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07:秦并天下_易中天【完结】(22)

阅读记录

  韩信只好去打齐国。

  齐国却投降了。

  劝降齐王田广的,就是当年帮助刘邦灭秦的高阳酒徒郦食其。郦食其说,知道将来天下会归谁吗?汉。知道为什么会归汉吗?因为项羽吃独食,刘邦与人分享天下。所以,先降汉的占便宜,后臣服的先灭亡。

  田广觉得有道理,便降了汉。12

  这时,韩信就师出无名了,他准备退兵。

  然而蒯通却反对。

  蒯通也是纵横家。在陈胜的时代,帮武臣劝降范阳县令徐公的,就是他。纵横家总是要搅局的。蒯通说,郦食其三寸之舌,便下齐七十余城;将军率兵数万,才下赵五十余城。难道将军的数年奋战,竟不如郦某一席话?

  韩信说:可是齐国已经投降了呀!

  蒯通说:那么汉王下令收兵了吗?

  韩信恍然大悟。

  汉四年十月,也就是井陉之战一年后,韩信入齐。齐王田广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便把郦食其扔进了油锅。然而毫无戒备的齐,哪是韩信的对手?项羽派来的援兵,也被打得láng奔豕突。齐国七十余城,全部归了韩信。

  韩信成为了齐王。

  关键的一票

  韩信的王衔,其实来得不太正当。

  平定齐国后,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大意是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得有人镇住,因此申请代理齐王。

  刘邦勃然大怒。在他看来,这无异于敲诈勒索。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日夜盼望韩信带兵来救,韩信却在这时要当什么代理齐王,不是敲竹杠是什么?

  于是刘邦破口大骂。

  这时,张良和陈平都在刘邦身边。

  张良和陈平,分别是在汉二年的十月和三月投奔刘邦的。他们当然都知道此刻不能得罪韩信,也挡不住韩信称王,不如做个顺水人qíng,结成统一战线。

  两人便暗中踹了刘邦一脚。

  刘邦马上醒悟。

  但,先前骂都骂了,也只好继续骂:韩信臭小子太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耀祖光宗,要当就当个真齐王,当什么代理的?

  结果,是张良持印赴齐,封韩信为王。

  韩信封王,是在汉四年的二月,也就是入齐之后四个月。这时,实力最雄厚的人变成了三个:楚王项羽,汉王刘邦,齐王韩信。韩信的地位骤然上升。

  谋士和说客,也都来了。

  说客叫武涉,是项羽派来的;谋士即蒯通,是韩信身边的。两人来历不同,判断则一致,都认为韩信已成为刘、项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可以权衡天下。韩信的脚投向刘邦,则汉胜;投向项羽,则楚胜;中立,则谁都不胜。

  这可真是“举足轻重”。

  不过两人的建议却不同。武涉希望韩信助楚,蒯通则不然。所以武涉的提案,很快就被否决。

  韩信对武涉说,当年臣服侍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这才背楚归汉。汉王授臣上将军印,数十万兵,言听计从,臣才有了今天。臣为什么要背汉归楚呢?请先生替臣向项王谢罪吧!13

  然而对蒯通的建议,韩信却很犹豫。

  蒯通的方案是什么?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这方案,有理,有利,有节,还具有可cao作xing。

  蒯通说,义兵初起之时,英雄豪杰振臂一呼,有识之士纷纷响应,如同云合雾集,如同鱼鳞密凑,如同烟至风起。这个时候,人们想到的只是要灭亡bào秦而已。

  现在呢?无辜之人肝胆涂地,父子兄弟bào尸荒野,全因为楚汉相争,以至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意思也很清楚:这样的战争,应该结束。

  谁来结束?

  韩信。

  怎样结束?

  先按兵不动,谁也不帮。然后自力更生,奋发图qiáng。一旦时机成熟,便据qiáng齐,携燕赵,出兵西进,为民请命。那时,势必“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问题是,这方案可行吗?

  可行。蒯通说,刘邦和项羽,相持不下已经三年。双方都损兵折将,智殚勇磨,正所谓“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怨声却载于道路。他们能够动用的力量都全用完了。齐王不动作,谁都不敢先动。

  这简直就是天时。

  所以,蒯通劝韩信拿定主意。因为天与不受,反受其咎;天与不行,反受其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是这样吗?

  是。因为韩信已经谢绝了项羽。不守中立,就只能帮助刘邦。而刘邦这人,是靠不住的。武涉就说,刘邦野心极大而品行极差。项王多次可怜他,他却刚刚脱离危险便反咬项王一口。韩信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因为项王还在。项王今日亡,明天就轮到韩信!

  蒯通则进一步指出,在政治斗争中,jiāoqíng友谊、亲密战友什么的,都是靠不住的。张耳和陈馀,不就反目为仇吗?文种和范蠡,不就兔死狗烹吗?为什么?“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嘛!

  韩信就正是这样。他的威望,已名高天下;他的成功,已经举世无双。蒯通说,具有这样的“震主之威”,又拥有那样的“不赏之功”,归楚则楚人不信,归汉则汉人震恐,只能守中立。不守中立,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历史证明,他们说得没错。

  然而韩信犹豫再三之后,还是投了刘邦一票。

  韩信为什么既不听武涉的,也不听蒯通的,读者自可见智见仁。也许,他不忍背汉。也许,他心存侥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知恩图报。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跟武涉和蒯通说的。

  韩信说,汉王对我恩重如山。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分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让出自己的车子给我坐。我听说,坐了人家的车子,就要承担人家的祸患;穿了人家的衣服,就要分担人家的忧虑;吃了人家的饭菜,就得拼出命来。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

  但,韩信没有背汉,也没有出兵。

  刘邦无奈,只能请教张良。张良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刘邦许下诺言:胜利之后,陈县以东归韩信,睢阳以北归彭越。刘邦当场同意。两个月后,韩信的齐军,彭越的魏军,相继到位。汉、齐、魏三军齐发,会师垓下(垓读如该,垓下在今安徽省灵璧县),拜访项羽。14

  项羽的死期到了。

  霸王别姬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甚至不败的。15

  事实上,楚汉战争打到汉四年八月,双方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尤其是项羽,兵疲粮绝。于是达成协议:项羽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楚汉中分天下。

  中分天下的分界线,叫鸿沟。鸿沟原本是一条古运河,是战国时期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凿的。故道从今河南省荥阳市引huáng河水,至淮阳县流入颍水。以此为界,西为汉,东为楚,这就是所谓“楚河汉界”。

  协议达成,楚军山呼万岁。

  张良和陈平却对刘邦说,汉已有天下大半,粮糙也很充足,项羽则其实撑不下去。这是上天亡楚之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绝不能放虎归山。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