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_易中天【完结】(23)

阅读记录

  答: 天下万民,各级领导,凭什么都必须绝对服从天子呢?这里面,岂不是也有一个“政权的合法xing”问题?至少,我们也该问问,天子凭什么就可以“说一不二”吧?

  问: 这个问题呀,墨子其实已经说过了,就因为天子是最圣明的。何况他还选择了次圣明的人担任国君,国君又选择了再次圣明的人担任乡长里长。他们都是贤良圣明的。村民、乡民、国民、人民,当然要“逐级尚同”,唯上级之马首是瞻了。

  答: 那么,天子又为什么就肯定最圣明呢?

  问: 这一点,墨子也说清楚了。正是为了“一同天下之义”,才“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嘛!天子如果不是最圣明的,怎么会选他?

  答: 就算是吧!那么请问,那个最圣明的天子究竟是怎么选出来的?民选?官选?还是天选?墨子可没说。依我看,民选和官选都不大可能,因为既没有选举办法,又没有选举程序。我们也不知道,如果是民选或者官选,究竟是直接选举,还是开代表大会?再说了,如果是民选或官选,又怎么保证那选出来的天子,就一定是天下最圣明的?

  问: 看来还是天选。

  答: 也只能是天选。

  问: 天选又有什么问题?

  答: 怎么选。这个最圣明的天子,老天爷是怎么选出来的。

  问: 天的事qíng,谁知道?天机不可泄露吧!

  答: 那好,我再问,老天爷选出来以后,怎么告诉天下人的呢?派天使送信?还是空降一份“上岗证”?万章曾经问孟子,天授权,是反复叮咛嘱咐了吗(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同样的问题,我们难道不该问问墨子?

  问: 墨子也可以像孟子那样说,天通过事实来说话(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嘛!

  答: 这就是说,天子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圣明,而且是天下最圣明,对不对?

  问: 对呀!有问题吗?

  答: 没问题,墨子就是这么说的。墨子说,天子肯定是最圣明的。他神通广大,明察秋毫,dòng悉一切。一个村民,做了好事或坏事,家里人不全知道(其室人未遍知 ),乡里人也不全知道(乡里未遍闻),天子却清清楚楚,直接下令或赏或罚。结果呢?普天之下的人民,都战战兢兢,不敢为非作歹(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yínbào);也都诚惶诚恐,拜倒在天子脚下,说我们的天子真是太神了(天子之视听也神)!这不奇怪吗?

  问: 是奇怪!家里人和乡里人都不全知道的事,天子怎么知道的?

  答: 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装神弄鬼,这就是“神权统治”。还有一种qíng况,就是有人告诉他。墨子自己的解释,是后一种。他说,天子其实也不是神。天子能够无所不知,是因为“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也就是有人通风报信。这实在很可怕。

  问: 有人告诉他,怎么就可怕呢?

  答: 请问,是谁通风报信,是谁告诉他的?要知道,前面说的这些事,可是“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的。群众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去说?这就只有一种可能:天子安排了特务。请大家想想,这岂不可怕?

  问: 也不一定有特务吧?一个村民做了好事或坏事,并不是家里人和乡里人“都不知道”,而是“未遍知”,“未遍闻”,但也有个别知道的。他们就不能告诉天子吗?

  问: 你的意思是说,某个知qíng村民自觉自愿告诉天子的?

  答: 不可以吗?

  问: 你要知道,天子可是无所不知,无所不闻,什么事qíng都清清楚楚的。

  答: 这也没有什么不可能,无非是天下臣民无论发现了什么qíng况,也无论是什么人发现的,都自觉自愿告诉天子呗!那又怎么样?

  答: 那就更可怕了。

  问: 怎么就更可怕了呢?

  答: 因为普天之下都是特务。一个普天之下都是特务,或者处处都安排了特务,或者人人都以特务为己任的社会,是和谐社会吗?一个实行极权统治、神权统治、特务统治的社会,是美好社会吗?由此可见,任何在人间建设天堂的主张,一旦实施,建设出来的都势必是“人间地狱”。所以我说,墨子的“救市方案”,不但最不管用,也最用不得。

  理想应该也可以实施,但不能qiáng加于人,更不能qiáng制推行

  问: 这样看来,墨子确实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而且越走越远。他的本来愿望,是要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完全平等,实现天下人的共同幸福,结果却走向了极权统治、神权统治和特务统治。这可真是南辕北辙。

  答: 这事也得说说清楚。墨子并没有,恐怕也不可能主张专制,主张极权。只不过,如果照他那一套来,完全可能导致这种结果。

  问: 问题是何以如此?

  答: 原因之一,就是墨子的理想过于美好。过于美好,就难以实现。难以实现,又要实现,就只能硬来。要硬来,就得集权。这就走向了极权统治。为了保证集权,就必须装神弄鬼,也必须安排耳目,这就又整出了神权统治和特务统治。

  问: 照你这么说,我们不该有美好理想?

  答: 不是不该有,而是不该急。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在于它不是现实,而且离现实比较远。近,就不是理想,而是目标了。因此,理想的实现,要有步骤,要有阶段,要有可cao作的方案,还只能做多少是多少,不能指望一步到位,更不能动用非常手段硬来。

  问: 墨子硬来吗?

  答: 有那么一点意思。墨子,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之一,就是实践jīng神。比方说,墨子是反对侵略战争的。但是墨子的“反战”,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当真去做。因此,当他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时,就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的路赶到郢都,阻止了这场侵略战争,也实践了他的反战主张。

  问: 这又怎么样呢?

  答: 主张实践,又志向极大,这就形成了墨子独特的风格--不由分说,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这种风格,对于思想家来说,倒是有利有弊。

  问: 有什么利弊呢?

  答: 弊端就是难免失之武断,甚至不讲道理。比如他说,天子肯定是最圣明的,不圣明就不会是天子,就未免有点蛮不讲理。又比如他说,主张兼,就会爱,主张别,就会恨,也未免有点走极端。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xing。思想家的这种武断、霸道、盛气凌人,有时候却又是他的魅力所在。墨子、孟子,都有这个特点。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很“爷们”,很“汉子”。这当然有魅力。相反,尽管大家都认为,一个学者,一个思想家,应该客观、公允、严谨、不偏不倚,但如果严谨到谨小慎微,客观到没有立场,公允到变成老好人时,那就是“面瓜”了。面,是不会有吸引力的。面瓜的思想,也是不会有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只能说,作为思想家,墨子的这种风格有利有弊。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