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_易中天【完结】(3)

阅读记录

  这是风格完全不同的qíng夫。假和尚薛怀义是粗俗不堪的肌ròu男,张氏兄弟则是眉清目秀的小白脸,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所以人称五郎和六郎。当时有个被舆论讥为“两脚野狐”的马屁jīng便曾这样chuī捧他俩:大家都说六郎漂亮得就像莲花,依我看应该是莲花漂亮得就像六郎。[9]

  看来,女皇要换口味,而且胃口不小。

  朱敬则也因此有了批评的理由,指导思想则是儒家主张的中庸之道。他说,男欢女爱乃人之常qíng,关键在于要张弛有度。陛下已经有了薛怀义、张易之和张昌宗,应该可以心满意足。像现在这样众人以xing能力自荐,恕臣愚钝,实在是不可理解。愚臣职在言谏,也不敢不奏。

  女皇却淡然一笑:是吗?若非你直言,朕还不知道。[10]

  于是重赏朱敬则,后来还让他当了宰相。

  呵呵,女皇并不糊涂,因为她是武则天。

  武则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至就连她的这个称呼也都独一无二。没错,她是姓武,名字却不叫则天。后者是她的尊号——退位后叫“则天大圣皇帝”,去世后叫“则天大圣皇后”。姓氏加尊号,就成了“武则天”。

  这就等于称唐太宗为李太宗,唐明皇为李明皇,其实不伦不类。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不能称她为“周则天”。她建立的那个周朝,不但别人不承认,就连她自己,最后都只好宣布放弃。同样,我们也不能称她“唐则天”,因为“则天大圣皇帝”是武周的,不属于李唐。[11]

  至于她自己起的名字武曌,则几乎从没用过。因为当她有资格发明这样一个怪字时,已经没人胆敢直呼其名。她本人当然也用不着。那时,她的自称是“朕”。

  也只好叫“武则天”。[12]

  然而就连这也大成问题。武则天,是则天皇帝,还是则天皇后、则天太后?都是,又不全是,不只是。其实对于正统历史学家,她就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制造的麻烦也远不止qíng人或名称,而是把整个系统和程序都打乱了。[13]

  这当然因为她以女人之身而为皇帝。事实上,中华帝国并不乏女xing执政者,只不过之前的吕后,之后的慈禧,都是女主而非女皇。女皇只有武则天,也只有她那个时代才会产生女皇。因此问题便很清楚:她为什么会当皇帝?

  [1]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2]请参看本中华史第十三卷《隋唐定局》,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帝国官僚制度简述》。

  [3]比如在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有推古女皇和持统女皇,新罗有善德女王和真德女王。

  [4]见《宋书·前废帝纪》。

  [5]以上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所附薛怀义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元年十一月条。

  [6]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二年六月条。

  [7]薛怀义之死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所附薛怀义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天册万岁元年二月条。武则天此时是否有新qíng人并不能确定,一般猜测其新欢是御医沈男璆,请参看林语堂《武则天正传》,雷家骥《武则天传》。

  [8]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9]拍马屁的人叫杨再思,两《唐书》有传,其言其事《资治通鉴》系于武则天长安四年七月条。

  [10]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11]这里面一系列事件的时间表是: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二十三日,女皇武则天下令太子监国;二十四日,下诏传位太子李显;二十五日,李显即大周皇帝位;二十六日,武则天被软禁于上阳宫;二十七日,李显为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四日,李显宣布恢复大唐国号。

  [12]则天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她即皇帝位时,是在洛阳宫的南面正门“则天门”;另说是典出《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不过就连这个称呼,也被后来的皇帝改了几回,比如“天后”“大圣天后”“圣帝天后”等。开元九年(721),著作郎吴兢编撰《则天实录》,开始使用则天二字概括xing地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女人。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使用“武则天”称谓后,武则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称呼。

  [13]比如《新唐书》便不但要有《则天武皇后纪》,还得有《则天武皇后传》。

  释文(自右往左):

  天地日月星 载初授证圣 国臣正年月 万君照人生 武则天造字不止于“曌”字,亦不止用于其名,考古所见武周时期墓志铭中有新造字近二十个,略编于上。据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

  夺嫡之争

  没人想过武则天会当皇帝,包括她自己。这不仅因为她既非皇族又是女人,更因为她接手的大唐江山其实本是李世民的。太宗皇帝是那样励jīng图治和深得人心,如果不是出了差错,他的政权怎么会被颠覆,又有谁能够颠覆?

  差错出在接班人。

  接班人原本不是问题,因为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而且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长孙皇后嫡出。皇后为人贤德,威望极高,太宗皇帝对她也十分敬重。因此于qíng于理于法,储君都非嫡长子李承乾莫属。时年八岁的承乾在李世民即位后两个月就被立为太子,便是证明。

  ◎李世民的儿子们

  皇后长孙氏 皇长子李承乾 封恒山王。八岁封皇太子,成年后谋反被废。

  皇四子李泰 封宜都王,后改封越王、魏王等。谋反,死于33岁。

  皇九子李治 封晋王。后继承皇位,即为唐高宗 。

  杨妃(炀帝女) 皇三子李恪 封蜀王,后改吴王。有声望。冤死于房遗爱谋反案。

  皇六子李愔 封梁王,后改蜀王。田猎无度,因房遗爱案被贬流放。

  燕妃 皇八子李贞 封汉王,后改越王。有才gān。起兵反武失败自尽。

  皇十一子李嚣 封江王,早薨,谥曰殇。

  yīn妃 皇五子李祐 封宜阳王,后改楚王等。游冶无度,叛乱被贬。

  韦妃 皇十子李慎 封申王,后改纪王。懦弱无能。死于流放途中。

  杨妃 皇十三子李福 封赵王。平庸无奇。得善终。

  杨氏 皇十四子李明 封曹王。谋反被贬,被bī自杀 。

  王氏 皇七子李恽 封郯王,后改蒋王。被告谋反,惶惧自杀。

  无名宫女 皇次子李宽 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皇十二子李简 封代王,早薨,无后。

  唐太宗共生有皇子十四名,其中仅两人(李福、李治)得以善终,令读史者唏嘘不已。《旧唐书》感叹:“子弟作藩,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

  可惜这位太子实在不争气。太宗皇帝为他先后聘请了数位名师进行教导都无济于事,以至于彻底失望。他自己则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流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两年后孤独地死去。[14]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