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莫斯科又派了一个山东人杨明斋到上海,预备创办 “中俄通讯社”,住在陈独秀家;陈太太喜欢打牌,杨明斋亦 好此道,所以有”同志”去看陈独秀,常被她拉成麻将搭子, 有时”三缺一”亦能成局。周佛海就常打这种3人麻将。
有天下午正打得起劲,留沪未走的汉口”代表”包惠僧 去了,他向周佛海说:”我刚刚从辅德路上遇见密斯杨,她到 你那里去了。”
听这一说,周佛海便将牌让给包惠僧打,匆匆赶回秘密 住处去会杨淑慧。走了半个小时,法捕房大批警探包围渔阳 里,陈独秀夫妇、杨明斋、包惠僧,还有去访陈独秀的邵力 子,都被捕了。
陈独秀有过在北方政府被捕的经验,所以态度很沉着,不 承认他就是陈独秀;巡捕房也相信了,因为在想像中,作为 一个”政党领袖”必定气概轩昂;而陈独秀其貌不扬,还带 些土气,”望之不似人君”,所以没有进一步查证。
不过,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陈独秀,”元凶在逃”,当然 要继续缉捕,所以命令守在陈家的包打听,不论什么人上门, 一律收禁。在这段期间,侥幸漏网的周佛海,陪着杨淑慧到 法国公园去散步,经过渔阳里,杨淑慧要去看陈太太,周佛 海不赞成,因而又侥幸逃过一关。但接踵之间,有个人自投 罗网,遭了无妄之灾。
这个人叫褚辅成,字慧僧,杭州人,在浙江政局中是重 要人物;去访陈独秀时,为包打听逮捕,送到巡捕房,主办 的翻译,恰好也是杭州人,急忙离座相迎,问他:”慧老,你 怎么也在那里?” ”我是去看陈独秀。” ”慧老,你认不认识他?” ”当然认识。”褚辅成没好平地答说:”不认识,我去看他 干什么?” ”好,好!我带你去看他。”
带到别室,陈独秀一看褚辅成的脸色,急忙打手势想通 款曲,褚辅成已经大声在问了。 ”仲甫,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下,身分拆穿;守在陈家的包打听,奉到不再逮捕 任何人的命令。恰好此时,周佛海又来了——他是顺道去看 马林;为马林带来一封致陈独秀的”哀的美敦书”,上面写的 是:”如果你是真正共产党员,一定要听第三国际的命令。”由 于措词严重,所以周佛海连杨淑慧都顾不得陪,急急赶来下 书。
到得渔阳里一看,陈家的后门关着,周佛海不由得奇怪; 上海的”弄堂房子”,进后门就是厨房,时值黄昏,作炊之时, 天气又那样热,所以除非全家出外,后门是没有一家不敞开 的。陈家访客甚多,在白昼,后门从无关闭之时,唯独此刻 例外,是何缘故?
一面这样想,一面已动手去敲门;门开处出现一个彪形 大汉,用山东话问道:”你找谁?” ”我找陈先生。” ”不在家!”砰然一声,后门又关上了。
周佛海越发奇怪;一路走到家,都想不出是怎么回事?不 久,有个叫陈望道的”同志”,神色仓皇地来告警;周佛海才 知道陈独秀等人被捕,暗叫一声”好险!”匆匆焚毁了重要文 件,找个小旅馆住下:一面自己避祸,一面还要设法营救陈 独秀。
就在这时候,马林来找周佛海,说要召开一个”远东弱 小民族会议”,对抗”华盛顿会议”——美国总统哈定所发起, 受邀参加的共有中、英、法、意、日、荷、葡、比8国;会 议的主旨在解决存在于太平洋及远东地区的,足以造成纠纷 的各种问题。而第三国际认为这是宰割弱小民族的会议,所 以在伊尔库茨克召开”远东弱小民族会议”,希望中国能够派 出工人、农民、商人和青年的代表60人至70人,到俄国去 出席。
这是个极大的难题,周佛海只有亲自去奔走,坐了长江 轮船到湖南、湖北绕了一个大圈子,拉了二十几个不满现状, 性情偏激的青年到上海交差;接着便回到了鹿儿岛”七高”。
七高毕业,升入京都帝大,周佛海的原意是日本马克思 列宁主义权威河上肇在帝大执教,想从他进一步精研马克思 的学说。结果,周佛海从河上肇那里得到的,是坚强的反共 产的意志。
“在产业不发达的中国,在劳资阶级的对立没有尖锐化和 深刻化的中国,在无产阶级没有发达成熟的中国,在内受封 建军阀统制,外受帝国主义者侵略的中国,绝对不能行共产 主义的社会革命!”周佛海不自觉地激昂了;话一句比一句重。
“那么,”傅泾波问道:”照周先生的看法,产业发达以后 的中国,就可以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啰!”
“是又不然!”周佛海微笑着,恢复了平静,从容的神态, “这方面公博比我研究得透彻,我把他的看法介绍给你。”
原来陈公博从上海开会回去以后,对共产主义虽未失望; 而对共产党人却深为厌恶,最后陈独秀做了一件很莫名片妙 的事,惹得陈公博致书绝交,同时声明:”自今以后,独立行 动;绝不受’党’的束缚。”
事情之起是,陈独秀以书生搞”党”、搞政治,不免有投 机主义的色彩;当民国11年春天,中山先生由桂林回师,转 道广东北伐时,陈炯明下野退居惠州;而陈独秀却又翩然而 至了。
陈独秀来广州的目的是,要转道惠州去看陈炯明。陈公 博以为他故人情重,当陈炯明失意时,不远千里去慰问,是 件极可称道的事;所以他虽不大欣赏陈炯明的作风,却并不 反对陈独秀此行。
那知陈独秀提出要求,希望陈公博能陪他走一趟;陈公 博一口拒绝,他说:”你已经有陈炯明的秘书黄居素作伴,何 必又拉上我?我从没有见过陈炯明;黄居素几次要给我介绍, 我抱定宗旨,教书、办报,不见大人先生,你又何必强人所 难?”
陈独秀答说:”我跟黄居素不太熟,旅途不免寂寞;有你 在一起,有说有笑,才有旅行之乐可言。”
陈公博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便以不见陈炯明为条件,相 陪同行;他又拉了一个朋友,也是陈独秀相熟的陈秋霖作伴。 一行4人循广九铁路往石龙,换轮船到惠州,黄居素陪着陈 独秀去看陈炯明;陈公博与陈秋霖买了四五斤正上市的”增 城挂绿”、带了两啤酒去逛”小西湖”,剧谈纵饮,在小艇上 睡了一觉;黄昏归去,陈独秀和黄居素也回来了,即晚下船, 踏上归程。
“陈炯明不像下野的样子。”陈独秀在船上对陈公博说: “屋子里排满了军用地图;桌上好几架军用电话,我看,广东 恐不免有事。”
陈公博报以沉默,陈独秀也就不再说下去了。到得他回 上海的前一天,特为约请陈公博密谈;谈的仍是陈炯明。
“广东不久恐怕有变故,我们应知有所适从。”陈独秀说: “论道理应当联孙;论力量应当联陈,你有什么意见?”
52书库推荐浏览: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