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有云,‘灵龟玄石横空出世,必有翻天覆地之剧变。’所谓‘翻天覆地之剧变者’,莫过于天命变易、改朝换代……老臣罪该万死,只能言尽于此,不敢再行深语下去!”
“谁?谁?谁能让我大魏朝改天换地?”曹叡的双颊立刻泛出一大片潮红来,“是伪蜀的诸葛亮吗?是伪吴的孙权吗?朕……朕要马上调兵遣将,灭了他们……”
周宣伏在地板之上,以额相触,久久不语——蜀有崇山之险、吴有长江之阻,哪里是陛下他一时想灭就灭得了的?
曹叡愈想愈是偏激,勃然而道:“干脆朕找几个虎贲力士将这妖石砸它个粉碎,如何?”
“陛下,这等天生奇石,乃是应运示警之物,倘若以人力而乱毁之,恐怕会更有不测之灾异而降啊!天谴之锋,谁敢轻撄?”周宣终于鼓起勇气,有些怯怯地劝谏道。
“那你倒是快说究竟应该怎么办啊?”曹叡拧紧了眉头,重重地说道,“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转移化解之道吗?”
周宣沉吟许久,才开口奏道:“启奏陛下,为今之计,老臣只有亲自护送这块‘灵龟玄石’重返凉州,寻找当地昆仑山的北峰‘玄阴土’,将石上谶文‘大讨曹焉’中的那个‘讨’字里面那一点窒住,把它修改成‘大计曹焉’,或许尚可转祸为福,化凶为吉!”
“唔……很好!这件事儿,朕就特意委托你专程去办。办好之后,朕自有重赏。”
“老臣谨遵圣谕,尽力而为。”
曹叡这时才慢慢松弛了心弦,在御座龙床上静坐了片刻,似又忽然想起了什么,向周宣问道:“对了!周爱卿,朕一直记得陈群司空去年病逝之际曾经谈起他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头‘九尾灵狐’踞树而立,尾分九枝披垂于地,极似暮云之降……他向朕解析这是暗示我大魏有‘干弱枝强、尾大不掉’之隐患。周爱卿,你深通释梦之术,以为他所言如何?”
周宣深思片刻,款款而道:“启奏陛下,‘九尾灵狐’现于梦境,实系吉兆而非凶象。上古相书有云,‘昔日西伯姬昌登岐山而获九尾狐,则东夷归周;武王姬发游孟津而取白鱼,则诸侯来朝。’又曰,‘九尾之狐者,隐喻后宫九妃各得其所、子孙繁息也。’所以,陈司空梦见‘九尾灵狐’,乃是我大魏基业繁荣隆盛之大吉兆!对此,陛下您应该高兴才是!”
曹叡本来膝下子女就极稀薄,听得周宣这么一讲,脸上顿时不禁浮起了几分喜色。他微一颔首,又徐徐而问:“周爱卿,近日司马懿从雍州境内亦送了一件异物上来——它是一头浑身毛色纯白如雪的三角大鹿,这又是何征兆啊?”
“白鹿之兆?!哎呀!陛下,这可是大吉大利的美事啊!昔日周公旦辅弼成王,忠贯日月,而有岐山素雉之贡;当今司马大将军恭受陕西之任,勤于王事,而有雍州白鹿之献——这不正是古之吉兆而遥应于今吗?陛下能够得臣下如司马大将军之贤,纵有蜀贼、魏虏跳梁来犯,皆不足忧矣!”
曹叡听罢,没有立刻接口答话表态,而是沉吟了好一会儿,抬起眼来深深盯了周宣一眼:“白鹿之兆,倘若真能如你所言,自然实乃大魏社稷之洪福也!这样吧,周爱卿,你便以朕的钦差大臣之身份前去雍凉二州,在明面上去犒劳司马爱卿和他手下的关中大军,在暗地里却以消灾复异之法去镇住那妖石!”
第4卷 隐忍二十年,司马懿野心毕露 第34章 帝室的沉浮 第222节 孙权称帝浩浩荡荡的长江犹如一条巨龙腾跃而来,翻起层层波涛,白沫飘洒,恍若飞雪溅玉,令人看得目眩神迷。
堤岸上柳树成行,江风吹来,低垂的柳枝轻轻摇摆,远远望去就似青翠的烟雾在天际浮动。
吴王孙权仰坐在一架四人共抬的乌漆镶金坐辇上,双手按着两边的玉雕豹螭扶手,神情怡然,晃晃悠悠地行走在半浓半淡的柳荫里。在他的坐辇之旁,白发苍苍的辅吴将军兼娄侯张昭骑着一匹青花斑马,与他徐徐并肩而行。
在他俩的身前,是五队虎贲骑士,挺戈执矛,威风凛凛地走在前面开道导行;在他俩的身后,则是六列宦官、侍女,或握着长柄羽扇,或捧着青铜唾壶,或拎着兽头香炉,或抱着青毡长席,随后恭然而行。宦官、侍女的后面,便是一大群朱袍紫衫的东吴臣僚。
“大王,就是这里了。”走在最前边的那个青衣文吏停下了马,用手中马鞭朝着堤坝下波涛起伏的江面遥遥一指,“微臣就是在这里看到两条黄龙交缠纠结着破浪而起,飞到半空之中扭头摆尾大显威风。当时天上那红彤彤的太阳立刻都暗了半边下来——它俩盘旋了足有小半个时辰方才冲天飞腾而去了……”
孙权一摆手,侍从们立刻将他的坐辇抬到一片柳林浓荫中放下。他微微眯缝着双眼,望向那江面上汹涌澎湃的重重浪涛,悠然吐出一口长气来:“好一派波澜壮阔的气象!神龙在此现身显灵,亦可谓‘恰逢吉地’也!”
然后,他朝那青衣文吏肃容下令道:“韦祥,你既然亲眼目睹神龙显灵呈祥,亦堪称是有福之人了——孤王便封你为‘逢龙侯’,食邑八百户!”
他此令一宣,辇边那个下马而立的张昭不禁微微皱了皱眉,正欲开口而言——他背后不知何时已然趋近过来的吴国丞相顾雍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袍角,暗暗止住了他。
那边,青衣文吏韦祥一听,立刻从马背上滚下地来,满脸堆欢,眉梢间喜色四溢,连连叩头道:“微臣叩谢大王隆恩!微臣恭祝大王洪福齐天、大吉开泰!”
瞧着他那一副欣喜若狂、小人得志的模样,张昭在鼻孔里低低“哧”了一声:这等捏造事实、谎报祥瑞的嗜利之徒,只凭一篇花言巧语便换得孙权的加官赐爵,实在是有违朝纲、有损礼法啊!从今之后,大家都可以乱报祥瑞以邀宠领赏,则浮伪之风渐长,此势岂可持久?
他正在思虑之际,却见一个青年侍卫长分开众人上了前来,“扑通”一头拜倒,向孙权奏道:“启奏大王,微臣在此恭贺大王了——《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黄龙升天,白日呈祥,远近瞩目,灵异罕见,实乃大王您应天受命、开泰称帝之吉兆!”
他此奏一出,周围的吴国臣僚们顿时微微泛起了一片轰动。
孙权在辇上转头一看,见得那青年侍卫长正是征北将军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他的目光从诸葛恪脸上一扫而过,神色仍是一片淡然:“爱卿越众而出,便是为了进献这一篇谄媚之词吗?孤王若不是念在你父亲诸葛谨征北忠谨有功的份儿上,定然是让虎贲力士拖你下去杖责四十了!孤王岂能如你所言?何德何能堪当‘开泰称帝’之天命?”
到了这时,张昭这才瞧出孙权、韦祥、诸葛恪等三人表演的是一出“连环戏”。他唇角禁不住掠过一丝轻蔑的微笑,闭住了口不言不语。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浩白