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的中国人_梁晓声【完结】(70)

阅读记录

  儿女一旦观察出情况了,就会如此这般地教导他们:爸、妈,不许比啊。他们那种生活方式,落伍啦,过时啦,土!现在什么年代了?二十一世纪中期了!咱们选择的是最现代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追求的是奇、简、洁,具有创新性!没文化的人才和他们住的比!……

  他们大抵都是没文化或文化不高的人,他们的儿女却都是拥有高学历的人,起码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信自己有文化的儿女们的话。一信,小天使就又飞回到他们心里了。

  由于“居车族新市区”的存在,派生出了占地面积超大的餐饮店,最大者楼上楼下可同时供千余人用餐;超大型幼儿园,可接收四五百名孩子入托不足为奇;超大型公共浴所,也可供数百人同时淋浴……

  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乃至电视节目,都因“居车族新市区”的存在而丰富了新题材、新内容,新的表现形式。即使同样是些邻里纠纷、风情月债之类陈糠烂谷子的事儿,一并呈现在“居车族新市区”的背景之中,顿时便又有了新意。《瞧这一家子》这一档电视节目,每天播的便是关于“居车族”们的林林总总的新闻或话题。不但是“居车族”们的最爱,在五环以内也终年排在收视率前三位……

  那时已有国产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电影节的最佳外语片奖,并且几乎同时包揽了其他奖项;片名是《让车告诉你,幸福是什么?》。

  那时也有多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有位作者还是“2020”后,可简称为“020后”,并且是女性。那一部译成几十种文字的小说风靡世界,书名是《我的母亲是汽车》。

  全世界惊叹——中国虽然没在别的什么方面引导过世界潮流,但中国人翻开了人类文艺史上“后后现代主义”的崭新一页,他们那种“后后现代主义”的文艺新感觉,使此前人类文艺史上的一切流派黯然失色。“中国特色”的“后后现代主义”文学文艺现象,体现出一部分“后后人类”怪诞而昂扬的活着的毅忍精神和原始乐趣,令别国人尤其西方人看的时候明白,理解;理解之后找不着北……

  那时,中国已有了千元大钞。

  ……

  2. 畅想北京

  然而北京被其大压趴下了。

  这全世界人口最多、最稠密的首都,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不宜人居的城市。或者更准确地说,它实际上只不过变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耗体和消费体。为了满足它对能源的消耗,全中国都力有不逮、捉襟见肘了;为了满足它对商品的消费,周边省份的物流业即使一向将保障对北京的供给当成首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那也还是会经常使北京陷于缺粮少菜和副食品断档的境地。而由于北京周边已根本没有土地可卖给房地产开发商了,使它的财政收入少了很大一部分。那时全人类对于各种各样电子科技带来的新鲜玩意儿已经玩腻了,生存质量的标准又回到了工业文明以前的原点——饮纯净的水,吃绿色食品,过低碳的日子,享受慢节奏的人生。

  然而北京那时在一切方面都已经无法慢下来了。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北京人已经不能体会从容不迫的呼吸是怎么回事了。

  百分之九十五中的百分之八十五,皆不同程度地患了忧郁症、焦虑症以及神经性缺氧症。空气质量是那么的差,并且看不到好起来的希望。不少想象力丰富的人,怀疑他们所吸入的空气中的氧分子被住在五环以内的富人们靠科技手段暗中过滤了去;医院里每见有人仰躺地上等待医治。他们大张着嘴,刚从恐怖之境侥幸逃生似的,大口大口地深吸不止,如蹦出了鱼缸的鱼,样子痛苦得着实可怜。看着他们那样子,本不感到缺氧的人也会顿时呼吸困难的。

  各医院呼吸道专科的医生面对他们全都束手无策。医生们当然全都认为他们先要医治精神方面的问题,但不论是谁如果企图将他们送往精神病院,那么结果将更不堪设想——他们会认为连亲人也参与了对自己的迫害,便会真的疯掉了。

  那时,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了这样的新生活号召:“尽量减少我们家庭中的电源插头。”

  那时,北京的大多数高科技园区已不再研发什么算得上高科技的东西了,而是在比赛着制造必须与电源插头配套的产品。

  因为投入少,来钱快。

  房地产是寿终正寝没戏了,但商人们总还得抓住别的商机不是?

  那时的北京,全靠电源插头才撑持着虽被压趴下了但精神不垮。

  那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北京人家,需要更多更多的电源插头日子才能顺当地过下去。

  减少电源插头那得在衣食住行特别方便的前提之下。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北京人家并不生活在那样的前提之下。

  百分之五左右的北京人对那样的前提并无良好感觉。事实上他们大部分已成了外国人,只不过将中国尤其将北京当成一个挣钱多、快的地方。

  那时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和市场。

  当然还是。

  也只能还是。

  而对于他们,比来比去,易如反掌赚大钱的机会,那还是祖国最多。

  祖国顶好!

  但是北京确已气息奄奄。

  供水告急!

  供煤告急!

  供电告急!

  供油告急!

  取暖告急!

  防暑告急!

  交通又大面积瘫痪了!

  垃圾又引发瘟疫了!

  看病更难了!

  入学更难了!

  入托更难了!

  一个北京人的血压和心率、心理和神经保持正常状态更难了!

  ……

  各届建言迁都的呼声一年比一年强烈,成为每年北京“两会”期间的聚焦话题。

  但最终促使中央决定将部分国家机关和一些团体机构迁出北京是因为地震预测。

  事实上直到那时为止,全世界还都无法较准确地预测地震。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因而就撤销了地震预测部门和机构,也绝对不敢对地震预测专家们的预言掉以轻心。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于是请来了全世界顶级的地震预测专家、科研小组,动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耗资一亿多美元,历时半年之久,对北京的地壳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会诊”——最后所得之结论是:没有明显地将要发生地震的迹象,但这决不意味着北京明显地不会发生地震。考虑到在华北大平原上曾发生过大地震,北京也多次受到小震惊扰,还是防患于未然的好……

  于是国家破釜沉舟地启动了“北京大搬迁”方案。

  ……

  3. 北京的房价终于降了!

  “一石激起千重浪”——许许多多老北京人哭了;许许多多刚买了房、千方百计落上了北京正式户口的新北京人也哭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