显。

  李昭德却意识到,这是一言兴邦的难逢机会,于是趁热打铁向武则天进言:请陛下想想,自古以来有侄儿为姑姑立庙的吗?天皇是陛下之夫,皇嗣是陛下之子,没有谁比他们跟陛下更亲,陛下当真忍心天皇得不到祭祀吗? [3]

  女皇无言以对。

  第一次储位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但绝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实际上李昭德不过延缓了火山的爆发,他的说词也并非完全在理。没错,历史上是没有侄儿为姑姑立庙的事qíng,但是请问有女人当皇帝的吗?既然如此,怎么就不能像祭祀娲皇(女娲)那样祭祀女皇呢?讲不通吧?

  其实真正打动武则天的,是“弑君篡位”四个字。这让她顿时明白,此刻无论立谁为储都有风险,上上之策是既不断绝武承嗣的非分之想,同时保留李旦的皇嗣身份。皇嗣跟太子是不同的。前者只是认可血缘,后者才确定权力继承的政治关系。因此谁来接班,仍然是巨大的悬念。

  悬念即伏笔,伏笔即炸药,炸药即隐患。此后,两派斗争的激烈程度如下表所示,不亚于革命之前。

  ◎武周革命前后与储位之争有关事件一览表

  年份 年号 月份 事件

  684 光宅元年 二月 中宗李显被废,睿宗李旦继位 690 天授元年 九月 武则天称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

  武承嗣封魏王,武三思封梁王,诸武皆封王,诸亲信赐姓武 691 天授二年 一月 始杀酷吏,丘神勣等人死 九月 王庆之率众qíng愿废皇嗣李旦,立武承嗣为储;

  武承嗣和来俊臣诬反对派大臣谋反,数十人被杀

  十月 杀王庆之,李昭德阻立武承嗣

  692 天授三年 一月 来俊臣制造狄仁杰谋反案 693 长寿二年 一月 来俊臣诬陷皇嗣李旦谋反未遂 697 神功元年 年初 来俊臣与武懿宗等人制造大冤案 六月 来俊臣与李昭德同时被杀

  698 圣历元年 三月 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

  八月 武承嗣卒

  九月 李旦逊位,李显立为太子

  699 圣历二年 七月 李武两家子弟盟誓[4]

  700 久视元年 正月 吉顼被贬出京

  705 神龙元年 正月 女皇逊位,李显复辟

  不难看出,这一阶段的斗争有两条线,一是主张仁政的官员与酷吏斗,二是拥戴李家的大臣与诸武斗,而诸武与酷吏是联手的。其中大案有两个,一是靠安金藏以死相争才平息下来的皇嗣李旦被诬案,二是神功元年的谋反案。第二个倒不是冤案,却因为主犯血口喷人,酷吏趁机株连,被灭族的海内名门多达三十六家,判处流放的达一千多人。[5]

  武周时代,照样还有血雨腥风。

  实际上在王庆之上书之后,被打死之前,就已经有数十个高级官员被杀。罪名又照例是谋反,制造冤案的照例是武承嗣和来俊臣,真实原因也当然是这些人都反对废皇嗣而立魏王。这个时候李昭德还敢说话,是因为他摸透了武则天的心思:唱反调的不能容忍,为她着想则另当别论。因此武承嗣又想故伎重演时,女皇回答:你比不上李昭德。[6]

  不过,李昭德最后还是与来俊臣同时被杀。只用一句话就把来俊臣送上刑场的吉顼,则在两年半以后被贬。原因是这位进士出身的宰相,不但变成了李家的太子党,而且公开表现出对诸武的不屑。龙颜不容触犯的武则天决定教训一下这家伙,也让大家知道现在是谁的天下。

  于是在一次朝会上,当吉顼又要引经据典时,武则天却拦腰截断。她说:每次上朝你都喋喋不休,朝臣和朕早就不胜其烦,不如来讲个故事。当年,太宗皇帝有匹烈马,谁都驯服不了。朕却说,这件事一点儿都不难,只要有三样东西就行。先用鞭子抽。不服,用铁锤打。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喉咙。朕的这股豪气,太宗皇帝可是大为欣赏。

  然后女皇问:你莫非要弄脏朕的匕首吗?

  魂飞魄散的吉顼只能伏地求饶。

  吉顼一案意义非凡,因为他原本投靠了武承嗣。神功元年的谋反案,就是他向来俊臣举报,由武懿宗审理的。现在连他都反对诸武,很能说明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当贬往外地的吉顼向武则天辞行时,女皇接见了他。

  陛下吩咐赐坐,问他有什么要说。

  吉顼问:和水土为泥,有纠纷吗?

  女皇说:没有。

  吉顼又问:分一半为佛,一半为天尊,如何?

  女皇说:那就有纷争了。

  吉顼顿首说:臣也认为是这样。宗室和外戚各安其分就天下太平,势均力敌就纷争不已,请陛下三思。

  女皇说:朕何尝不知。但事已至此,又能怎样?[7]

  也许,这得去问狄仁杰。

  [1]以下所述武承嗣事,无另注者均见两《唐书》之武承嗣传。

  [2]这一段对话,《资治通鉴》系于长寿元年(692)六月,在李昭德杖杀王庆之的天授二年(691)十月之后,但两《唐书》之李昭德传均系于杖杀王庆之之前,且上下文紧相连接。本书认为两《唐书》是,故从两《唐书》。

  [3]见两《唐书》之李昭德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二年十月条。

  [4]武则天在称帝前一年即已改用周正,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原来的正月改称一月。因此久视元年正月实为十一月,与圣历二年七月同在公元699年。李武子弟盟誓的时间,《新唐书·则天皇后纪》无记载,《资治通鉴》不详,今从《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记为圣历二年七月。

  [5]本案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六神功元年正月条。

  [6]这一冤案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二年十月条。武则天对武承嗣说的话见《旧唐书·李昭德传》。

  [7]以上见两《唐书》之吉顼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久视元年正月条。

  狄仁杰脱险

  狄仁杰是武则天的克星,也是她的救星。

  以“中华神探”的头衔闻名中外的狄仁杰,其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可以说,太宗之后,玄宗之前,称得上政治家的只有他和武则天。还可以说,没有狄仁杰,武则天充其量不过治国有方的女皇帝,再加玩弄权术的女政客。能不能避免身败名裂都很难说,哪里还能成为政治家?

  狄仁杰却让武则天修成正果,甚至立地成佛。这是女皇陛下自己都很清楚的,因此在晚期竟以“国老”相称,上朝时也不让他下拜。她的说法是:每见国老下拜,朕的身上就会疼。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更是痛哭失声。她说:朝堂从此空无一人。皇天夺我国老,为什么这样早,这样早啊![8]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