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_易中天【完结】(18)

阅读记录

  唐玄宗也就坡下驴。他说:爱卿这是哪里话!此人之jian朕已知之,原本打算到了蜀中再公开处决。今日卿等受神明启示,成全朕之心愿,只有功,哪有过?[42]

  然后皇帝轻轻地说:诸位收队吧!

  将士们却纹丝不动。

  玄宗只好尴尬地回到房间,派高力士前去打探,得到的回答是:贼本尚在。高力士还进一步解释说:杨国忠被他们杀了,贵妃娘娘还在宫中,将士们害怕打击报复。陈玄礼也传话说,逆贼已诛,他的妹妹不合适再留下吧?[43]

  这可是唐玄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挨了当头一棒的他只是说了一句“朕当自处之”,就拄着拐杖低头不语。

  此时,四周安静得可怕。

  韦见素的儿子韦谔忍不住了。他说:众怒难犯,安危在此一刻,请陛下速决!说完,叩首出血。

  玄宗说:玉环常居深宫,哪里知道谁谋反?

  高力士说:贵妃确实无罪,但继续留在陛下身边,将士们就没有安全感。将士安则陛下安,请陛下深思。

  其实哪里用得着深思,结论几乎是明摆着的:玄宗根本就不敢再面对禁卫军脸上的戾气和血污。花容月貌的杨贵妃终于被绞死在佛堂,皇帝甚至让陈玄礼等人前往验尸。

  结果,将士们山呼万岁。[44]

  马嵬坡也被历史记住了。它既是唐玄宗的伤心地,也是唐帝国的转折点。是啊,一个皇帝,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又岂能保护帝国和子民?因此,当禁卫军将士一言不发看着他时,玄宗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

  流水落花chūn去也,天上人间。

  实际上,杨国忠和杨玉环两条人命,也只是换来了短暂的安宁。三天后在扶风郡(今陕西省凤翔县),禁卫军再次人心浮动,就连陈玄礼也无法控制。玄宗却很清楚,他现在已经是落毛的凤凰。既然如此,那又何妨再拔几根?

  于是皇帝把将士们叫来,指着刚刚收到的蜀锦说:诸位都是国家的功臣,为了朕不得不抛妻别子。此去蜀中,山高路远,郡县狭小,要吃的苦还很多。不如就此别过,共分此锦作为盘缠。诸位回去以后,见了长安的父老乡亲,烦请替朕问个好,各人也好自为之吧!说完,泪如雨下。

  将士们也哭着说:臣等愿意追随陛下,生死不渝![45]

  此后倒是再没有什么风险,唐玄宗甚至一边走一边组建自己的流亡政府,任命了三个宰相,颁布了若gān制令。七月二十九日,在经历了四十六天的长途跋涉之后,玄宗及其追随者一千三百多人终于到达成都。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自己早就变成了太上皇。

  但,玄宗皇帝应该清楚,禁卫军在扶风郡为什么会动dàng不安。原因很简单,杨国忠和杨玉环被杀的第二天,太子李亨也离他而去。追随这位落难的老皇帝还有没有前途,帝国今后的大局又会怎样,已经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32]见两《唐书》之杨国忠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33]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境内,距离当时的金城县约二十八里,而金城距离长安八十五里。

  [34]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35]据《旧唐书·玄宗纪下》,唐玄宗仓皇出逃时“微雨沾湿”。

  [36]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37]见两《唐书》之杨国忠传、陈玄礼传。

  [38]关于陈玄礼向太子报告以及太子的态度,见《旧唐书·杨贵妃传》、《旧唐书·韦见素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陈玄礼对唐玄宗说的话,见《旧唐书·玄宗纪下》。

  [39]以上见《旧唐书·玄宗纪下》,两《唐书》之杨国忠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40]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41]见《新唐书·杨国忠传》。

  [42]见《旧唐书·杨国忠传》。唐玄宗与陈玄礼这段对话的具体时间,《旧唐书》并无明示。但如果理解为是在杨贵妃死后,则于qíng于理不通。

  [43]见两《唐书》之杨贵妃传,《旧唐书·玄宗纪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44]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45]见《旧唐书·玄宗纪下》,《旧唐书·韦见素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肃宗即位

  李亨离开父皇,看上去也是事出偶然。

  六月十五日,玄宗一行准备离开马嵬坡,但何去何从却又成了问题。经历了腥风血雨的皇帝变得谦和,甚至虚心地听取了禁卫军的意见。将士们却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有的说去陇西,有的说去灵武,有的说去太原,还有人主张杀回长安。最后,还是韦见素的儿子韦谔一锤定音:先去扶风避避风头看看再说。这才有了前面所说分蜀锦的一幕。[46]

  然而动身之时,乡亲们却来了。

  这些纯朴的民众是来挽留玄宗的。他们拦在马前言辞诚恳地说:宫殿是陛下的家居,陵寝是陛下的坟墓。陛下抛弃家居和坟墓,要到哪里去,又能到哪里去?

  玄宗无奈,只好留下太子做工作。

  父老乡亲们又说:至尊一定要走,就请太子殿下率领我等收复长安。我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同心同德,讨伐逆贼。如果至尊和殿下都不留,谁为中原百姓做主?

  这时,围住太子的已有数千人。

  太子只好不走。

  不走也有三个原因。一是走不了,二是不想走,三是不敢走。长期以来,太子李亨先是受李林甫打压,后是被杨国忠排挤,但两任宰相都如此猖狂,不就因为他们的背后有父皇吗?如果再跟父皇去蜀中,谁知道会是什么下场?

  更何况,此刻是多好的机会呀!杨国忠死了,杨贵妃也死了,一向qiáng势的父皇其实很受伤,也很清楚自己的鞭子现在有多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决不能错失良机。

  太子这么想,太子党就更是这么想。李亨的两个儿子和宦官李辅国抓住缰绳力陈利害,看出太子心中动摇的父老乡亲更是将他团团围定,太子只好答应他们。于是,一直在远处等待的唐玄宗得到消息:太子殿下走不了啦!

  皇帝一声长叹:天意![47]

  天意即民意。正如李亨之子李倓(读如谈)所说,人心向背是最重要的,而当前的人心所向就是平叛。平叛就不能去蜀中,而应该去西北,去华北。只有高举义旗,联合西北和华北的力量,才能凝聚人心,重整河山。[48]

  ◎玄宗逃亡、李亨北上时间表

  天宝十五载或至德元载(756)

  时间 事件

  六月 十三日 晨 玄宗从长安仓皇出逃

  十三日 夜 玄宗到达金城(今陕西省兴平市)

  十四日 玄宗到达马嵬驿,发生事变

  十五日 玄宗与太子李亨分手

  十六日 李亨到达新平(今陕西省彬县)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